图片社交平台要想学Instagram的强大,需迈过三道坎

2 评论 10279 浏览 34 收藏 11 分钟

图片社交是目前国内图片介质用户量最大的模式,nice、in、全景图片、lofter等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名声”,可这离估值高达350亿美金的Instagram还差的太远,看不到一丁点儿“巨头像”。 图片社交要想发展壮大,就得迈过三道坎

视频介质出了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乐视网等大牌,网络直播也是风生水起;音频介质则出了喜马拉雅、考拉FM、荔枝FM、多听电台等多家电台创业公司,网络音乐近两年的势头也非常汹涌;文字介质是互联网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无处不在,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唯独图片介质,在国内的处境极为尴尬。

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电台、网络直播等概念层出不穷,可却始终没有网络图片一说,尽管图片也被参杂在各个领域里面,可图片的价值上比不上文字的直白,下比不上视频的深度,似乎永远只是“点缀”作用,要想成长为垂直领域的巨头,暂时还看不到曙光。

国内图片应用的三种模式

除了像昵图网、汇图网这些图库外,国内大规模上的图片应用主要有三类:

1. 搜图模式

例如,百度识图、360识图、搜狗图片。其原理是,像索引网站一样,对各个网站里面的图片进行索引并储存,用户可选择按照网址/上传图片的模式,将图片与搜索引擎的素材库对应,只有被搜索引擎索引过的图片,才能被识别到否则则会无法显示。

  • 优点:为用户提供海量图片素材库,用户无需“原创”即可获取到互联网上流传的各种图片。
  • 缺点:微信朋友圈、某些独立APP的图片无法被搜索到,另外,有些图片页涉及到图片版权问题,某些涉及到色情的图片也被搜索引擎抓取并被放出来。

2. 电商化

类似于搜索引擎的模式,用户将自己想要的商品拍照以后,直接将图片上传到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等电商平台,平台再根据相关商品与拍照的物品进行匹配。

  • 优点:满足用户购物需求,特别是用户非常中意却又想即刻下单的商品,真正将移动互联网的价值最大化。
  • 缺点:对商品的识别技术目前并不完善,经常不准确,另外,也取决于平台的SKU,若平台本身没有该商品,即使图片识别技术能够识别出图片的内容,但仍旧无法给到用户想要的商品。

3. 社交

尽管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都想对标Instagram,但从当下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在这方面还差的太远,比如nice、in、全景图片、lofter等,最多算的上“小而美”,离大而全的道路,既缺乏足够的用户量级,同样缺乏足够的内容沉淀。

  • 优点:满足用户对图片介质的需求。
  • 缺点:功能性太过于单一,平台的定位略怪异,比如,最近他们也跟风推出了直播功能,反而没有在图片介质上继续深耕。

还有就是网盘推出的智能图片功能,网盘本身并非以图片介质为主,但包括人脸识别等功能,对图片介质的帮助非常大。

图片社交应用的三道坎

百度识图、360识图、搜狗图片更多的功能还是集中在PC端,移动端方面,其并未推出独立的APP产品,就连百度图片早期推出的APP也已经更名为榴莲了(主打短视频),纯图片的工具化很难支撑一个APP成长起来,所以百度、360搜索、搜狗并未在图片介质发力,属于常理。

电商生态中,以图搜商品只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之一,而电商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电商也不可能以图片为主要产品形态。

图片社交是目前国内图片介质用户量最大的模式,nice、in、全景图片、lofter等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名声”,可这离估值高达350亿美金的Instagram还差的太远,看不到一丁点儿“巨头像”。 图片社交要想发展壮大,就得迈过三道坎:

1. 越过微信、QQ空间、微博

微信、QQ空间、微博占据了大量用户和流量,且微信、QQ空间的用户和流量不外流。腾讯Q3季度财报显示,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32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6亿,微博财报显示,微博2016年9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了2.97亿。

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吸纳走了大量图片介质的内容,用户要再将这些照片上传到专门的图片社交应用上就是“重复”步骤,当然,有些用户为了排除和微信朋友圈、手机QQ、微博的区分,会专门在这些图片社交应用上上传自己的“私人”照片,可这么一来,用户量级就显著下降。

图片社交应用很多地方和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的功能是冲突的,比如用户晒图的目的、用户建立的社交关系、图片介质的重叠,都有一定的交叉,而这种交叉会让用户更加倾向于用户量更大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图片社交在没有成为巨头之前,很难吸引到用户将功能迁移到平台上来。

微信、QQ空间、微博的门槛,就像横亘在图片社交应用前面的天坑,跨不过去,就永远只能在微信、QQ空间、微博后面“捡剩”。

2. 对标签化的依赖,寻找到适合图片介质的生长土壤

nice、in、全景图片、lofter这些产品,都非常依赖于用户添加的标签标志,产品本身并没有对图片进行诠释和理解(反作弊技术上会有识别),类似于百度网盘、腾讯微云的图片智能识别功能,并未在图片社交应用上看到。

用户要想在平台上找到“天蝎男”、“蛇”等内容的时候,要么是搜索用户ID,要么是搜索标签,平台方面没有主动对用户上传的与“天蝎男”、“蛇”等内容进行识别、诠释,作为一个图片社交应用,其本身都没有对用户的图片进行理解,又如何能够将用户上传的这些照片利用好呢?我们当前看到的,更多的只是社交平台的鼓励用户上传、互动等行为,至于上传完成后,这些图片如何处理,平台方面并没有做好,平台是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些图片是什么内容。

文字介质和视频介质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土壤,可图片介质却仍旧处在“标签”阶段。 互联网的生存规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组合,千变万化的组合,用户、虚拟商店的货品,如何被多次组合、多次利用,让更多的用户看到不同的视界,这些,在图片社交应用上居然看不到。

3. 尴尬的商业化

不赚钱的行业肯定是耍流氓的行为,可在赚钱与不赚钱之间的界定,用金融的角度来看,是很微妙的,网络视频发展了十多年,行业亏损依然是常态,投资人照样愿意为网络视频企业买单。

曾有人嘲笑过in依靠照片打印的商业模式,而nice、全景图片、lofter在商业化方面也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至于花瓣和堆糖的电商模式,更是遭受到了某些人的唾弃。

图片社交应用要想走一条顺畅的“发财”之路,似乎并不顺畅,可吃瓜群众们又喜好看到“一本万利”的行业,否则,便会对此嗤之以鼻。但,要想能够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一样,在遥远的未来再博得大众的青睐,就必须处理好这种尴尬的商业化问题,我始终认为,图片社交应用在对图片“内容”上的理解力度不够。

花瓣和堆糖的堆糖的“堕落”,算是走向了一条真正“小而美”的路线,让他们本身的团队活的很滋润,并不太难。可若是想要走Instagram的路线,本身就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

如今的智能手机像素都是1000万起,已经足够产生一些质量足够的图片内容,这些内容,如何从微信、QQ空间、微博的手里抢过来,又如何将抢过来的这些照片利用好,达到图片介质的巅峰,是非常大的考验。并不是图片本身不行,而是有些平台对这些图片糟蹋了,或者说,图片并非他们的主要目的。然而,不是他们的,可以是你们的。

#专栏作家#

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自媒体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体成员,钛媒体专栏作者,网易科技专栏作者。同时为多家杂志长期供稿。关注互联网,关注TMT。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那么笔者认为,像今日头条这种不缺技术理解内容的公司,为何没独立一个图片社交的APP?

    来自上海 回复
    1. 已经出土了,“图虫”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