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4大底层能力之四:如何培养运营的敏感度?

12 评论 6769 浏览 15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语:敏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但是是每个运营人都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那么,敏感度究竟是什么东西?又该如何培养与训练?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文章《做运营不掌握这4种能力,学再多的方法论也没用!》中提到了运营4大底层能力:系统化思维、节奏感、数据驱动和敏感度 。

关于底层能力比较赞同知乎上的一条回答:就是那种下意识的行动反射,且这个行动对解决问题、改善关系、让事情变得更好有帮助。换句话说,那些真的变成你身体一部分的认知或知识,才能被称作是「底层能力」。

这种下意识的行动反射,对于运营来说,就是“运营敏感度”。也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运营的第四大底层能力。

01

关于敏感度,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概念:

  • 商业敏感度
  • 内容敏感度
  • 用户敏感度
  • 数据敏感度
  • 热点敏感度

那么敏感度到底是什么?

敏感这一词的解释:指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也指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

概括来说就是:反应快、察觉快、快速判断, 及时作出有效的动作和行为。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们回过头来解释一下前面提到的概念:

  • 商业敏感度是指能深刻理解经营的本质,快速准确地作出商业判断,实现业绩增长的综合素质称为“商业敏感度。
  • 内容敏感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1)对内容本身的识别度;2)具体内容所在环境(场景)内的判断力;3)对内容产生影响的把控力
  • 用户敏感度:是指潜意识的能够以用户为导向,能够准确判断、理解用户行为,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 数据敏感度:定义和判断数据;发现数据异常能力;建立数据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并且能通过数字和业务正向或反向地识别出数据背后的业务含义、问题和原因。
  • 热点敏感度:热点的获取、反应、判断和借力能力,也就是对热点的把握快、稳、准!

我们会发现,几乎在每个领域或者方向都需要具备敏感度,而且“敏感度”这一词在运营的岗位招聘JD频繁出现。

敏感度既有天赋成分,也有后天努力积累和刻意练习的成分。

02

敏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有一个特别清晰和具体的解释。

当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比较熟悉或者特别敏感的时候就很容易感知到,像我们熟悉的乐器尤其是弹过的曲子,如果电视上出现乐器与音色不对应、演员指法和曲子不对应的时候立马就会觉得异样。

我们说一个人有做某方面事情的天分,比如特别适合做运营,特别适合做产品,其实说的就是敏感度。但所谓的天分并不是完全天生的,而是在意识层面所发挥的作用!

就以运营写一条push文案为例,同样都是实习生,有实习生能想到或习惯性的做到充分分析竞品,对比历史push数据,1条push给到mentor 7个备选文案,最终数据也是历史的3倍。

而有的可能就仅仅凭自我感觉或者模仿,以完成任务式的给出一个结果,至于结果如何并无意识去关注。

刚工作1-2年的运营,我们就能够判断出是否适合做运营,或者是否有做运营的潜质,甚至有的能表现出超过已经工作了3-4年的运营能力和工作水平。

敏感度核心在思维意识范畴,大部分运营会表现思维和行为钝化。核心的原因是大家 “不愿想-思维惰性”“想不起来-思维惯性””想不到-思维认知局限” 和 “想当然-自我认知标准”

  • 不愿想-思维惰性:习惯性的固有的,且舒适的思维模式,深度思考本身就是一个烧脑,且有悖大脑舒适度的过程,因此,很多人都是停留在惯性思考上,存在惰性思维;
  • 想不起来-思维惯性:在缺乏结构和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下,思考都是单点或线性的方式。想到什么是什么,因此经常性遗忘或者思考不全面;
  • 想不到-思维和认知局限:敏感度也是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受到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思维能力和认知提升则需要通过刻意训练,经验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来提升;
  • 想当然-自我认知标准低:沉浸在自我主观标准中,比如面对某项任务,同样是90分的判断,在大众眼中或者合理的角度可能就只是60分,而高标准的意识中的60分,可能就是大家眼中的90分。

面对任务,有的人哪怕通宵也要在承诺的节点前完成,有的人可能就觉得完不成并无大碍,明天或者后天也可以。

03

敏感度不同于”网感”,网感更多的业务项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它是属于运营敏感度的一部分。因为运营的工作成果,不仅仅建立在业务判断、思考和理解之上,还涉及到沟通、协同、资源整合、协调和落地执行能力等。

如果业务属于硬素质,那么运营最终考验的是:硬素质和软素质的结合,敏感度也体现在硬素质和软素质上。

运营敏感度源自于:1)天赋 2)思维底子和意识 3)刻意训练的积累。

从最近几年接触到的运营人和团队招募和管理的经验来看。运营的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里的天赋是指做运营前或者刚转岗运营前,就已经具备的运营潜质,这里的潜质更多的是指

  • 思维和意识
  • 做运营的一些底层能力或者潜质(也同样适合其他岗位)
  • 自我认知、态度和个人素养(如责任心、驱动力等)
  • 学习意识和动力
  • ……

我相信,对于一个刚毕业从事运营的小伙伴,但凡在面对运营中遇到问题和短板,有比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动机,能够靠运营学习、实践探索、再总结复盘和思考,并且在工作中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如承诺一致,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

在这里大家应该避免的一个点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即自我设定标准和要求,这样会陷入在自我意识和认知里。这里规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对比:

  • 跟自己历史对比,是不是最好的
  • 跟部门其他同事对比,是不是做的更好
  • 跟跨业务线或者跨部门对比,自己是否是做的更好,有无突破和提升空间
  • 跟同行业,同竞品对比

做到以上的核心思路:将自己变为一个外向性的人,跟同事、同行、跟新入职的人、跟比自己有经验的人去交流,去充分了解竞品。

除了跟人聊之外,公司内部的wiki或者km中的各种内容沉淀,都是信息获取和间接的有效渠道。

04

运营敏感度能否被培养和训练?当然是可以的!

只要非天生,那即可被培养,或者通过训练和积累获得。

前面也提到运营敏感度源自于:1)天赋,即做运营的潜质, 2)思维底子和意识 3)刻意训练的积累。因此在敏感度培养上,也可以以这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 天赋源自积累和日常思考形成的潜在的思维能力、习惯和特质
  • 思维能力则来自于有意识的深度思考,形成结构和系统的思维习惯
  • 专注某个领域持续的思考、实践、总结形成持续的积累和强化

培养运营敏感度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 改变之前的固化的思考方式和习惯,突破思维舒适区,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科学的或者有效率的思维习惯;
  2. 改变一些认知想法。避免佛系态度,提升自己的责任心和驱动力
  3. 不断实践,思考总结,通过可以训练形成积累;
  4. 持续学习,不是被动浅层次学习,而是深入主动式学习,拓展视野和知识面,这样你的敏感度也会随着你的认知提升而提升。

#专栏作家#

超哥Jason,微信公众号:超运营思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后续持续从运营思维、认知、分析、学习、实践、总结、成长7个方面进行分享输出!大厂某教育产品线业务负责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就是那种下意识的行动反射,且这个行动对解决问题、改善关系、让事情变得更好有帮助。换句话说,那些真的变成你身体一部分的认知或知识,才能被称作是「底层能力」。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来自中国 回复
  2. 敏感度挺重要的,但要培养这个敏感度也不是一言两语就能学会的呀,还是得结合理论多多去实践

    来自广东 回复
  3. 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有点看不懂这篇文章了,希望作者多举举例子啦~

    来自广东 回复
  4. 好抽象的文章啊我感觉不是很接地气 内容可以再多些例子

    回复
    1. 后面会有一篇案例篇,主要篇幅有限,所以这次以思路为主

      回复
  5. 补充一下,我认为培养敏感度还是要持续的不断的输入,汲取新知识,比如看人人的文章哈哈哈哈

    回复
  6. 总结的却是非常精辟,但是确实太过抽象,关于思维这一块儿,其实需要更好的工具与方法,当然也有可能后续的咱们需要付费体验,当然还是很期待有这样的内容,如果有的话,还是很愿意尝试付费感受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 还有下篇,结合具体案例来讲的,以及结合具体运营工作给出一些落地方法😃

      回复
  7. 如何培养运营的敏感度,这篇文章分析的挺好的,对我来说,周围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娱乐敏感度超级低的人,但对于另一方面又很高,其实从某一方面也表明啦自己关注点在哪里。

    来自河南 回复
  8. 敏感度核心在思维意识范畴,大部分运营会表现思维和行为钝化。核心的原因是大家 “不愿想-思维惰性”“想不起来-思维惯性””想不到-思维认知局限” 和 “想当然-自我认知标准”这段话太有含义了哈哈哈

    来自江西 回复
  9. 缺少一些落地的方法

    来自广东 回复
    1. 案例篇会有详细的方法和案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