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半年,我对运营的思考和总结

3 评论 4898 浏览 11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对于运营的理解,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其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当我们在工作中到达一定的瓶颈时,都需要去寻找一个方向转变。作者分享了其工作成长的相关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这篇文章是我工作半年来对于运营和产品的思考,之后会对每一个部分进行拆分,整合成几篇小内容。

内容可能和主流的观点不太相符,多数内容都是基于自己在工作上收获的经历。

回想这半年时间,成长符合预期,但还不够快。现在的工作到了一个瓶颈,需要去寻找转向或突破。

新的一年,祝一切都好。

一、运营是什么

运营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现在的运营工种非常多,不同的产品,目的不尽相同,关注角度的偏差使得同一工种的职责存在较大差异。

大家都是人,但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还要大。

不过还是有一些共性存在,运营对于目的和手段比较重视。

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去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听起来有点不择手段的意思,但其实细品就会发现一件挺奇妙的事:

这是一句废话。平日里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无论是熬夜通宵,只为达成业绩目标,还是打几把游戏偷懒放松,都算是目的。

产品也有目的。

做电商的会关注 GMV,做社交会强调活跃和留存,工具类产品则会注重功能和服务是否尽善尽美。

产品有不同的方向,而运营的大多数工作都必须以业务为导向。于是为了达成目的,运营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手段。

这是我想说的,所谓大多数运营工作所存在的共性。

基于这一点去思考,其实还衍生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运营是没有通用的方法论的。

一些方法论看似通用,但真正上手起来会发觉非常鸡肋。方法论存在时间和业务上的限制,需要按照需求而变动。

二、如何做运营

运营种类繁多,很难做到每一种都精通。我的经验也仅基于产品运营这个视角,对于新媒体和短视频的认识并不多。

许多人会对新媒体和短视频渠道比较感兴趣,上手难度低,也有人想着靠它们变现。

我做过新媒体,写过几篇自己还算满意的文章和脚本。做好新媒体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心思,也要有自己的风格和坚守。

短视频的工作我只做过内容分类、内容评级以及创作者规定这些底层架构的工作,对于内容不感兴趣,也缺乏敏感度。

回到关于如何做运营的主题,我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基于产品和用户思维。

站在产品的角度,运营的工作能符合产品定位;从用户的视角体验产品,能发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关心什么。

产品角度很容易印证,如果产品经理觉得彳亍了,需求评审也通过,那工作就是 ok 的。

即便不符合,那你也成功地把产品、设计、前后端统统拉下水了。

用户视角比较有意思,我比较想讲这个。

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属性的产品,用户对之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

一个记账软件,我会关注记账模块、标签分类功能。相对地,产品提供的用户打卡、分享功能,我就较少去关注。

一款运动软件,锻炼功能是核心。成就(数据)记录和社区相对来说重要,但用户不会因这两点而去抛弃一款核心功能极为优秀的产品。

这就是期待的不同。

一款产品的核心用户,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对产品的期待会聚集在它安身立命的根本。

做运营不难,几节免费课程和几星期的实战就足够入门。

做好运营很难,要理解产品(业务)究竟是为了解决什么需求而存在,锻炼直觉和感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足够敏锐。

反思能带来成长,也能避免沦为平庸。

做运营,还得磨练出足够强的方向感。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是南,是北,还是公司?

往小了说,这种感觉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住工作细节;往大了看,有时候还能发现产品的变化和发展走向。

以我们公司产品为例,现阶段的运营需要丰富产品的运营体系和线路,做一些有意思的事,不然它就丧失魅力,不好玩了。

三、运营的重要性

一个只注重功能的产品是难以获得用户信任的。

放在屋内的扫帚,在地板脏的时候只会用它来扫一扫,坏了就重新买一套,至于它是什么品牌的,似乎并不是很重要。

女孩子会说直男很无趣,不是因为直男不好,而是因为他不会讨女孩子欢心。

打磨产品是重中之重,这是竞争的根本。

同样的,运营如果做不好,也会很快使得产品在竞争中落败。

必须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你正在做的事,你的过人之处,以及你的魅力。

运营链接了产品和用户,它能更快更直观的展现产品(品牌)的价值。

以上基本就是我做半年运营收获的感悟,希望对运营感兴趣的人有帮助。不过这半年来的工作,对我来说更具价值的是学到了一些通用能力。

重视成就感。

之前和薯条聊天的时候,发现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我们会为自己的想法得到实现而非常兴奋,感到有成就感。

这种感觉可能大多数人都感受过,熬夜做出来的提案获奖了,会觉得非常自豪。提交的论文入选某个会议论坛,走路都得带点风。

我做运营所获得的成就感也挺简单,一个想法能够落地,跑起来就足够了。

为产品制定一套可行的玩法,固定下来,经过多次 Sop 优化形成可持续性的运营体系,并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效果。

当自己做的一套东西从立项到出品,最终在产品内部运作,大家都看得到你的成绩。从某些角度看,你改变了这款产品。

四、一些 Tips

1. 方向比执行更重要

上周一直在忙公司十周年宣传片的工作,我和同事们需要和老用户进行回访沟通,搜集他们对于品牌和产品的看法。

突如其来的工作打破了我原本宁静祥和的摸鱼生活,后续在沟通上的不及时也导致了工作产出和预期目标产生了偏差。

说实话,差点把我心态整崩了。

后来经过一轮和乙方的沟通,加上部门内部小会讨论之后,花了一天的时间总算是把内容全部写好并交付乙方。

虽然这样听起来很奇怪,但的确,作为甲方爸爸的我们给乙方交了宣传片的文案。

除了保持沟通之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还在于要找到正确的目标,再去执行。

我读高中的时候不喜欢思考,喜欢抄笔记。这能够为我带来心理慰籍,一册厚厚且无用的笔记能展示我在 all in。

我认为抄笔记能够提升成绩,实则不然,抄笔记只能安慰自己。

回到工作上,你写 5 个非常烂的策划案和 1 个自己认为和需求(目标)非常符合的策划案,你认为哪个能过?

答案,是不一定。

2.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公司产品有虚拟货币系统,和 Q 币、游戏点券一个意思。但是 Q 币和点券好歹还能购买虚拟产品,我们的产品只有一个消费渠道。

而且我们在办活动的时候,还把元宝作为奖励进行赠送,这问题就大了。

产品内部的货币体系正面临着超发、贬值、与实物脱钩的风险。

问题很明显,用户会觉得这玩意一点用都没有。办再多的活动,送再多的虚拟币,对用户来说并没有多少价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直接学习各大通讯公司,年底直接虚拟币清零,但是有点极端,用户说不定会炸毛。

二是提供奖品兑换,将虚拟货币和实物挂钩。过去这玩意没用,现在能换些好东西,用户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去获取虚拟货币。

家人们,这不就好起来了吗?

3. 发挥想象力

大三的时候,因为疫情我在家里窝了一段时间专职写稿,那个时候我始终觉得内容就是文字,做好内容无非就是写好文章。

正式工作之后,我需要根据竞品去选择一些运营内容,但毫无例外,我下意识挑选了需要文字输出的,只不过主题不同。

虽然这个需求因为现实阻力而被搁置了,但是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明白一点:内容不仅是文字,一个商品,它能给消费者展示的所有信息,都是内容。

我从局限中跳脱出来,看到了新天地。这种顿悟,不亚于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拓展到广义相对论(认真脸)。

4. 在混乱中确定秩序

许多小公司的体系大多都是混乱的。

部门间没有很明确的沟通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反复折磨。对工作没有时间安排,一旦临期就得熬夜搞定。

这样对员工很不友好,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都说摧毁比建设简单,在混乱之中建设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些改进的方法我在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有讲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在 9 月份发过的一篇文章。

其他新近的观点有两个,一是需要监控数据,定期产出数据分析报告。

做数据报很“事务”,但可能一些增长的秘密就隐藏其中。

第二点就是做好规划,定好未来年、月工作的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坚决反对“一天之内必须完成”这种反人类行为!

五、小结

这半年对工作的思考基本上就这么多了。

新的一年,其实也没啥想法,只要能够按照完成自己设定的计划就满足了。

早上看到一篇关于互联网寒冬的文章,确实在这个大环境下,感觉会非常不容易。

2022 年,希望大家能够找到突围之策。

 

本文由 @白子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刚刚接触运营时觉得运营高大上,后来慢慢了解到,运营需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摸索

    回复
  2. 十分同意!活到老学到老是对每一个行业说的。

    来自福建 回复
  3. 运营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能够做好运营的都是大神。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