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10 评论 3031 浏览 0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在快节奏的当下,微短剧的快节奏,大尺度吸引了大批观众,也给发行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随着微短剧的爆火,它的成本也是与日俱增。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就2500万后,微短剧应该如何走接下来的路。推荐对微短剧感兴趣的阅读。

“花2000万做个微短剧,所有人都觉得我们疯了。”《拜托了!别宠我》出品人、象山汐盟影视CEO盛萌对我们说道。

两年前,微短剧的成本普遍还在几十万上下徘徊,但在今年,已经出现了千万成本量级的微短剧上线播出。

与成本增长相对应的,是微短剧分账金额破纪录的间隔变得越来越快。从500万到1000万花了一年多,从1000万到2500万却只要几个月。

自从时间进入2021年,微短剧的分账模式就开始全速前进,在分账金额上不断有新的标杆案例产生,近期在腾讯视频上线的横屏微短剧《拜托了!别宠我》已经创下了2500万的票房,达到了分账长剧的体量,增长速度之快,超过了外界的想象。

在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微短剧分账在长视频平台不断突破记录,一是因为短视频平台中快手的分账票房设置了ROI为2的上限,而抖音还处于生态培育阶段。二是长视频需要微短剧开启新的商业故事,对于微短剧的分账规则不断升级。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在标杆成绩之外,我们去年拜访米读短剧时,就得知其微短剧业务已经做到了盈亏平衡,而到了今年,更大范围内的制作公司开始明确,“分账已经能够稳定盈利”。

这些共同佐证了一件事,过去笼罩在行业之上的疑云正在逐渐消散,分账模式成为长视频微短剧领域稳定、可持续,并且日渐成熟的商业模式之一。

一、甜宠当道,引流成长视频刚需

在各平台微短剧分账成绩表格中,可以看出不论长短,甜宠依然是最头部的品类,并且没有之一。

过去行业内外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认为长短视频平台在微短剧内容的需求上有所不同,但与这些平台都有合作的制片人小梁告诉我们:“其实他们对于内容的需求都很相似,大品类肯定都是甜宠,也有做一些创新的标杆案例,但分账好的作品,肯定都是节奏快、有反转、情绪强的。”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如果说在故事之外,长短视频平台微短剧的不同,首先是在尺度上。

因为快手和抖音两个短视频平台的微短剧目前不需要过审,所以在剧情尺度上更能放得开。“现在短视频都是平台自审,审完了会给你发个备案号。

但长视频的短剧是要过广电的,所以相同一套故事,比如说复仇,在长视频就要收紧一些尺度。”暴力、裸露和擦边内容都要有所收敛。

不过在短视频平台验证过的内容方法论,在长视频平台同样适用。

此外就是在运营以及宣发上。短视频平台扶持微短剧的逻辑在用户粘性、内容升级上,但长视频看微短剧其实依然是传统剧集的玩法。

“微短剧是长视频平台剧集冲量和长尾效应的工具,核心指标是会员转化和流量填充,但长视频受众其实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观剧行为。”在小梁团队的用户调研中,大部分长视频微短剧受众,其实是在刷抖音和快手时发现了剧集内容,然后被引导到长视频平台进行消费。

这也就意味着,在长视频上传微短剧的出品方,如果想获得分账成绩,需要在宣发上花大力气。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我们在《拜托了!别宠我》这个项目上花的宣发费用大概有几百万,”盛萌告诉我们,“投放上以社交型传播媒体为主,主打的点就是甜宠+沙雕。”同时为了省钱,项目团队没有找宣发代理商,整体节省了百分之20左右的费用。

微短剧为长视频平台实现站外引进和固化的效果上,也有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小梁透露,目前由其公司主导的剧集宣发素材在抖快每个月能产生6-8亿播放量,正片每月约产生4-5000万播放量,相当于一部A级分账长网剧的宣发引流效能。

“在快手上其实不用怎么做营销,因为平台本身流量也够,只要做好平台内的运营就可以,但如果做长视频,肯定要好好做营销。”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当然也存在一种情况,长视频微短剧项目的营销目的不在于获得更多的分账票房,而是走口碑路线,变成平台的标杆案例,比如腾讯视频《大妈的世界》,芒果TV《别惹白鸽》等等。

从平台角度出发,甜宠依然是保障分账成绩的主流赛道,同时营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这两个前提下,什么样的创作方法更能够带来被用户认可的好内容呢?

二、掌握生产资料,微短剧分账秘籍

当下微短剧市场里其实隐约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公司,一种是量产微短剧,几乎全年都有作品上线,内容稳定在水准线上,“只要不赔就是赚了”,甚至还有机会跑出一些头部作品,比如米读、阿柯文化、凡酷文化、冬漫社等。

还有一种则是受限于精力和公司策略,对单部作品的要求更高,希望打磨出标杆,是长视频中头部分账项目的大多数,比如陕文投艺达影视、景星道创文化、甜野星星等等。

站在分账角度上,尽管两种模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掌握了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合作还是独立出品,至少在性价比或者品质上有多保证。

其一是行业资源。尽管微短剧被认作新物种,但没人否认它是影视产品,需要遵循一定的创作逻辑,另外制作上如果要求视觉体验,必然要依靠现有的供应体系。那么掌握行业资源的团队,在作品成色上的保障会更大。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其中《拜托了!别宠我》是导演李宏宇在《山河令》项目结束后的第一个作品,“导演对我们这个剧的帮助特别大,他不只是导,到后期还会跟我们一起改剧本,对创作的参与程度很深。”

并且出于行业关系,整部作品演员再加上导演、编剧等一系列主创,成本占比也不超过20%。

而此前创下分账记录的《东北风云》,其导演和编剧王紫萱此前曾多年担任辽宁卫视春晚总导演以及语言类节目导演。《大唐小吃货》则是由陕文投艺达影视总经理贾轶群完成剧本创作,其摄制团队同样是古装长剧《风起霓裳》的团队。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掌握行业资源的团队能够撬动的创作力量非普通微短剧可比,并且同时能够控制成本,将更多的预算花在制作上。

其二则是IP,以及围绕IP开发所积累的可快速复用的方法论。目前市场上微短剧比例六成是原创的原因并不是IP改编不奏效,而是对于小体量剧集来说,买IP、再改编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过高,不如原创来的省事,何况还可以左右腾挪,做故事缝合。

但对于掌握IP资源的制作团队来说,丰富的IP库提供了广阔的故事空间,尤其是网文领域的创意其实领先于剧集,将已经有受众基础的作品进行改编,多了一重流量保障。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我们此前拜访米读时,得知米读在IP改编微短剧上已经积累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论,能够批量改编剧本,大大缩减了创作时间,一部作品从拍到上线所需的时间是30天到60天不等,且能够保证基础的品质。

在米读新作《我的傲娇御爷》的评论区,不断有用户提到自己是原著粉,来为剧集加油。

其三则是宣发资源,尤其是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作品对宣发依赖度更高,其中阿柯文化在业内公认有较强的宣发能力,在线下地广以及短视频平台有所长。

2500万标杆之后,微短剧分账模式往何处去?

还有一个典型代表则是粒粒橙传媒,无论是《做梦吧!晶晶》还是《大妈的世界》,都已经上线滴滴车载屏播出,按照滴滴4.5亿用户来看,这将会成为新的传播渠道。但目前业内还未听说粒粒橙传媒开放车载屏资源的信息。

如果将微短剧比照网络电影和分账网剧的历程来看,当标杆案例出现之后,行业往往会迎来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期,会有更多公司和从业者进入,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创作扎堆和同质化的阶段,需要创作者自我警醒。

伴随着影视行业to C大趋势越来越落地,微短剧作为当下最接近低龄、下沉用户的内容形式,有可能带来新的会员和流量增长点。

 

作者:王半仙;公众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nkFkHPG69YWu6gs2RkwGw

本文由 @河豚影视档案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微短剧真的看的还是挺让人上头的,剧情紧凑,非常适合摸鱼的时候。

    来自江苏 回复
  2. 当创作扎堆和同质化的阶段出现时 尺度肯定也会越来越大 负面消息也会接踵而至 接着广电的魔爪就会伸来
    毕竟微短剧不需要过审这一点 想象力空间就无限大
    当年爆火的《上瘾》和《太子妃升职器》能侥幸播出 就是因为网剧还没受到广电制裁 你看现在这种作品还能被审核过吗

    来自四川 回复
  3. 我觉得微短剧现在还是很不错的,打工人只有零碎的时间看剧,根本没空看一部完整的网剧,微端剧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来自江苏 回复
  4. 现在的一些微短剧耗费的资本大幅度拔高,带来了一定的质量,但是作为快餐文化还是缺乏内涵

    来自广东 回复
  5. 不过不得不说,这种短剧确实挺招人喜欢的,里面的主人公感觉真的是太好看了吧,怎么不爱呢。

    来自河南 回复
  6. 微端剧的存在很好的弥补了零碎时间的空闲,谁会拒绝在吃饭或者等车的时候看一段有趣的剧情呢

    来自河北 回复
  7. 从平台角度出发,甜宠依然是保障分账成绩的主流赛道,同时营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来自中国 回复
  8. 还有就是足够沙雕吧,我个人比较喜欢看拍起来很傻但不尴尬的短剧,觉得挺有意思的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9. 微短剧相对来讲更能满足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感觉还是创意最重要

    来自广东 回复
  10. 微短剧成本低,做起来比较容易,但现在太多了,同质化严重,观众都有点疲劳了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