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7 评论 4414 浏览 3 收藏 21 分钟

编辑导语:《甄嬛传》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甄嬛传的流量密码究竟从何而来?如果你对此有疑惑的话,不妨来看看本篇文章的作者究竟是如何解答的吧,推荐想要了解如何增长流量的群体阅读。

近几年,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定期会掀起一股“文艺复兴”风潮来对一批经典影视剧进行温习,而被称为“宫斗剧天花板”的《甄嬛传》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流量洼地。《甄嬛传》播出至今,豆瓣评分高达9.3分,它不仅是一部经典影视剧,更是如同人们桌上的一道精美菜肴。

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跳舞视频,被网友戏称与“冰上飞燕”安陵容深神似,微博话题#雪容融的容不会是安陵容的容吧#累计阅读量达到1.9亿,《甄嬛传》与冬奥会的这波梦幻联动再次稳稳拿捏了“流量密码”。

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对《甄嬛传》的细节如数家珍、进行二度创作的“甄学家”们,更是加速了《甄嬛传》的病毒式传播。频频刷屏,十年不衰,《甄嬛传》这部现象级影视剧究竟具有怎样的流量密码呢?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雪容融与安陵容的梦幻联动(图源网络)

一、多样载体:《甄嬛传》的网络二次创作

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可供性大大提升了用户与影视剧的互动,用户从“被动观看”逐渐走向“主动创作”,热门影视剧的二次创作热度空前繁荣。社交可供性是媒介可供性理论框架之一,主要包括可致意、可传情、可协调和可连接四个方面。[1]综合来看,用户对《甄嬛传》的二次加工创作,可大致分为以下类型。

1. 剧情解说

剧情解说类型以短视频的形式存在,最早起源于2015年谷阿莫“X分钟带你看完X电影”系列解说视频,其主要是运用剪辑技术对影视作品进行解说,具有较为强烈的风格化和主观性特征。解说类短视频的关键是提取精华,保留重要场景的原声与原画面,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情节。

对于《甄嬛传》(共76集)这类剧集较长的影视剧进行解读,可以节约受众的时间成本,极大满足受众需求。除剧情提要解说外,也有部分自媒体偏向于对《甄嬛传》细节进行深挖与解读,比如视频博主“辣酱陈小宝”对《甄嬛传》剧中的端妃、叶澜依、浣碧等经典角色的深度解读与吐槽。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甄嬛传》解说片段(图源抖音)

2. 素人翻拍

随着短视频不断向垂直领域发展,经典剧集的素人翻拍视频大量涌现。大众化的短视频创作者以传统经典影视作品为基础进行二度创作,将曾经红极一时的连续剧、电影等影视题材的作品融合全新的场景、表演形式、剪辑特效。在此过程中,这类翻拍还会配合段子、表情包、颜文字、网络流行语等新兴网络元素,以恶搞、戏谑、扮演等方式进行表演。[2]

素人翻拍大多选择宿舍、家庭起居室等日常生活场景,服装道具也较为简陋,成本较为低廉,因而具有可模仿性、心理接近性。例如,视频博主“四阿哥li”就以几个男生翻拍《甄嬛传》经典桥段走红网络。

3. 音乐剪辑

音乐剪辑类短视频也同样具有低成本性、草根性和易传播属性。部分短视频以“皇上&甄嬛”“甄嬛&果子狸(允礼)”等CP为情感故事主线,搭配音乐进行创作。也有部分短视频以音乐为主线,使得剧情充分贴和音乐歌词本身进行创作。

例如,“一只花栗鼠”将周杰伦歌曲《阳光宅男》与《甄嬛传》情节进行了融合改编创作。热门音乐、应景音乐与《甄嬛传》视频内容的声画结合,不同符号的碰撞会产生独特的搭配效果,从而吸引了网络用户的观看、传播。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阳光宅男》MV《甄嬛传》版本(图源抖音)

4. 弹幕段子

弹幕是对剧情的即时评论,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即兴创作的段子。例如,剧中皇后得知甄嬛在甘露寺有了身孕后,弹幕出现“您的堕了么订单已经超出配送范围”;祺贵人、安嫔与皇后一同讲话时,用户发表了“不孕不育三人组”“安祺拉三人组”的评论,其将影视剧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由此产生了多元情境叠加的趣味性效果,极易形成病毒式传播。

同时,用户通过发布实时弹幕进行“身体的非物理在场”的屏幕空间互动,有效延展了影视剧的意义空间和交往空间,缝合了用户与影视剧之间的天然距离。广大用户以弹幕恶搞、吐槽等方式解构剧情,将自我与剧集融为一体,使得《甄嬛传》生发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意义。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甄嬛传》弹幕评论(图源网络)

5. 表情包

表情包是网络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呈现出强烈的草根性和娱乐性,作为网络交流过程中的形象再造,具有搞笑、恶搞、调侃、讽刺等多种类型。2021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 ,87.41%的大学生经常使用表情包,有6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表情包就失去了灵魂”。[3]

现如今,除了基本的表意功能,表情包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属性,某一类表情包的应用会折射出某一类群体亚文化的特点。网友依照复杂的交流语境对于《甄嬛传》进行多种组合,消解了图形的原有意义,赋予其新的含义。相关表情包的广泛使用、传播,也赋予了《甄嬛传》新的生命力。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甄嬛传》表情包(图源网络)

二、核心人群:“为爱发电”的网络趣缘群体“甄学家”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互动性强的社交软件使得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甄学家”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趣缘群体,由边缘逐渐走进中心,这是影视剧与青年亚文化不断破壁的必然结果。“甄学家”最早来源于豆瓣小组,主要是指N刷《甄嬛传》、对剧情及细节都了如指掌的网络群体。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甄嬛传》豆瓣小组(图源网络)

正是这类核心人群的存在,《甄嬛传》的二次创作和网络传播有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甄学家”的存在,既促进了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融合,也反哺了影视剧产业本身。乐视视频APP数据显示,《甄嬛传》的月度播放量均在千万量级,平台累计播放量已超124.3亿次。[4]

“甄学家”群体具有鲜明的行为特质,这在二次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些特质促使《甄嬛传》在网络中得以不断衍生、经久不衰。

1. 拼贴

约翰·菲斯克认为,“拼贴式一种即兴或改编的文化过程,将其包含的行为、符号等转移到具有差别的价值系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以此获得新的含义”。[5]“甄学家”将影视剧的各类图文元素从原有语境中抽离出来进行母本拼贴,重新赋予其新的意义。

他们出于热爱、兴趣和创作快感,会对《甄嬛传》进行“八倍镜”式观看,对剧中经典表情进行解构并搭配网络语言加以“梗化”重构,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甄嬛传》为素材的五花八门的网络表情包,便是这种拼贴手法的产物。

2. 戏仿

戏仿主要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演主体的立场、语气、动作,刻意营造出一种戏剧效果。互联网的匿名性激发了用户的自我表露欲望,尤其是互联网的高接受度和文化包容性,为“甄学家”提供了更多自我展露空间。

例如,《甄嬛传》“滴血验亲”片段中甄嬛惊险过关,成功扳倒祺贵人、挫败皇后阴谋,这一精彩桥段被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和“甄学家”大量翻拍。“甄学家”通过表演,可以暂时脱离现实,代入角色状态,获得身心上的满足感、愉悦感。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甄嬛传》“滴血验亲”表演片段(图源抖音)

3. 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认为,狂欢包括脱离体制、脱离常规、对立的婚姻、粗鄙化狂欢。狂欢注重诙谐化,其与统治阶级的官方文化相对立。“甄学家”对《甄嬛传》进行的二次创作,皆具有插科打诨、调侃的性质。

比如“有了额娘,弘历就不再是没有额娘的野孩子了”的台词被改编成“有了弘历,额娘也不再是没有儿子的野额娘了”,彰显出参与者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和创造力,呈现出人性的快乐和自由。高度符号化的视听语言通过模因化实践不断进行繁衍,使得《甄嬛传》的传播效果愈发强大。

三、流量密码:快乐梗源+女性视角+社交货币

1. 造梗接梗的模因传播

道金斯认为,在语言、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的传递之中不断的被复制、模仿、创造与扩散的基因,就是模因。“甄学家”在不断的对剧情进行推敲和交流的过程之中,形成了包括表情包、段子以及素人翻拍等二次创作形式,并经由互联网平台的病毒式传播,从而促进公众广泛参与。《甄嬛传》的模因传播,具有“造梗-接梗”的生产传播逻辑。

(1)基因型模因传播

基因型模因传播主要是对原始信息的直接复制或者简单变形,比如谐音、音形变异等。“长得有几分像她,已经是你的福气了”“熹贵妃,你的福气还在后头”“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等剧中经典台词被网友接梗到各大社交媒体之中,使得大众对于《甄嬛传》的记忆可以被加强、唤起。更有微博网友笑称:不论是废话文学还是诗词接梗,yyds的《甄嬛传》都能hold住,果然是一部接梗神剧!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网友评论(图源抖音)

(2)表现型模因传播

表现型模因传播主要是根据个体情境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来融进网络语境之中。《甄嬛传》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和二次创作作品,融合到网络话语和现实语境中,建构一种独特、新颖的的表达方式。比如《甄嬛传》之中瓜尔佳氏被称为瓜6,是因为瓜尔佳氏的谐音是瓜2+4即瓜6。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年氏说唱(图源B站)

2. 女性成长的仪式建构

菲尔德说“人物是电影剧本的基础,是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6]受传统父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价值影响,一直以来,东方大众传媒符号所建构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端庄贤良”。

法国女性主义者露西·伊瑞格瑞曾说:“在男权理性化社会中,女性是神经质的、不可理解的、惶恐不安的和脑子奇思怪想的。”而影视剧《甄嬛传》突破了传统男性审美的藩篱,为受众临摹了一群特色分明的女性群像。

《甄嬛传》颠覆了以往角色形象塑造的二元对立模式,将人性的复杂刻画得淋漓尽致。甄嬛初入宫时是“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纯朴少女,一路以来历经坎坷、“升级打怪”。甄嬛命运跌宕起伏,从备受宠爱的贵人跌落谷底,后回宫杀出一条复仇之路,最终失去了自由、姐妹、爱情,在宫中寂苦一生。

从“小白兔”到“大女主”,甄嬛象征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观众也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之中完成对甄嬛成长仪式的建构。

3. 情感共鸣的社交货币

乔纳·博格认为,人们在与其他人交流时,并不仅仅想传达某种交流信息,还想传播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在潜意识中, 人们想通过与他人谈论的信息来完成自我的“标签化”, 成为别人眼中理想的自己。这些令人们觉得可以凸显自我独特性的信息, 便是“社交货币”。[7

“甄学家”所创造的表情包、动图等,不仅可以将剧情场景和情态“可视化”呈现,而且其中的社交性和幽默性可以使人更好地展示自我,打开社交话题、化解社交尴尬,构建了“影视剧+社交”的传播症候。

《甄嬛传》的剧情层层相扣,人物立体复杂,具有高度可探讨性和长期观赏性,至今还有很多细节津津乐道。而看似一部宫廷剧,其中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和职场法则,例如“记住,永远不要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费时间、费心力。”这使得《甄嬛传》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空间。而今,《甄嬛传》不单是一档电视剧,而是作为一种情感共情置身于整个网络生态。

《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 微观世界

《甄嬛传》(图源网络)

《甄嬛传》席卷了网民的社交空间,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甄学家”对《甄嬛传》的深度解读与二次创作,既是对剧集充分肯定,也是现今网络亚文化不断进行经典解构、意义重构、模因化制作传播的突出表现。

同时,《甄嬛传》用户的二次创作在不断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也削弱了认知能力和深度阅读能力,使人们面临表意匮乏的文字失语现象。“就像一个脱口秀选手依赖着提词器,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一套语言,进入需要自我生成语言的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便严重失语”。[8]

当我们一张口就是“宛宛类卿”“臣妾做不到”,网络碎片化的表情包、梗、段子取代了我们的现实表达,我们就陷入了一种文化失语。我们看似更有表达欲,但其实我们的表达越来越贫瘠。

正如2011年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The Shallows)中所说,“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因此,用户对影视剧的二次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价值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1]喻国明,赵睿.媒体可供性视角下“四全媒体”产业格局与增长空间[J].学术界,2019(07):37-44.
  2. [2]杨光,石磊.短视频中的经典影视剧翻拍现象探析——基于文化消费的视角[J].编辑之友,2021(10):80-86.
  3. [3]中国青年网.大学生表情包使用调查:超九成大学生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EB/OL]. [2021-01-25]. http://txs.youth.cn/yc/202101/t20210125_12679638.html
  4. [4]北青网娱乐.暑期经典,还有哪部剧能超越乐视视频《甄嬛传》[EB/OL]. [2021-08-11].http://ent.ynet.com/2021/08/11/3345241t1254.html
  5. [5]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 [6]孙玮,王军峰.异域空间的展演:“新红色电影”中的国族认同与国家形象[J].东南传播,2019(01):38-39.
  7. [7]王寅.如何利用“社交货币”做好微传播——以微信订阅号平台为例[J].对外传播,2015(09):63-64.
  8. [8]光明网.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EB/OL].[2021-09-02].https://m.gmw.cn/baijia/2021-09/02/1302529887.html

 

作者:李彤;编辑:曾润喜,陈迪安;微信公众号:羊村传播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GYMcNbCa5KVCeeej9vKBg

本文由 @羊村传播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从来没看过甄嬛传,以前大学宿舍只有我没看过,全宿舍仿佛对我开启了加密对话

    来自福建 回复
  2. 没看过甄嬛传,但是也能熟读并背诵他的梗了哈哈,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

    来自河北 回复
  3. 甄嬛传真是下饭神剧,我看一百遍都不会腻,尤其在现在这些电视剧的对比下,真是全靠同行衬托

    来自河北 回复
  4. 不看甄嬛传的人的身边都是甄学家,而且到处都是它的表情包和段子,都感觉自己无意中看了一遍了

    来自广东 回复
  5. 最近关于这部剧的流量越来越多,可惜了我没看过,我也不喜欢这种剧情。

    来自中国 回复
  6. 甄嬛传真经典啊,好看到年年刷一遍,最近小红书微博等各大网站又刷起了一波甄嬛传热

    来自安徽 回复
  7. 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甄嬛传十级学者!甄嬛传是真的好看呀

    来自云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