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4000万私域GMV的观夏,为啥坚持不肯开天猫店?

9 评论 5515 浏览 9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语:做电商,大部分人优先选择的平台是天猫、淘宝。然而,作为新晋的国朝品牌、每个月4000万私域GMV的观夏却抛弃电商平台、选择自建商城。本文从平台公转私、破价、免交流量费和平台抽成三个方面分析了观夏为什么选择不做天猫/淘宝/京东店……一起来看看吧。

观夏这个新晋的国潮品牌,在国内堪称“现象级”:

  • 别人抢着找谷爱凌等明星做代言,他们呢,坚持把镜头只对准自己的产品;
  • 别人在直通车烧钱“卷”流量,他们呢,坚持聚焦微信商城;
  • 别人在各个平台疯狂做店播、达播,他们呢,坚持在公众号和小红书这一亩三分地上种草;
  • 别人的私域转化靠社群疯狂打折大促,他们呢,不光不做社群、不打折,相反却定价远高同行,还玩儿饥饿营销……

根据大年此前通过一些渠道得到的信息,就是一个这样有点“奇葩”的品牌,每个月小程序商城营收就超过了4000万(现在可能更高)。

肯定有人要问了,光一个小程序就年收几个亿,线上天猫淘宝店等一铺开,各种带货直播一合作,一年少说不得赚他10几个小目标?

如果生意总量、利润率真的可以简单地跟渠道总量划等号的话,全国超过5000家门店的xx咖啡,就不至于到现在还在亏损了。

当然,现在不做不代表以后永远都不做,但至少现阶段,观夏选择不做天猫/淘宝/京东店……的背后,在大年分析看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自主掌控用户数据,免去平台公转私烦恼和风险

这个原因,在大年看来,应该是观夏现阶段抛弃电商平台、选择自建商城的最主要的原因。

对品牌尤其是初创品牌而言,想要快速起量,选择在公域平台起盘比如天猫是最快的方法,因为这里有海量的用户,有成熟的流量变现打法。

但流量成本一直在上升,单纯靠采买流量的“输血”式打法,不管对哪个品牌方,都是吃不消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自建私域,通过圈养和维系好一批铁粉,提高铁粉的复购率,提升存量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LTV),来创造更多的营收。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留量”打法。

但是,“留量”打法的前提是用户愿意“留”下来。如果品牌在自己的私域,依旧把用户当成单纯的“流量”来利用,比如不分青红皂白地在微信上/微信群里疯狂群发各类促销信息,迟早会导致用户的流失。

所以,想让用户留下来,就要先创造让用户愿意留下来的理由,最简单的就是为用户创造他拒绝不了的价值,可以是为他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内容输出、相见恨晚的线上社交场所、推荐了符合他个人喜好的产品……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千人千面”式的私域运营。

“千人千面”这个词,最早我们听得最多的是淘宝官方的宣传,不同的用户打开淘宝界面,会收到淘宝不同的智能推荐。

这个技术能得以实现的根基,是淘宝对用户标签体系的日益完善,官方可以基于用户过往的消费品类、消费单价、消费频次、站内浏览行为,为用户进行更个性化的产品推荐,不断优化“人货匹配”的精准度和效率。

放到私域里,这套基本逻辑不变:想要提供“千人千面”的精细化运营,离不开私域体系内品牌对用户标签的日益完善换言之,我们要在私域体系下,掌握越来越多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以此判断用户对什么内容、产品感兴趣,他们的消费喜好、消费能力、消费周期如何。

但是,这些敏感的、极具商业价值的数据,公域平台比如天猫,不会轻易给到商家,即使能给,也是有偿的而且大概率是被“阉割”过的。

这种情况下,很多品牌,尤其是对精细化用户运营有长远规划的品牌,会选择自建私域,比如自建APP或者基于微信生态布局。

在微信生态下,承担内容触达的公众号、朋友圈、视频号,承担用户交互的企微、企微群,承担转化的小程序、直播带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私域种草、成交闭环;而且基于企微的1000多个开放接口,品牌可以在合规基础上,拿到用户的完整信息,为下一步的精细化运营打下基础

当然,可能有些人要说,天猫商家可以通过包裹卡、通过AI外呼引导用户到私域啊?

一方面,公转私的过程存在大量的用户流失;另一方面,随着阿里系对私域引流的限制不断加剧,公转私的行为风险一直在上升。

此外,公转私的过程中,品牌还需要解决两边用户数据同步的问题,也就是天猫用户的数据要与微商城用户数据打通、会员权益打通,需要进行技术投入不说,两边的数据同步目前也很难做到实时,对私域用户的体验也还是有影响的。

所以,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建私域,自己创造游戏规则,站在上帝视角去与用户交互,就免去了受人所制的烦恼和长线的麻烦,实现“用户数据自由”。

观夏,何乐而不为呢?

二、免去“破价”烦恼

很多品牌方的控价体系,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干扰”下,可谓苦不堪言。

道理很简单,逢年过年、营销节点,电商平台为了拉拢消费者、拉高平台营收业绩,都会推出各种平台补贴、跨店满减优惠等,直接导致品牌“破价”。

破价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对于有经销商体系的品牌而言,线上的破价,意味着线下渠道的生意被抢走,会得罪一票经销商;

对于有自营渠道、线上商城的品牌来说,某些渠道的破价,意味着要抢自营店比如小程序商城的生意,而且当小程序商城下单用户一旦发现其他渠道价格更低,还会给品牌带来更多的售后压力;

此外,破价还可能导致一些“黄牛党”到平台扫货,在大促过后,在各种渠道窜货,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为了避免“破价”带来的麻烦,甚至有品牌方不惜自讨腰包,在平台大促期间,将自己在电商平台上架的货品“买回来”,真的是操碎了心。

所以,不跟着电商平台走,其实也一定程序上可以避开这些烦恼。

三、免交流量费和平台抽成

天猫平台的曝光资源位有限,但品牌商家却无限多,在天猫这个公域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曝光,商家不得不花钱购买曝光。

有人烧钱买直通车,有人花坑位费让李佳琦们帮忙带货,有人“断臂求生”亏钱在淘宝客推广……为的都是提高自己在公域的曝光和销量,优化店铺排名。

其次,在别人搭建的平台上做生意,总归是要交“保护费”的。正如线下开店要缴纳铺租,在电商平台开店,比如天猫开店,除了要支付押金,还要被平台抽取3-5%的“技术服务费”。

按照观夏4000万的月销售体量,平移到天猫就意味着每月要向平台缴纳120万+的服务费。

相比之下,小程序商城除了每年固定向技术平台比如有赞,缴纳几万元的技术服务费,最大的开销,就是微信支付平台6‰的手续费而已。

此外,运营一个天猫店铺,还需要聘请专业的运营团队或者代运营商。

所以,如果同样的生意体量从小程序搬到天猫,观夏从运营团队成本、到流量成本、到平台抽佣成本,一个月就可以节省出近200万的预算。

四、总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品牌初创期放弃天猫这个城池的观夏,看起来在挑战用户的消费习惯,在做一件“捡芝麻丢西瓜”、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让观夏更能把有限的人力、财力、时间聚焦在产品和内容的打磨上,聚焦在私域用户的运营中

成立短短几年,篇篇10万+的公号阅读,一货难求的火爆“饭圈”现象,单月4000万的小程序GMV,就是最好的例证。

 

本文由@大年聊私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每个品牌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品牌的

    回复
  2. 其实真的有时候需要有长远目光的,搭建自己的平台确实是有很多人在做,要是不挣钱干嘛有这么多人在做呢。

    回复
    1. 自己的平台,自己可以合理合法的拿到用户数据,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回复
  3. 原来还有这样的品牌!好特别的,但是把中心放在自己的产品上是正确的

    回复
  4. 品牌定位不同,所选择的平台也不同,同时既然有更好的出路没人愿意寄人篱下吧

    来自河北 回复
    1. 对,目标放长远,宁愿自己慢慢做

      回复
  5. 这样的品牌算是一股清流了,坚持做自己挺好的,自己拥有自主权

    来自河北 回复
  6. 我没想清楚两个问题:
    1、做私域的品牌很多,同样的“自主掌控用户数据”,免“破价”、免交流量费和平台抽成,但成功者寥寥,这是因为什么呢?
    2、观夏做天猫,一定会比现在差吗?

    来自广东 回复
    1. 1、几乎每个品牌都多少在做私域,但很多人对私域要么理解出现偏差,要么太急功近利,私域不是拉个群、派派优惠券就可以了,做私域前,有没有考虑清楚,你的私域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让用户留在私域里的必要理由是什么?私域是个养的过程,是个打井的过程,不要把你的商业目的赤裸裸地暴露在用户面前,不然用户会1:1地还给你,那就是他永远都要最低的折扣,你不便宜他就走。
      2、这么说吧,现在观夏全面私域化地做生意,是小而美的生意,做天猫之后,GMV肯定会有增量,但不管是团队成本,还是投放成本,还是供应链品控,库存管理上,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几何倍数的增加,日子有没有现在过的舒服,真不一定。但眼下不做,不代表以后永远不做,说不准哪天架不住资本的增长压力,也会放开天猫等渠道吧。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