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新手攻略:6周观看总时长207万+?5大技法玩转运营!

南素简
5 评论 8611 浏览 22 收藏 22 分钟

编辑导读:小红书作为年轻人喜爱的种草平台,活跃的已经不仅仅是美妆和美食博主,各类知识博主、职场博主们也不断加入。本文作者根据自己运营小红书的经验,分析如何打造爆款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日,因个人一些原因开始尝试运营了小红书,截止到目前,运营6周,共获得观看总时长207万+、观看数6.4万+、获赞与收藏1752+、笔记分享2000+、笔记数量58篇。

平均每天1.38篇,共获得5次官方成长助推,助推数据一篇2000次,4篇2.5万次。下面、我将根据个人运营6周的经验,来向大家分享,作为新手该如何运营小红书新号。

一、内容输出

首先注册小红书后,在个人编辑资料那一栏有地区、身份、简介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填写在后续内容助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我们后续详细讲解!

个人简介就是类似于早年qq的个人签名,其作用就是让进入你主页的用户知道你是干嘛的,能为第三方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

其次是地区与身份,地区即为你所在的地址,譬如我是广东广州,身份是职场博主、广告创意。

1. 内容方向

内容方向,也就是账号定位,你的账号受众是什么,你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在小红书上(美妆博主、职场博主、穿搭博主)等类型居多,根据不同类型,平台提供不一样的个人标签。

譬如上述我自己填写的职场博主、广告创意等等,内容的大方向决定了后续你产出的内容,且次内容是你具备一定优势的。

例如;你是十年的HR招聘的专业人士,你的优势就是职场领域,你对美妆及各大护肤品牌了如指掌,那你的账号方向就是美妆博主。因人而异,看自己的擅长什么类型的内容。

2. 关注博主

关注博主,就应该很好理解了。你做职场的就去关注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职场大号,关注他们的内容以及推送频次、互动方式、甚至是封面形式。

关注一定数量的博主可以让系统判断你的账号属性,为后续你发布内容的时候可以精准的推送到有需要的用户群中。

当然关注博主也不是叫你一天关注几百个,而是一天关注几个或者十几个,不然在短时间内多频率关注,如若你一个小时关注上百个,平台有可能将你的账号例如异常状态。

可以时而关注一些用户,通过点赞、收藏、评论等方式让你的账号完成注册到标签拟定,如此以来,后续你发布内容,如若获得官方成长助推的就可以很精准的推送到和你标签相同或对你内容有需求的用户群中。

3. 内容互动

内容互动,上述讲述的“通过点赞、收藏、评论等方式让你的账号完成注册到标签拟定”这是一个路径行为,其本质上与内容互动有很大差别。内容互动需要你的账号有时常登录状态、在小红书社区、官方活动中的美妆、美食、时尚等领域发布一些视频。

譬如;目前小红书平台创作中心的笔记官方灵感精选的”我的周末生活实录“、“韩剧女主夏季穿搭”、“运动一年变化有多大”等等,时常参与此类活动,一则可以提高你的账号活跃度,二来还有机会获得官方的流量加持。

除此之外,小红书的创作中心中有创作学院,里面有很多关于选题取材、拍摄剪辑、粉丝运营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在你创作一个内容的时候可以去了解此类攻略,可以让你快速的获得相关的运营知识。

不过作为新号,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内容输出量大多时候是在做尝试,至于内容互动量更是少之又少,我的账号在开始的时候内容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从情感博主到职场博主,从职场博主到广告创意。最后我的账号主要发两部分内容,一是上述说的职场博主、二就是广告创意。

不过无论是职场博主还是广告创意,在前期,我每一条笔记的互动量为个位数。知道后来我无意中想到一个方法,可将每一条笔记从原来的个位数互动量上升到100位数。

其中单个笔记内容的阅读量从最低200阅读量,0评论上升到最高3114阅读,139评论。阅读量提高15.5倍、评论提高139倍。

4. 我用了什么方法呢?

我用来提高用户互动量以及阅读量的方法就是:截图经典电影的角色片段,通过一个标题《只要你看的电影够多,就一定能够猜得出来》,来邀请电影爱好过来竞猜此截图出自那一部电影。

而后在添加对应的话题,譬如;#电影分享、#电影剪辑、#电影截图,此系列我一共做了十期。

经典电影(很多受众都知道)、标题(具有你不知道,因为你看的不够多的含义。激起浏览者的“竞赛心里“),而后再推送到对应标签的话题,(最大化将内容传播到精准人群)。

这既是我在运营小红书新号最初,在互动量阅读量较低的情况下,尝试破局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不能长时间持续使用。

因为持续使用后,虽然阅读量和互动量有所提高,但是对应你的账号和粉丝人群来说不够精准,对后续运营不利。

二、内容创作

1. 笔记封面

在小红书的创作中心中有一个创作权益,其中有一项是“上传封面”,可在视频笔记上传的时候将手机相册的某个照片特定为视频封面,但前提是有一个获取条件“需要获得小红书视频号认证“。

而获得小红书视频号的权限需要多个条9件或在B站粉丝大于5万,或西瓜视频YouTubed大于十万,抖音或微博获大于50万。满足上述其中一个条件才能获得小红书视频号。

简而言之就是想要获得小红书特定封面权限的前提是要获得小红书视频号,而获得小红书视频号的权限又有诸多条件。如此以来,想要获得封面对于新手来说就较为困难。

如此,就只有我们自己在上传内容的时候“自制封面了“。根据我近日在小红书发布内容的经验,小红书发布笔记页面一共可以发布9个(包含封面),封面的尺寸暂时不受限制,内容随着封面尺寸的大小而改变。

而小红书笔记页面内容经过我多次尝试后,最佳的尺寸是宽8×10.5com,当小红书页面内容文字超过这个尺寸的时候,文字会变被平台自动裁剪造成显示不全。

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以上尺寸上排列你的文字内容,并尽可能的显示清楚。页面文字不适合太多,太多也多少人看,内容也不要超过三种颜色。最好就是标题色、文字色、内容背景色。

在这里我们说下小红书封面自己制作的注意事项,当你的内容被官方推荐后,很多用户都是通过封面的内容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查看,所以小红书的自制封面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足够吸引人(文字或颜色)、2.文字要大、3.要有主次之分,最好的理解就是将小红书自制封面当作一张优秀的产品海报来设计。

先吸引人看到——然后他们通过文字或者颜色点击进来——完成你内容阅读到离开或关注收藏。

2. 笔记标题

小红书的笔记标题和公众号的会有差异化,夸大、诱导等标题形式在小红书并不会收到欢迎,相反如若你的标题多次夸大诱惑用户点开的会被平台限制推流。

好的标题是怎么样呢?在这里我拿小红书官方推荐的标题给大家展示

美食类;《十分钟搞定✅好吃到光盘的番茄荷包蛋焖面‼》、美妆类;《终于可以洗头了!去屑油头选这些洗发水》、时尚类;《OOTD | 秋季卫衣来喽!?百搭显白橄榄绿》

其实上述的三个标题,都是有“组合形式”在里面的,譬如第一个;《十分钟搞定✅好吃到光盘的番茄荷包蛋焖面‼》,涵盖的信息有“十分钟搞定”显示快速、“好吃到光盘“效果彰显、“番茄荷包蛋焖面‼内容产品。

其中还有两个!!感叹号,在这里可不要认为这个感叹号没有丝毫作用,纯粹凑数字而已。

前奥美金牌广告人关健明书籍《爆款文案》中讲述,在标题末尾放上感叹号,在心里方面会增加用户点击标题的欲望。

在这里还有注意一点,笔记推送出去之后,很多用户是通过小红书搜索框输入关键词看到你的笔记内容的,所以你的标题需要放入一些关键词汇。

譬如面试攻略内容要有职场或者面试词汇、美妆的笔记内容要有美妆、美容等词汇。

一个好的笔记标题或笔记封面唯一的标准是能够吸引用户的通过标题文字或者封面点击你的内容。内容可以是攻略型、避坑型、知识型等等。

3. 笔记正文

笔记正文需要遵循的3点,1.标题和正文要有明显的区分,无论是用色彩还是用字号大小。2.正文内容要有主次之分,可用加粗或者色块区分。3.正文内容文字不宜过多,太多会看起来会较为吃力。

颜色方面,正文的颜色不要超过三种,最好的参考方式就是拿一张优秀的海报当作小红书笔记正文内容制作标准即可。颜色超过三种看上去会眼花缭乱,颜色太单一看起来不够丰富会显得单调。

又因为制作正文内容需要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如若在此方面没有基础的,可用简单的在正文区域将标题和内容分开,并添加对应的小红书笔记图案,让你的内容更加符合小红书调性。

说了笔记正文,而后我们说下笔记末尾的话题,小红书的笔记内容和微博有点类似,一个笔记在发布之前需要添加对应的话题提高笔记的阅读量。

笔记话题不宜添加太多,最后四五个即可,添加笔记话题的时候要看当前话题在小红书上的讨论量。最后在@薯队长,(小红书官方账号)类似于抖音的创作助手!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一项就是添加个人地区,前面说了小红书的笔记内容很多是通过标签、关键词来搜索笔记。

所以最好就是你的每一个笔记添加下自己所在的区域,譬如我就是添加广州,添加的时候最好是添加城市,不要添加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具体位置,因为添加城市获得搜索推荐的人群更多。

除了上述说到的添加个人地区地址以及相关话题,还要在笔记正文末尾添加部分引导词汇,引导查看你笔记的用户点击收藏或者评论等。

在小红书视频脚本上,会有一个引导完播率并且拉停留时长的套路,先看下文案正文,看你是否猜得到。

案例如下:

A股跌得再惨都有人不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关注我告诉你背后的秘密,我是XX,一个A股的10年资深评论员,做过几十亿的盘,认识的操盘手不下百万,各种炒股秘籍与你每日分享,全部免费,这一你条你绝对不能错过,结尾有彩蛋,记得关注加收藏。

那么为什么A股一直跌,还有人不亏呢,答案是:他不买。宝子们,你猜对了吗,评论区讲出你的观点!

以上的一整个视频脚本,包含着脚本的预设钩子+引导关注+引导看完+讲故事+结尾互动。这样的方式,你猜到了吗?上述说了小红书笔记正文的注意事项,下面我们简单说下小红书平台的属性以及小红书推流方式。

4. 笔记频次

当前个人的笔记推送频次有点多,平均每一天1.38篇,超过98%的运营者。通过一个多月的运营,我觉得作为新手在小红书上运营之初,要注意以下三点:

保持数量:在小红书运营之初,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笔记发布,最好就是一周有4-5篇笔记。在这5篇笔记当中,可以保持3篇是到达一定水准的,剩余的2篇可以是日常的简单分享。保持一定的笔记输出,主要是让平台认为你是一个深耕小红书运营者。

保持互动:在上述文中我提到,我的笔记在前期互动量是个位数,后面通过经典电影的分享让笔记阅读量与互动量都提高了100倍。当你确定你的笔记走某个方向的时候,或职场或美妆,在前期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提高笔记的互动量,毕竟小红书笔记都是靠标签进行推流。

保持更新:在这里的更新主要说的是小红书标题、封面、正文的样式更新,不要从始至终都用一个形式,可根据笔记的阅读量、互动量、评论等修改自己的笔记封面与标题,特别是笔记封面。在笔记受到官方成长助推的时候,大部分用户是同过封面的吸引力再决定是否进入你的笔记。

三、小红书平台

1. 平台属性

根据《小红书内容营销数据洞察白皮书》显示;与传统平台AISAS整合营销模型不同。

小红书通过Consideration(种草)整合了Attention(注意)到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购买)、Share(分享),综合合并为CAS模型,这是小红书的一大特色。

其中,在小红书上主动Search(搜索)的用户会高频次地使用小红书的搜索功能,特别是在品牌集中增加营销投放或是有新产品发布等较大事件时,小红书内关于该品牌的搜索量会明显上升。

“用户在把小红书当搜索引擎用”。

2. 平台标签

在小红书上,无论是运营者还是用户,都是在自我做标签以及通过标签来实现搜索展现。一个小红书笔记在发布的时候平台通过系列标签推送给对此内容感兴趣的人,而笔记内容以及标题等关键词汇在这个时候更能彰显其作用。

而在该笔记第一次被平台推送后获得的传播原点人群则是该笔记的第一波流量传播者,平台再根据该笔记原点传播人群获得的观看数据决定是否推送第二波。

既、一个笔记最初传播的人群流量词是100阅读量、第二波是1000、第三波是10000,该笔记达到100才会有机会被推送到1000、达到1000才会被推送到10000。在这其中还要看该笔记的互动、收藏、点赞等等。

在推送给一些用户后,平台会根据笔记的互动量来给笔记打分,决定是否要继续推荐给其他用户,这个评分体系在小红书内部称为CES(community engagement score)。

总结:

其实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在平台、企业的“影响力“不再那么重要的时候,对于内容的运营以及自己的输出方式最终还是回归到《特劳特定位方法论》;

“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你能为第三方提供什么服务“。

对于运营小红书账号或者其他自媒体账号的运营者来说,通过一系列内容将以上三点说清楚之余再结合运营平台的机制,内容运营方向自然明朗起来。

#专栏作家#

南素简,公众号:南素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自媒体,短视频,社群)等领域资深内容策略人。写文章,会拍照,欢迎前来互相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干货满满,谢谢作者大大!

    来自广西 回复
  2. 我猜换季的阶段一定是流量最多的阶段,特别是春季到夏季的时候,不仅有穿搭,还有健身瑜伽。

    来自河南 回复
  3. 我觉得小红书的内容的方向,封面还有标题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做得好的话,用户看了一眼就会被吸引

    来自广东 回复
  4. 真的很爱小红书,感觉现在小红书的运营者越来越多了,我们能查到的内容也多了很多,希望越来越好啦

    来自广东 回复
  5. 文章内容很有用,都是干货,我最近刚好有打算尝试运营小红书,太爱啦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6975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想要做款好产品,这些规范你得知道。
专题
69433人已学习26篇文章
学会数据化运营能够提升效率,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专题
1226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各大产品中,都离不开会员体系的建立,那么会员权益模块产品该如何设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会员权益设计的思考
专题
1329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今获客渠道及方式也有很多。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获客渠道及方法。
专题
1664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物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
专题
1250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AI技术的出现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重塑的机会,那么,当AI与社交赛道碰撞时,会讲述出怎样的故事?各家产品的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