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增长必有极限

0 评论 1789 浏览 1 收藏 8 分钟

编辑导语:本文作者将产品增长视作“系统”,从系统思考的角度将产品增长内外部的因素串联起来,而他认为,产品的增长必有极限,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享吧。

本文从系统思考的角度,将产品增长视作“系统”,同与之相互关系的要素以整体看待,而但凡是系统就必然有极限,所以产品增长必有极限。

一、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种以整体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的思考框架,它强调:问题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诸多系统元素相互作用后输出结果;系统观点不允许只停留在问题表象,而要求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逻辑,才能找出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从根本解决问题。

回到“产品增长”的语境:一款产品一定不会孤立存在,而是会受到诸如政治、经济、法律等外部宏观因素影响;也会受到竞争对手、资本、供应链、客户需求等关联因素影响;还会受到内部的使命愿景、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看待产品增长,就不能只看自身内部,还应结合与之相关的各方因素加以“系统性”研判。

二、产品增长曲线

图1系统一定会遇到可承受的极限阈值

带着系统的定义,不难理解广义的产品增长是一套“系统”,它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结合自身愿景,制定出的长、中、短期增长策略系统,是受诸多内外部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产品增长得以发生,证明当前的增长策略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若还可以保持长期稳定增长,那么可以说:这套增长策略在客观逻辑上是健康和自洽的。

但先别乐观太早,请允许先跑偏引入一个观点:系统的运转逻辑可以长时间保证系统的自洽运转,同时也制约着系统的作用边界。这句话如何理解:小马不能拉大车,预测天气预报的系统不能预测股市变化,医治动物的药物不能医治人体病痛,等等。小马、天气预报系统、动物药物,在自己系统边界内,可以很好发挥的作用,但是边界外,不仅可能无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或者换个说法:一个系统可以在自己可承受的边界内,随着系统内的某些要素的增长,而呈现破竹之势。但也会因为系统结构的掣肘,逐渐靠近可承受的极限。小马再怎么摄入食物,也不能长到几吨,油门再怎么踩,发动机也不会输出超出极限的马力。

当然,也可以“拔苗助长”让小马身体继续增长,越过油门直接控制发动机喷油量来获取更大功率。“拔苗助长”典故结局,相信勿用我赘述,您已知晓。

好了,接回上文的健康增长逻辑。

用户量不断增长,会让诸如客服部门和系统资源上的负荷越来越大;GMV不断增长,也会带来供应链的压力不断增大。(PS:这里只列举了这几个要素举例说明,影响产品增长的要素远远不止这些,但可以同理分析)我们要知道,负荷增加不可能无止境:客服人员不可能不眠不休,机器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性能瓶颈,供应链也会有自己的负荷极限。当它们的耐受极限到来时,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的极限到来了。

此时有两种解决方案:加资源;改系统运转结构

不得不悲观的是:无论哪种方案,都在“作死”。

1. 加资源

表面上看在为系统的某个要素添砖加瓦,殊不知,这个要素的增加,会给临近的其它要素以压力,如若不为其它要素增加资源,那么它也将成为制约增长的瓶颈(想想木桶原理)。

那好,我每个地方都增加资源总行了吧?不行,虽然资源足够,但是支撑更大资源的协同机制也不得不变。不变,一样崩塌。

例如,当用户量攀升,客服资源不足以支撑,公司招聘客服人员,客服资源保证了,快速增长的用户体量让产研无法支撑了,那好,产研多配资源,以前客服可以跟产研几句话沟通清楚的问题,人多了,传达不了,也跟踪不了,问题周期越来越长了。

2. 改结构

一个不懂车的你去改装车,想过发动机还能点火吗,你还能安全行驶在路上吗?

这不行,那不行,那我安于现状,不作为行不行?对不起,不行,上文已经非常清楚的表达了,只要追求增长,不可能让你高枕无忧的。

无论是哪一种,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反直觉”的效果——越努力,越不增反降,甚至全盘崩溃。

三、总结

所以,若将“产品增长”看做是一个系统,它一定会迎来一个自己的增长极限,在极限到来之前,无论动与不动,都可能带来不增反降的效果。当然,这并非无解,“第二曲线+敏捷迭代”是摆脱这个死循环的良方,我将新启下一篇文章详细论述,欢迎持续关注。

 

本文由 @推石头的J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由 @推石头的J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