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社区为什么会失败?可能启动时就决定了

3 评论 4679 浏览 26 收藏 9 分钟

编辑导语:本文作者以他接触的小区社区项目为切入点,分析小程序社区在启动之前应该注意什么?并基于以往的经验,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近接触了一个高端楼盘的小区社区项目,先介绍一下背景:该小区在广州,大概2000户,属于一个比较大型的小区,甲方是游戏公司背景,希望以小程序为载体,建立一个专属该小区的社区。

产生这个想法的缘由是据甲方了解,这个小区的业主会自发建立了很多种类型的社群,包括停车位闲置利用群、二手物品交易群、社区团购群、租房群等,但是因为社群人数的局限性,会影响消息的传播度,甲方觉得如果建立起一个线上交流社区,把这些内容以BBS的形式进行展示,应该是可以抓住小区的用户,从而实现商业化变现,然后在相似的小区进行复制。

了解完这个项目之后,我基于我以往的经验,给出了三点建议。

01 搭建平台之前,要先想清楚商业模式

大部分人的思维定式是我要做到足够多的活跃用户,才能够进行变现,所以我的第一部工作应该是要想如何做到足够多的活跃用户,而这种思维在现在不能仅靠活跃用户就能进行融资圈钱的大背景下,是行不通的。

在搭建这个社区产品前, 要先想清楚变现模式,最常见的变现模式有两种:

  1. 卖商品
  2. 卖服务

例如如果确定是靠卖商品来变现,就要由上至下分析:我们能靠什么商品变现?购买的目标人群的画像是怎样的?目标人群从互动到购物的场景与产品路径该如何设置?目标用户的数量和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具备实现变现目标的可能性?运营该如何实现目标人群的拉新、留存、促活、转化和裂变……

只有由上至下将整个商业模式通过逻辑串联起来,项目才具备可行性,如果是有下至上的堆砌,由碎片化的策略得出下一步的目标,往往会让项目的失败率大大增加。

02 重新评估建立社区拟解决的用户需求是否真实,社区能否撑起整个商业模式

之前我做过一个行业社区类产品,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调研了100多个用户,90%都觉得行业交流的需求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建立了以互动交流为主的社区机制,但是最后运营的时候,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用户的交流欲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烈,日活一直在3%左右。

后来经过复盘,我发现了两点原因:

1)项目初始阶段,我们是通过邀请社群活跃的用户进行用户调研,这里存在者幸存者偏差,我们找社群活跃的用户进行调研,他们既然在社群里面活跃,交流对他们来说大概率是强需求,而我们忽略了在社群不怎么活跃的80%用户。

所以,充分全面的用户调研,才能验证需求的真伪和强弱,像只对身边部分熟悉和活跃的用户进行调研,极容易陷入幸存者偏差。

2)社区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主要是内容,只有用户自己真正关心的内容,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与互动交流的欲望。社区内容太泛,即价值度低,用户自留存自然达不到PMF的要求。

所以社区原本就是一个很难运营的产品,想用社区作为核心来撑起整个商业模式,社区必须实现很强的产品力,而基于我的经验,想增加社区的产品力,一定要做细分圈子,把有相同同好的用户放入一个圈子,才能实现留存与促活,这点在豆瓣和即刻上已经验证。

03 小程序要配合私域的其他运营手段才能实现运营目标

我简单说一下我对小程序的产品形态的理解:

1. 对于小程序这款产品的定位,大部分人的认知都不清晰

小程序的产品定位以“小”为美,适合简单快捷的操作, 作为工具用完即走,小程序在大部分业务场景下,特别是0-1的阶段,是很难作为单独的产品形态来进行独立运营的。

例如穗康码,必须配合线下扫码要求来进行运营,如果没有线下的扫码规定,还会有人用吗?例如社区团购小程序,必须配合团长的社群、私聊、朋友圈来进行运营,如果没有这些渠道触达消费者,会有人主动使用社区团购小程序吗?

所以,在0-1的阶段,小程序必须与公众号、个人号、社群、线下活动等运营形式组成一个私域运营组合,才能帮助小程序度过从0-1的过程,有幸运的话以独高价值建立起用户的心智,小程序才有可能独立运营。

2. 1到N的阶段,小程序的高价值才会创造独立运营的可能性

走过从0-1这个阶段,随着用户量的增长,小程序需要依靠自己的产品力来实现用户留存,而给用户带来高价值才是用户留存的必要条件,其他运营手段都是锦上添花,以贪吃商城的本地吃喝玩乐小程序为例,绝对的价格优惠和不断更新的产品才是实现产品力的必要条件,不仅仅对C端消费者而言,对小B端的团长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基于该项目的条件,一定是需要配套其他私域运营形式的,所以我给出了两个方向:

1)内修:企微个人+小程序

小区在线下有得天独厚的聚集优势,通过扫楼或者活动,将业主引入企微个人号,且企微个人号能够完全满足社区的用户体量,同时将个人号打造为一个社区服务人员的IP,第一时间同步社区重大事件与有意思的事情。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利用企微朋友圈功能和私聊的功能,能够将小程序快速触达业主。

当然,这种方式的还有一个好处,用社群和朋友圈来测试车位闲置利用、二手交易、社区团购优惠等项目的用户需求强度与体量,不必盲目产品化。

2)借力:联合现有各种主题的群主

小区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流量池,由不同的群主管理着不同主题的社群,如果能通过合伙制度的设计把碎片化的流量池联通,最后导入社区小程序,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势。

综合而言,我对该项目并不看好,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社区项目或小程序运营的灵感。

 

作者:歪歪侃社群

本文由 @歪歪侃社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一个群就够了,如果不够那就2个

    来自北京 回复
  2. 作者说的很好,有些事情确实一开始就能看到结局!

    回复
  3. 学到了学到了,小区需要的服务和小程序的定位不符,功能跟不上,看来做事还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是否适合

    来自广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