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烂片为何成了互联网流量密码?

4 评论 5106 浏览 3 收藏 12 分钟

经常刷微博、抖音等内容平台的人可能都深有同感——专家、烂片等话题成为了网络上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本篇文章从媒体和平台的角度探讨这些套路模板是如何成为流量密码的,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媒体找到了诀窍,经常让一些奇葩言论的专家活跃在大众视野中,没热度了就去采访一下‘专家’对当下某热点问题的看法,完全不用担心完不成KPI。”经常刷微博、抖音等内容平台的人可能都深有同感——专家早已成为了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

针对种种脱离群众的言论,有人曾喊出了这样的呼吁——“专家‘何不食肉糜’,该整治一下了!”然而,应该受到约束不仅仅是这些专家,还有为他们提供发声机会的媒体,为其言论推波助澜的平台。

除了专家,烂片也成为各平台影视UP主的流量密码。如同“砖家”挤占了专家的舆论空间一样,烂片也抢走了好片应得的流量和关注度。如同媒体与“砖家”形成同谋一样,吐槽UP主也与烂片结成了共生关系。

一、“专家建议”成就爆火话题的模版

几天之前,“建议农民进程买房开车回村种地”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与全网讨伐,最终以专家被多平台禁言而收场。从“专家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到“建议农民进程买房专家已被多平台禁言”,再到“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一连几天的多个热搜,意味着微博早已将这套流量密码玩得出神入化。

平台收获了流量,专家收获了热度(当然还有骂名),广大网友收获了同仇敌忾的情绪宣泄,似乎皆大欢喜,并没有人受到伤害。然而,当“专家”这个身份被媒体、网友合力玩坏,受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专业氛围,当“专家”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贬义词,真正需要求助于权威人士的普通人成了受害者。

专家、烂片为何成了互联网流量密码?

“专家建议还房贷时间延至40年”“专家称取消公摊面积不可行”“专家建议30岁未经济独立女性尽早回老家”“专家称可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仅一个月之内,上述专家的奇谈怪论就已经掀起了多轮讨论。“专家建议”已经成了爆火预定的话题模版,媒体则是始作俑者。它们抽离专家发言的语境,只截取最耸人听闻的信息点作为标题,刀法精准地戳在公众的“G点”之上。

当然,这也是一场媒体与“网红专家”各取所需的“共谋”,除了董潘这样的“翻车”案例,大多数故作惊人之语的“网红专家”都深受媒体追捧,长期活跃于舆论场中,名利双收。如同陈春花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知名度一样,专家领域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那些埋头专业研究,不敢在资深研究领域之外轻易妄言的专家,默默承受着“污名化”后果。

专家、烂片为何成了互联网流量密码?

媒体之所以狂按“专家建议”这一流量密码,则是在试图夺回“议程设置”的权力。自媒体时代,机构媒体失去了对于网络话题主导权,反而要跟在热点后面紧追慢赶。如今,通过摸准年轻网民的情绪脉搏,它们可以借专家之口毫不费力地抛出一个个引战话题,从而搅皱乃至搅浑互联网的一池春水。

这些媒体之所以不在乎权威的丧失,是因为在网民眼中它们早已失去了“光环”。无论是导致互联网舆论生态的持续恶化,还是引发专业人士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这些媒体已经走向了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反面。

二、烂片养活了无数影视UP主

“看了B站几个近期电视剧吐槽视频,我感叹烂片养活了多少up主啊!!”如这位用户的感叹,“烂片吐槽”也早已成为影视区UP主的流量密码。每当烂片上映、热剧开播,都几乎成了影视UP主们的“集体团建”。

虽然吐槽视频可以有效帮助观众“避雷”,但是一窝蜂逮着烂片狂薅,客观上造成了“影片越烂,热度越高”的反常现象。这些UP也成为影视行业烂片生态中的一环,与烂片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当然,B站影视区UP主也并非什么烂片都“踩”,而是青睐流量明星主演的流量剧。这些吐槽视频成为了“苦粉丝空瓶久矣”的路人发泄怒火、大胆开麦的地方,也往往成为粉、黑双方争夺的舆论场。故意精准“踩雷”的UP主则坐收流量之利。

今年5月,就有媒体注意到“UP主围剿杨洋”的现象,甚至有UP主直接将火力瞄准了粉丝,《剧的质量不如粉丝的嘴一半硬》的标题极具挑衅意味,也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

专家、烂片为何成了互联网流量密码?

为了在“集体团建”中抢占先机,不少UP主在新剧刚开播时就火力全开,结果随着后续剧集口碑的反转,反而引发了舆论的反噬。B站影视区的公信力也因此不断下滑,头部UP主翻车事件频发,拥有260多万粉丝的UP主路温1900因在《梦华录》开播之初大唱反调而掉粉,登上热搜。

在影视公司眼中,无论是捧是踩,都是一部影视作品网络热度的一部分。吐槽视频不仅助长了烂片的层出不穷,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烂片兴趣不减的好奇心。从吐槽剧情到吐槽流量明星,从一帧帧分析尴尬的演技,到一遍遍播放假到离谱的打戏,UP主们甚至品味出了一种“烂片美学”,也让很多观众沉浸其中。

正如习惯了“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一样,一旦习惯了这样的眼光,观众们或许也失去了欣赏“无槽点”好片的能力。

三、平台不能只盯着流量密码

在微博上,除了“专家建议”之外,“年轻人”三个字也成为了流量密码。“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结婚了”“年轻人为什么不吃小龙虾了”“年轻人为什么不爱买无印良品了”了……年轻人几乎每一天都要面对灵魂拷问。

在这些人为制造的网络热点之中,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平台上的“内容跟风”机制,实现了热点话题的快速扩散与自我循环。平台先将“专家建议……”“年轻人为什么不……”设置成为媒体争相转发的话题标签。再通过把话题推上热搜引发全平台讨论。

与此同时,平台上的自媒体开始纷纷出动,围绕这一话题分析、点评、站队,如一颗石头在水中荡出一圈圈的涟漪。几乎每一次热点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B站上也同样如此,“流量明星、烂片、饭圈、B站UP主、UP主粉丝之间的博弈仍将以一个循环套着另一个循环的形式翻滚下去。”

内容平台看似中立,实则在流量的指挥棒之下操纵着这样一个日益撕裂的舆论场,并未尽到引导理性交流、弥合意见分歧的责任。

专家、烂片为何成了互联网流量密码?

最近,抖音悄然上线了评论区点踩功能,当评论区中出现恶意评论时,用户可点击“心碎”图标点踩该条评论,点踩之后评论就会在该用户界面内折叠,当某条评论被大量网友点踩时,算法判断后会降低它的排序展示或是优先安排人工处理等处罚。虽然姗姗来迟,但这毕竟是对于恶意、引战言论的一种制衡举措,有助于营造理性、健康的平台氛围。

专家、烂片为何成了互联网流量密码?

当然,平台需要做的远不止于此。比如,平台可以限制“专家建议”“年轻人为什么”等固定标题套路的滥用。有网友发现,微博就悄然把“年轻人为什么不爱买无印良品”的话题换成了“人们为什么不爱买无印良品了”。对于B站来说,可以通过调整专区推荐的方式,遏制愈演愈烈的“集体吐槽”之风,鼓励更多不跟风,专注挖掘优质好片的UP主。

未来,我们希望平台的眼睛不要只盯着流量密码,而是通过激励、挖掘优质的内容,让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者:张远,编辑:美圻

来源公众号:文娱价值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文娱价值官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现在的片子压根不是靠自来水火起来的,都是烂片靠着营销跟买热搜买水军给撑起来的,但凡他们把营销的钱花在拍剧上,哪有什么烂片区UP主的事

    来自广东 回复
  2. 有个错别字

    来自山东 回复
  3. 烂片养活了无数影视UP主,比如三代鹿人,我感觉他的视频就是蹭热度没深度。

    来自广东 回复
  4. 烂片低成本、高投入的操作早就盛行于世了,尽管有些早前拍摄的非常好,但也逃不过资本控制的流量的魔爪进而烂尾,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来自吉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