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国人做中国菜,怎么就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0 评论 3655 浏览 2 收藏 12 分钟

回顾短视频高速增长的那几年,中国美食有着一定的地位,很多人靠着中国美食牢牢把握住了流量密码。经过几年的发展,B站另一衍生分支的题材崛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UP主以海外生活为主题框架、以中国美食为内容亮点在美食领域大揽粉丝。下面这篇文章作者为我们分析了给外国人做中国菜为什么这么火。一起来看看吧。

在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至今已被浏览了293万次:

欧美的西餐大厨吃到中餐后,会感到自惭形秽吗?

的确,无论是在诸如抖音、B站一类的短视频平台,还是在微信、微博一类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华美食“包治百病”的说法流行已久。

而回顾短视频高速增长的那几年,诸如李子柒、郭杰瑞、办公室小野也大都靠着“中国美食”相关主题视频牢牢把握住了流量,虽然视频走的风格路线并不相同,但也都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头部博主。

反观在国外,中国美食也确实跳动了不少外国人的味蕾,除了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国外出圈以外,也不乏有在海外社媒平台具有极高影响力的大V,比如美国最火的女rapper Cardi B就经常在其个人账号上晒出自己的中国美食体验。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此类题材的视频虽然逐渐走向没落,但在B站却有了另一衍生分支的题材崛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UP主以海外生活为主题框架、以中国美食为内容亮点在美食领域大揽粉丝。此外,基于粉丝们对UP主们的信任,他们商业变现的机会同样显著高于其他美食品类下的视频,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内容赛道。

一、给外国人做中国菜,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雨琪在芬兰是B站一名生活区UP主,从2019年起其一直在B站更新她的Vlog,其中包括了她的芬兰人丈夫与可爱的混血儿子。在做视频初期,雨琪的视频内容更多偏向外国人体验中国文化或给中国人传递国外生活体验,但播放量始终差强人意,涨粉速度也一直提不上来。

后来,雨琪做了一期关于芬兰小孩挑战螺蛳粉的视频,视频的制作虽然不完美但话题性十足,成为了账号中的一则爆款视频。或许是看到这则视频背后所传递出的信号,雨琪后续继续扩大了美食主题视频的产量,而这也令其账号形成了固定了风格,从而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分析@雨琪在芬兰所发布的高播放量视频会发现,无论是哪个菜系,只要属于大众爱吃的那一类,其播放量就不会差。按播放量从高到低排列可以看待,广式早茶、川式火锅、东北炸串等国人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美食造就了一期又一期的视频爆款。

可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给外国人做中国美食试吃的视频确能够收获流量,但这仅仅是账号@雨琪在芬兰出圈的因素之一,同样重要的因素还有另外两点:一是视频传递出的家庭氛围,二是视频制作的精细程度。

细究雨琪发布的视频内容,可以看到其内容范式有着鲜明的结构划分,首先视频会以芬兰拍摄地的美景为切入,配以合适的BGM给人以一种试听享受;其后雨琪便会与他的芬兰老公和可爱宝宝先后出境,讲述近一周内家里所发生的事儿,极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并让粉丝有一种“追更”的感觉;

再然后便进入做菜环节了,雨琪会把当期视频中所呈现的系列美食的制作过程全部还原,搭配上细致讲解之后不亚于看了一期美食教程;最后,便是全家人体验中餐的过程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并一同讨论哪道菜好吃成为了视频最有趣也最温馨的环节,而性格不同、口味偏好不同的家庭成员也构成了视频“抓人”的另一大重要因素。

此外,雨琪的个人背景也为她加分不少,她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小时候经常跟在母亲身边学习了不少四川菜,这才走上了拍视频的道路。而在拍视频的过程中,她的厨艺也越来越精湛,挑战的美食难度越来越高,粉丝们对其视频的喜爱程度也就与日俱增。

从一名Vlog博主转型成为美食博主,雨琪在变化莫测的内容领域抓住了一个小趋势,成功发展成为一名百万粉UP主,可见用心、创新与洞察是内容创作者想要走红所必备的素质。

二、同类型UP主不少,商业价值如何?

检索B站同类型UP主就会发现,这一题材的视频内容已然发展成为一大内容赛道,其中遍布头、腰、尾部博主。

譬如@老少女阿珂同样是一位拥粉百万的UP主,其内容主题及形式虽然与@雨琪在芬兰有些类似,但胜在公公与婆婆的性格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同样凭借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叠加中国美食试吃主题获得了极快的涨粉速度。

观察其内容,会发现诸如“叫花鸡”、“鸡爪”、“松鼠鳜鱼”等特色菜成为了妥妥的流量密码,播放破五百万的不在少数,而破百万的就更多了。其中农“真香”、“舔盘”、“过瘾”等标题中出现的词语也体现出UP主们扎实的内容运营功底,牢牢抓住了粉丝们的注意力。

抛开头部UP主不谈,诸如@混血宝贝EVA、@德国陶渊明等UP主成为这一赛道的腰部博主,二者同样依靠极具特色的中国菜系打动老外味蕾,进而获取大批流量。而诸如@北欧冷冰冰、@英国蝴蝶奶奶日记、@芳姐和王子等账号则成为这一内容赛道的尾部博主,十几万的粉丝量虽然不多,但视频内容却常有爆款出现。

左为@混血宝贝EVA主页截图,右为@德国陶渊明主页截图

多看几个视频,不难总结出一套流畅且完整的内容范式: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点,而在镜头对面用花样百出的语言、震惊不已的表情,对美食给予反馈的外国人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而作为观看者则始终愿意为这种情绪买单。

而区别于早期的@郭杰瑞、@吃货老外等逐渐沉寂的账号,这一批美食UP主显然多了延续发展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人味儿,令视频更具可看性,也不容易让观众很快感到审美疲劳。

在最关键的商业化方面,观察下来发现,目前大多此赛道下的账号皆靠品牌产品植入获取广告收入,处于头部的@雨琪在芬兰等账号接单频率较高,对比其他美食垂类UP主而言有着更好的变现效率。

这一方面源自于观众们对UP主真实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信服,另一方面则源自于观众对UP主所在的家庭以及其中成员的喜爱。而更重要的则是,在海外成功普及中国美食文化的UP主们,毫无疑问契合了当下人们普遍的爱国情怀。

而在生活场景中的植入无疑为产品提供了绝佳的品牌表达机会,在内容中以UP主的现身说法为品牌带货,显然是汇报率极佳的投放选择。

三、流量“黑洞”常在,缺的是创新表达

其实,纵观短视频内容市场,这一类主打文化输出的视频有着多个分支,曾经就有非洲黑人做中餐的视频席卷社交网络,从卢旺达到几内亚,从刚果金到坦桑尼亚,近年中餐文化之风正在席卷非洲大陆,甚至于有些村民在捣面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往锅里抖上几滴料酒。

而在寻常日子里,在那些热衷于中餐的本地家庭餐桌上,出现的最多的则是番茄炒鸡蛋,因为这是普通百姓可以轻松炮制的中餐美味。

但如今看来,他们有的已经过期,有的不再更新,仅有少数人还保持着粉丝的高粘性,而决定账号发展的,始终是自我求变不断跟进最新最热的内容趋势,继而调整产出视频的内容方向,最终抓牢粉丝们的注意力。

从@郭杰瑞到@雨琪在芬兰,外国人、中国人、中国美食三者的连接始终存在,而其中内容的构建要素却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这也复合当下观众们对于短视频的要求,那便是更创新与更猎奇。

作者: 纪南

来源公众号:KOL使用手册,克劳锐旗下账号,专注新媒体行业自媒体人、KOL、网红垂直领域观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