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谓「网编」来谈谈运营人的未来
运营在未来三年,也会成为所有想要深耕互联网的产品的标配,并且,这个标配的规模会非常壮观。这一点毋庸置疑,产品经理在成为「标配」时,已经展现出了相似的过程和结局。
有个读者微信和我聊了她的困惑,我认为有普适性,所以,今天写个文章来答疑。
她是这么描述她的困惑的:
我现在在做编辑,就是运营各类客户的公众号,每个行业都有,我不懂,只能拼凑,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搬运工,就是复制黏贴,偶尔修改一些。运营半年以来,我都快对文字没有感觉了。这个工作说起来你代运营,但是我觉得压根就没有进入运营的门槛,看了亮哥的书后,对运营有那么些感触,想要明年辞职专心做运营,但是,我有三个疑问:
一、运营具体化的到底是什么,他对运营人有什么要求?是要掌握什么硬性的技能还是跟个人的敏感度相关呢?
二、产品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的区别在哪,是一个围绕产品展开内容,一个围绕粉丝展开内容吗?对一个公司怎么区别是产品运营还是新媒体运营?
三、运营人未来会走向哪,也就是说发展前景怎么样?
「运营」对人的要求
看到这些,我想到了很久之前写过的文章,叫做《网站编辑≠搬运工》,找了找,2007年写的。全文如下:
做网站编辑也已经有快2年的时间了,从小编辑做到了频道责编。个人觉得有必要记录下自己这一段工作经历带来的感悟。
网站编辑是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网站编辑就是搬运工,每天在各大网站里搜索信息,转接到自己公司的网站上去。
前段时间去BLOGBUS面试,有幸见到了他们的CEO老横,老横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开心,他说:「网站编辑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工作。」
的确,在很多人看来,网站编辑就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活,前提是,你会打字、会上网、会使用搜索引擎。
但是,在我看来,网站编辑的工作有更深层的意义。
编辑,除了辑之外,还要编。怎么编?瞎编乱编还随心所欲?
在我看来都不对。
编辑,是要有自己的编辑思路的。
首先,在做编辑工作之前,必须狠清楚自己的频道有什么栏目,这些栏目建立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栏目你想展示给用户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什么手段去丰富你的栏目内容,同时又可以凭借你与众不同的手段和内容使你的频道和网站充满黏性,可以将用户牢牢的固定在那里。
你要表达给用户的,不应该仅仅是直观的内容,更应该是满含着你的思路的信息集合。
其次,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各种途径来获得用户对你的栏目或频道的想法,他们对频道和栏目的感觉很重要。用户是挑剔的,他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想法,比如说,内容太杂乱、信息太繁复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导航不清晰对网站的内容一头雾水难以把握;网站的内容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对栏目提不起兴趣等等。
实际上,如何诱发用户对网站的依赖感、如何保证用户良好的网站体验,不仅仅是主编或者市场专员或者CEO或者董事长才要考虑的问题。网站编辑是第一线工作者,直接面对用户,掌握的是用户的第一手资料,往往通过很多数值对比,是可以获得上述信息的。
所以说,网站编辑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
第三,在网站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保持网站的原貌,会经历很多的改版、调整,在这个时候,我们第二点提到的网编对用户的第一手资料的分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这很可能会成为原定目标的非常有益的补充。同时,网站编辑在此时需要负担的不仅仅是更新的问题,同时也使网站编辑被要求和网站策划几乎同等的要求——内容策划。
在这个阶段,一个恰当的正确的内容策划提案可能会使网站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内容策划本身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网站编辑的职业生涯中,你会发现,每一次好的内容策划都会使你获得良好的回报。
第四,对网络与客户资源的大量掌握。
好的编辑还应该是个敏锐的探索者、一个健谈的社会活动者。你拥有的客户资源越多,你的内容就越来的轻巧容易,而且也更合法;你拥有的网络资源越丰富,你对客户的意义也就越大。
看起来,这似乎是网编抢了市场的饭碗,其实不然,市场部更多的应该承担客户开拓和用户维护,而网编的责任更多的却是维护现有的资源并从现有的资源出发去寻找更多具有相同点的资源,在这一点上,市场做的是前期投入,网编则要后期筛选与拓展,这是形似而神异的。
另外,网编有可能会涉及到项目负责管理等其他很多看起来和网编没有任何关系的领域,而良好的适应能力则可以帮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回报。
所以说,网编并不是Ctrl+C、Ctrl+V就可以行遍天下的。当然了,如果你只是打算一直做编辑,那么,你可以无视掉一切有用的技能。
我现在回头看看这篇文章,觉得自己对于「运营」这件事情的理解和定义,始终是一脉相承。
即:
「运营」是一种能力,贯穿职业发展的始终。
别人可以定义你的工作是「编辑」,但你自己必须要找到可以突破的点。
对于所有的工作来说,对人的要求,在我看来有两点是一致的:
- 1、主观能动性
- 2、专业能力
主观能动性是要求你打破现有的工作框架,积极去探索与你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
专业能力是要求你在现有的工作框架下做好所有的工作内容,从而获得专业性的提高。
譬如,对运营的专业能力要求其实很简单:
- 数据敏感
- 脑洞清奇
- 执行过硬
而「运营」这个工种,对于人的个性要求,也是存在的。
- 兼容并蓄。
- 触类旁通。
兼容并蓄的要求是作为运营人员是要通晓很多领域的知识的,这些知识,是作为对技能转化的储备能源存在的。
你了解的领域越多,你能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能源也就越多,所以,当大家要我开书单的时候,其实我是很尴尬的。
我看书异常的杂。
最喜欢看的是日漫,然后是各种闲书,唯一不爱看的是外国名著。
这些书,看起来没有帮助,你说,少年漫画对工作有什么帮助呢?或者《红楼梦》之类的小说又对工作有什么帮助呢?
事实上,读他们都不是为了工作,但在工作中,其实有机会去内化它。
譬如说,鸟山明画《七龙珠》,你看了龙珠,知道赛亚人有好几种变化,普通的赛亚人,超级赛亚人有三阶段,剧场版还多了好多版本的赛亚人,那么,对于运营工作的启发,其实是,你完全可以通过外部包装的改变来获得运营活动效果的提升,而包装本身也可以做进阶。(好吧,我似乎跳跃的有点远了)
而触类旁通,说的是吸取别人在其他领域的观点或能力,用于运营工作的能力。
大概2周前,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孵化器启动仪式,顺便听了吴声老师的演讲,发了个朋友圈,有人问我,听他掰活有营养吗?
我的回答是:触类旁通就好。
有很多时候,可能别人觉得是废话,但如果触碰到了你的经历或者工作的边界,那么很有可能让你掌握另一门技术或者激发灵感。
我在盛大工作的第一年,碰到活动设计,我的领导有句名言:
想不出活动主题,很简单,去买几份报纸,看广告。
道理是一样的。
「运营」职责不同,内容相似
因为「运营」的标准化已经开始了,所以对于「运营」工作的拆分,也就越来越细了。好多年以前,运营和产品都叫「策划」,只不过做产品设计的叫「产品策划」,做活动运营的叫「活动策划」。
还是2007年,还是讨论网编的未来,我写了另外一篇文章叫做《网站编辑的策划精神》,全文如下:
作为网站编辑除了具有非常到位的编辑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相当强的策划精神。
今天和大家探讨的策划精神,并不是指策划专题或者策划活动的能力与精神,而是参与网站整体策划和运营策划的精神。
其实,网站编辑可以做的很简单,每天发发文章,写写专题,抓住当前的热点和焦点事件,就可以很到位很精准得做一个成功的「编辑」,可是,也仅仅是编辑而已。
网站编辑是直接面对网站目标用户群的一群人,从实践上来说,对目标用户群的喜好和心理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深刻的——当然,如果你仅仅是想做个「编辑」,那么你可以忽略这点,而实际上你也无法忽略,因为,如果你无法做到对目标用户的喜好和心态的准确把握,你将无法合理和到位的推动频道和栏目的点击率。
如何使你对目标用户群的理解提高一个层次,为你的职业生涯服务呢?
需要策划精神,并且是对网站整体策划和运营策划的把握能力。
通常,网站的整体策划和运营策划是通过数据和经验由高层来决定的,但是,数据往往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网站的生存,需要靠三方面力量来支撑,一是投资方,二是用户群,三是合作伙伴。
一般网站编辑都占据了其中两项,即用户群与合作伙伴这两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为合作伙伴提供何种类型的服务和合作,需要掌握目标用户群的兴趣指向,在这一点上,如果对任何一个合作伙伴都一视同仁,显然是不恰当的,那么就需要策划。
怎么策划?
第一,分类。
对合作伙伴进行分类,分类的形式可以多样,从合作目的上,可以分为长期合作伙伴和短期合作伙伴;从对方的资质上,可以分为战略合作伙伴和普通合作伙伴;从合作是否带来利益上,可以分为利益分成合作伙伴与无利益合作伙伴;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对网站内容有帮助的合作伙伴有哪些、对网站赢利有帮助的合作伙伴有哪些、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又有哪些。
好处出来了:对于对内容有帮助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计较赢利问题,因为网站实际上不应该对内容提供商增加财政压力,当然,广告费用除外;对于对赢利有帮助的合作伙伴,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组织体现内容的商业价值;而长期合作伙伴通常在这两方面都有一些帮助,那么就应该设想,如何将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将内容的组织合理化。
第二,指定策略。
内容提供商——最大化的优惠
赢利分成商——最亲和的沟通交流
承担潜在利益分成的内容提供商——双盈或多盈的商业策划策略
第三,实践。
在实践中,你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很多的情况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你永远不能以固定的眼光去观察变化的现实。那么,很多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同时,很多机会也会貌似隐藏的出现在各个不起眼的小地方。
实际上,在第一步「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参与进了有关网站整体策划的部分中了,那就是合作商的定位策划。
现在,我们来谈谈对用户的策划。
用户策划,这个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策划方向,但是,实际上,这个是切实存在的一个策划点——那就是用户对网站的依赖是否大,网站是否具有足够的黏性来抓住用户。
实际上,各个网站都会将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作为与合作商谈判的筹码。所以,是否具有足够强大的网站黏性,是任何一个网站必须要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
如何用户策划?
我认为,要这样做。
第一,依然是分类。
区分你的用户群,他们对网站的忠实度如何,从很多方面可以获得体现,比如,登录人数、单一用户的登录次数、编辑文章的浏览次数等等。
那么,可以分为:非常忠实用户、普通忠实用户与偶然进入用户。
第二,策略提案
一般来说,留住用户很简单,一是内容受他们欢迎,对他们的胃口;二是让他们觉得来网站可以得到好处。这个好处并不是说,你给他奖励或者什么。每个人上网的目的不同,有的人想广交朋友,有的人想交流经验,有的人只是纯粹的浏览,还有的人是想获得新奇的体验。这些都需要通过定向的策划来完成,虽然不用每每长篇大论,却需要至少在脑海里保留一个明确的指向,并且这些定向策划是需要提交的,以便于上一级负责人员与其他部分来共同确定定向用户服务拓展的事宜。
第三,实践
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情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网站编辑应该具有的特质,不但要对内容敏感,对用户体验同样要敏感。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小小体会,希望各位同仁可以共同商讨一下。经验共享嘛。
你对比一下,今时今日大家的困惑,是否和10年前差别不太大?
但是,只有你自己跳出来,重新去看待工作、绩效及未来发展的关系,你猜能看明白你接下来究竟应该怎么做。
在「运营」标准化的过程中,首先会出现对各种职位的详细切分,这种切分,会让身在其中的人产生巨大的困惑。
一款内容产品的运营者和一个公司的新媒体运营究竟有没有差别?
一款产品的内容运营人员和一个公司的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分工究竟有多大差距?
事实上,如果要我说,我会说,差别不大。
因为他们基本背负同样的KPI,一个叫做「用户规模」,细化后可以拆解到「内容使用者」数量、「内容生产者」数量;另一个叫做「内容规模」,细化后可以拆解到「生产内容」数量和「消费内容」数量。
基于此,他们的工作内容,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异。
只要是同样基于内容的工作,就都要去考虑如何获得内容生产者,如何让内容生产者持续输出,都要去考虑如何去获取内容消费者,如何使内容消费者持续消费。
二者的工作产出类似,工作绩效有一拼。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被现在细化的各种职位给框住,而要去看它的工作内容。
相信我,很多看起来差别很大的职位名称,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这里其实有点像罗振宇曾经提出的U盘式生活的描述,「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运营人员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否则,很难做到跨领域工作时依然感到轻松惬意。
当然,轻松惬意指的不是工作时间,而是工作效率。
「运营」的未来
就像我在11年在知乎上说,「积分本身在未来3年内,会成为所有电子商务网站和所有会员制网站的标配。 」,运营在未来三年,也会成为所有想要深耕互联网的产品的标配,并且,这个标配的规模会非常壮观。这一点毋庸置疑,产品经理在成为「标配」时,已经展现出了相似的过程和结局。
但是,标配只是第一步,产品经理成为所有互联网产品的标配后,就开始了分层。
运营成为互联网产品标配后,也会开始分层。
虽然现在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准线去评判员工是初级、高级、资深或者专家,但对于「运营」的评价,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方针。
一方面,已经做出过辉煌业绩的运营人员可能成为公司的无价之宝;但更重要的是,运营人员随着资历、年限的延长,本身的价值也会飞速增长。
这里的原因是非常简单的。
和所有新格局都可能带来红利类似,运营人员的经验沉淀,会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并且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价值。
在未来3年的演进中,数据部门的重要性会被呈现的淋漓尽致,而基于数据驱动,运营会成为每个公司的发动机和核心引擎。
如果一家公司的运营部,不能掌握用户的喜好、不了解自己公司和产品的数据变化趋势,不能提前做出预判,并且公司不能提供最大的资源支持运营做各种尝试,那么这家公司可能并不会有前途。
话说出来了,立此存照,3年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你问我为何做出这种判断,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任何产品和任何公司的差异化,都会通过运营直接触达用户,凡是无法把运营作为核心驱动的公司,都会面临被对手超越,被用户抛弃的结局。
而其中,一定会诞生比今天的BAT还要牛逼的公司,而BAT也一定面临挑战,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专栏作家#
张亮,微信公众号:zhangleo198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乎大V,互联网从业者;《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聊产品聊运营,偶尔深度。分享一切有益有趣的内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运营人的未来,就是现在…互联网已经明显进入“运营服务”和“内容服务”的竞争阶段;用户的思维方式已经成型,扩展阈值也越来越大;说白了用户的 认知水平 和 思想觉悟 已经普遍提升。不需要再跟用户谈概念,喂鸡汤,用户需要实实在在的运营服务和内容沉淀,而这些内容正正是运营人的基础工作和核心价值;
透明化的做好数据分析,结果展现,内容陈述,服务闭环,给用户实实在在的东西,用户想起你的时候,运营人的价值就出来了;
而其中,一定会诞生比今天的BAT还要牛逼的公司 没给时间限制·····这话跨度太大了哦
PC时代,可以总结归鼠标交互时代;手机时代,总结为手指交互时代;下一个时代:色彩/视觉/图片 等设计有可以被革命掉——假若以语音交互为主的话,用户不需要在手机上找按钮,甚都不需要屏。即完成自己的需求~
AR VR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