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内容小编的出路在哪?

1 评论 6753 浏览 21 收藏 14 分钟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编辑想要不被后浪拍死,必须谋求转型成为一名跨界型运营,他需要懂产品,懂用户,懂传播,懂“内容之美”。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一波接一波,特别是在某些领域,简直就是把人类吊起来打的节奏:

  1. 2016年3月,阿尔法狗以4:1的成绩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2. 2016年底,Master连胜60场,横扫中日韩围棋顶尖高手,舆论哗然;
  3. 国外以美联社、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等媒体为代表,纷纷推出写稿机器人,国内的腾讯推出Dreamwritter,新华社祭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作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4. 在有声读物领域,通过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可以用智能语音合成的技术和文本分析技术制作有声读物,让机器人自动生成抑扬顿挫,带有特定说话人特色的语音。

不少人因为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兴奋异常,也有不少人恐惧战栗,怕有一天会像《终结者》电影中那样,天网统治人类的悲剧再现。

已经有不少人预测,人工智能的到来将引发大规模失业浪潮,尤其是对新媒体这行来说,已经有不少小伙伴焦虑,作为一个普通的编辑,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会被机器所替代?

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取代普通编辑只是时间问题,但高段位的运营/编辑仍然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人才。

想理解这句话,让我先从目前编辑的类型说起。

一、编辑的种类

目前按照主流行业观点,一般网络编辑可以分为4种:

  1. CV工程师(Ctrl+C、Ctrl+V);
  2. 可以进行伪原创,即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的编辑
  3. 有一定原创能力的自媒体人,通过写作获取少部分的流量;
  4. 如咪蒙、六神磊磊等等头部大号作者,原创水平力压群雄

自从今日头条等个性推荐产品崛起后,第一类编辑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在不久的未来,他们将是第一波接受人工智能浪潮冲击的对象。

第二种编辑是能根据用户需求,对内容二次加工的编辑。这种类型的编辑在产业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把筛选出来的内容,通过编辑、排版、标题、配图等一系列步骤,加工成符合产品调性的内容。

第三种人具有一定原创能力,能够自我产出有质量的内容,吸引到一部分用户关注,属于亚文化圈子中的极客或达人。

第四种人占据着平台最大的流量,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创业团队,通过原创写作转化出商业价值,这类人属于群体中的前5%,是自媒体金字塔顶的风云人物。

在我看来,除了第一种编辑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外,余下三者将会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内容产业的主力军。一名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编辑,他不仅会加工内容,还能够通过各种运营手段,向受众传达什么是真正的“内容之美”。

二、人工智能无法体会的“内容之美”

这里需要引入认知科学的概念,即人类智力和心智架构,这个概念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包含了人类的学习行为和喜怒哀乐等情绪;算法心智即信息处理、工作记忆等等IQ测验的范畴;反省心智即明辨黑白是非,拥有自己的道德良知。

现阶段来说,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在算法心智领域表现卓越,无论是信息处理还是工作记忆都远超常人。但AI恰恰在自主心智和反省心智上,被人类甩了十条街,AI在短时间内很难产生自我意识和主观情绪体验。与此同时,人类做事不仅追求做完,还要做好。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AI需要与同类不断交流沟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所以我在上文说到,现阶段,AI还不能领悟到真正的“内容之美”,也不能够理解什么是好内容,什么是坏内容。

AI可以利用算法生产各种穿越文,但却无法创作出赵雷对成都的记忆和留恋。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喔哦…,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AI可以从一个词造出一首诗,但却无法超越武亦姝小姑娘对诗歌的诠释。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他们的走红,给了我们内容从业者一针强心剂:人们对“内容之美”带有一种终极的追求,好的内容也不会轻易被埋没。

三、从编辑到运营,是一条跨界之路

上文提到,AI在算法心智方面分分钟吊打人类,但是在创造力和情绪表达方面,却远逊于人类。

道理很简单,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随着互联网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的玩法也无时不刻在变化,基本上是三个月一小变,六个月一大变,知识更迭速度非常快,如果科学家去研究新媒体运营的算法,那等到算法发明的那一刻,说不定风向又开始朝着另一个地方变化了。

第二,互联网的编辑并非只是单纯的“编辑”,发发稿子、发发段子这些机械化的工作早已没有价值,现在的编辑,应该称为运营更恰当。因为企业并不需要你来做发稿机器,而是需要一个跨界型的营销人才,他不仅要熟悉社交网络,还需要懂产品、懂用户、懂市场、懂营销、懂文案、懂设计,同时,对时事热点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保持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目前,AI只能在一些标准化和认知复杂度高的领域碾压人类,对于运营这种非标准化的工作,他们只能干瞪眼了。

四、编辑的出路在何方?

编辑这个工种看起来虽然简单,而且在别人看来也不够高大上,甚至还有不少人瞧不起这个title,认为编辑只是会复制粘贴、发发段子和稿子、发发垃圾邮件的一群人,丝毫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诚然,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编辑,在不远的将来会被各种AI产品所取代,所以,未来的小编,要么被浪潮拍死,要么努力成长,变成跨界型的运营人才。

那么当我在谈一个跨界型的运营人才时,我在谈什么?

1.懂产品

运营和产品是相辅相成,相爱相杀的一对好基友,脱离产品谈运营就是属于空中楼阁。

微博上的段子手“天才小熊猫”经常发微博广告,用户看完觉得好笑,去转发,不过仔细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其中的广告主吗?当软文中的笑点盖过产品的光芒时,用户会选择性忽略产品,关注笑点,这样的微博有意义吗?

所以,我认为运营的第一要义就是理解产品。在约瑟夫·休格曼的《文案训练手册》中,有这样一句话:

成为一个专家,意味着你需要对一种产品了解得足够多,从而获取到足够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传达出你要卖的东西的真正本质。

2.懂用户

经常写广告策划案的小伙伴都知道,在策划案的开头,会有一部分专门用来阐述市场背景和受众群体,这部分的数据一般都来源于各大数据媒体的研究调查。但实际上,运营的“用户感”不是光靠这些数据培养出来的,而是每天面对粉丝和用户,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和特征,同时留心观察和琢磨,才能慢慢有一定的经验。

所以,运营们,和用户打成一片,走用户路线,才是王道。

推荐阅读:《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3.懂传播

策划什么样的活动能调动用户参与?H5做成什么样用户最愿意扩散?微信内容如何引爆朋友圈?……虽然行业一直在变,但最根本的方法论却从未改变,运营需要知晓传播的逻辑、引爆点、传播节点、受众心理等等一系列知识。

推荐阅读:《引爆点》、《乌合之众》

4.懂“内容之美”

李彦宏在名为《迎接新时代》的内部演讲中说到: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会有一个大的趋势,就是中国的这种消费升级。过去不管你的产品多烂,你只要是免费的,用户就用;不管你的产品多好,只要收费用户就不用。今天已经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只要你做的好,用户愿意为你付费,虚拟的东西、服务性的东西、内容性的东西,用户也愿意付费。

借用文绉绉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信息过载让用户无所适从,但伴随着消费升级,好内容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作为一名运营,我们更应该从排版、配图、文字、标题等多方面升级自己的内容,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从赵雷和武亦姝两个人中,我读到了受众对好内容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更高境界思想的渴望。我相信,懂得“内容之美”的运营才是真正有情怀的运营。

尾巴

总结一下,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编辑想要不被后浪拍死,必须谋求转型成为一名跨界型运营,他需要懂产品,懂用户,懂传播,懂“内容之美”。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敌视人工智能,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AI在带给人类恐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价值。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话来说就是,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从业者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讲更多的精力是释放到更有创造力的内容生产上。

而一名跨界型运营,才是这种具有创造力内容的生产者和制造者。

END

 

作者:煎鱼小威(Wayne),简书推荐作者,运营圈中的英文达人,专注探讨内容运营领域现象和干货。

本文由 @煎鱼小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运营的多面手

    来自河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