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岗位对我的影响

4 评论 5736 浏览 34 收藏 14 分钟

相信很多人在工作后,会对自己的岗位有些感触和思考。作者将在本篇文章分享在产品岗位工作八年中,自己受到的影响。希望能让大家对产品岗位有更多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这几年互联网没那么火了,比较少听到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这么高调的话了。

今天豆芽君倒想聊聊从2015年开始真正担任产品岗位职责工作的这8年以来,这份工作对我的影响。相信这种分享,会比市面上那些文案语更实在,有参考价值。

一、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选择/判断的逻辑

每个工作岗位,有其特定的岗位职责。说实话,只有真正具备管理工作的岗位,才有机会锻炼一个人的选择/判断能力。

注:不要狭义地理解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工作,做选择/判断并没太标准的逻辑(主观、外在因素更多)。而管事、管物的工作,更有清晰的选择/判断逻辑(我们大可以说对事不对人)。

当然,做产品经理的工作,所练就的选择/判断的逻辑主要也是在做产品方面,但其迁移范围、能力都非常强。

比如很多人会说2B和2C的产品有多么不同,但我个人在这两个市场都浸淫多年后,觉得它们背后的用户都是一个个的人,只是人们使用它们去完成的事不同(2B用于工作居多,2C用于生活居多),这些人的知识、能力不同(2B的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2C的就要求让大多数人一上手就知道怎么用),所以背后的相同点是人性。

体会到这一点后,你就知道在相同条件下,谁的用户体验好,肯定有更好的市场(这是人性共通的懒)。

1. 与人有关的选择/判断的原则

1)先找到并考虑那个能做决策,且与此事有关的人。

2)针对具体设计的选择/判断,先具备换位思考,我是这个需求的用户时,我会希望怎么样(这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你得知道不同岗位的人大概是做什么的,或提前做功课)?

3)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去方便用户。

这些点,可能不全,我先把想到的说了。如果你仔细琢磨每一条,大概率可以联想到其他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凡事与人有关的,这些基本都通用。

当然你知道了这些通用原则后,不同的人在运用这些原则时选择的方法、说话的技巧也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对于复杂的问题,豆芽君只敢给出一些原则性清单,不轻易乱安利那些不科学、号称百试百灵的手段。

2. 与事/物有关的选择/判断原则:

事有千千万万种,不敢妄下结论,且不同事的专业程度差异很大,这里就只聚焦说说物(产品)的选择/判断选择哈。

关于产品设计,有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的 10 大设计原则、体验设计大师唐诺曼的 7 个基本设计原则,他们对产品的设计都给出了自己的清单。对这块内容感兴趣,可自行百度。

但这些对于大多数普通工作者,依然还是太抽象,这里豆芽君想结合唐诺曼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些许领悟。

我强烈推荐你先复制下面链接,去看看大师对产品设计的理解:

https://b23.tv/SO5kWKf

1)以人为中心

所有的产品能发挥价值,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先定位清楚用户群体是谁?

然后按我前面提到的第2条原则:假如我是它,我会想怎么样?如果无法代入,那就花时间去调研,去做客户现场。

然后继续按我上面说的第3条原则:方便用户。

2)看到全局,而不是局部优化

这点很考验一个人的全局观。当然什么叫全局,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同——当我是一名专员时,我最大的全局观可能就是部门;当我是一名部门经理时,我最大的全局观可能就是所在的中心;当我是一名总监时,我最大的全局观可能是我上面的XXX。

注:这里指一种视野全局,我们不夹杂其他人性需求哈,不然这个问题就陷入玄学。唐诺曼提到的看到全局,豆芽君认为有必要讲清楚这里说的全局指什么?比如我们开发一个产品,要了解清楚有哪些角色与它有关?每个角色用它来做些什么?不同角色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影响?

唐诺曼在视频中提到了一个医院的例子,当然他没有具体提到是什么医疗有关的产品,那么豆芽君来举个例子:老人坐便器。

这个产品需要考虑的显性人群包括使用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照顾者,但其实背后还需要考虑其他隐性的相关人群:生产者、运输者、垃圾回收者(这里我借用了国内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4品论【产、商、用、废】)。

产品岗位对我的影响

我们说的全局观就是指作为一个产品设计者,你的视野能否看到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人群,你如果看不到,当然设计出来的产品就不会是全局最优,可能只是满足了部分人群的局部优化。

还拿这个坐便器为例,老年人使用是否方便、安全、尊重隐私是主要衡量因素。但老年人使用后,照料者处理时是否方便,应该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其实也很考验设计者的人文关怀等价值观。

3)找到正确的问题

这句话看似是一句废话,但真正能找到问题的本质,而不停留在问题的表征的人并不多,而更难的是看到问题本质后,还有勇气敢于提出,并去解决的则更少。

这个世界不乏聪明的人,但始终缺乏敢于、乐于行动的人。这可能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机会。

这里只简单说下可以如何找到正确的问题。始终注意:大多数人反馈问题要么只会说出现了什么?要么直接说它希望得到什么?

我们要先有这个潜意识,接着我们可以用用一些市面上比较成熟的模型如 5W1H 或 5WHY 追问法(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至少往下挖两层去找出更本质的问题。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如何才叫挖到问题的本质?

说实话,很多问题如果涉及到人,挖到最后都和利益有关。我们可以了解到最后的根源,但实际给出的方案,哪怕只是往下挖两层,也相比只处理浅层表征,有价值数倍。

4)专注于让用户更容易达到最终目标

这点是产品岗位的人和工程师、科研人员最大的不同。拿视频中唐诺曼提到的照相机的例子,大部分的工程师都会陷入技术参数、功能的考虑,而产品人应该第一想到的是大师说的:用户想得到的是照片,不要执迷于什么工具?

这个讨论会进入哲思层,这里先点到为止。

二、更勇于去当守门人

当守门人,确实不是人人都愿意,也不是人人都当的好。

这就像做销售,不是人人都愿意,也不是人人能做的好。

每个人都需要去发现自己的特点、优点,做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你不可能愿意做这件事的守门人的。

豆芽君从15年开始从事产品岗位工作,在此之前做了8年的项目实施。

所以很清晰地认识到:实施是基于已有的产品,去适配客户的需求,有时不得不削足适履。而走在实施前面的产品,才有可能为客户设计出一双合适的鞋子,也才有可能为未来客户的发展,预留更大的空间。

当然,产品和实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我并不鼓励人人都去做产品。

产品的岗位意义,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你要敢于质疑一切,你要敢于坚持己见,你要有本事从无到有去做出一个新东西。

一件困难的事,豆芽君始终认为,如果我们想去做,一定要找到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具体可以去看下之前这篇影片提到的意义与坚持。

今天再补充说明下怎么做得好?

关键词:专业、专业、专业。你比别人要能做得更好,是因为你比别人更专业。所以,最终就是落到如何提升自己在某件事的专业能力上。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培养,市面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职场培训体系。市场上不缺教,缺的是你有多少实践的机会(有前辈带),你是否真的愿意去实践?

也为同行发个声,在中国做知识付费,哪怕是不付费,没有多少学员真的会珍惜、尊重。大部分的老师、分享人都是用爱在发电。

三、除了形式逻辑更清晰,也练就辩证逻辑

去年我听了苏杰老师组织的60-70-80-90不同年代产品经理的分享会。有个老师说到:很多产品经理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逻辑。但有些问题,我们无法用常见的逻辑解释。

今天豆芽君就试着谈谈辩证。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逻辑,主要是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但与人有关的部分,其实也涉及了不少辩证逻辑。

还拿前面的老年人坐便器的例子。使用者、照料者、生产者、运输者、废品回收者这5类人群,我们要如何考虑他们的需求,以及每类角色有多个需求时,如何处理优先级?

我们还回到前面唐诺曼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我认为这些人群的优先级应该是:使用者>照料者>生产者>运输者>废品回收者。

但换成一个环保主义者,他的排序可能是:使用者>照料者>废品回收(优先考虑材料是否环保、易回收)>生产者>运输者。

看到这里,你是支持我还是这个环保主义者?问题开始有趣了对吧?

这就是我这里要提出的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相比形式逻辑,具备动态、复杂、综合的特点。

今天这里也不好再展开去谈辩证逻辑的具体内容,这也会进入哲思层的讨论。这个问题后续会更多以具体实例来进一步分享。而且通过事后总结,豆芽君也会纠正自己至少的方法、策略。这块大概率也是我们公众号一直还没深入的近似【玄学】的内容。

以上。希望今天的长文,对你有所启发。

专栏作家

豆芽悟,公众号:豆芽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分享2B管理类软件产品知识、经验、观点。拥有2B管理类软件15年以上的规划、设计、实施工作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不就是项目管理吗😄

    来自上海 回复
  2. 其实我觉得产品经理必须要有自己判断和选择能力,千万不能盲从!!

    来自广东 回复
  3. 觉得作为产品经理,他需要有一定的侦查意识,需要判定现在所热门的产品营销的模式,然后我们进行一个针对性的一个计划。

    来自吉林 回复
    1. 面向C端的营销更重要点,面向B端更侧重于发现价值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