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策略之内容治理链路
各大社交平台都在招聘生态治理的岗位,这些岗位的核心聚焦在充分理解内容生态与策略治理上,本文重点从策略治理的视角为大家介绍线上的相关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无论小红书、抖音、快手,都陆续招聘生态治理的岗位,这些岗位的核心主要聚焦在充分理解内容生态与策略治理上,今天先重点从策略治理的视角为大家介绍线上的相关策略。
讨论策略治理,前提是要先熟悉何为内容理解。内容理解本质上回答的问题是把抽象的内容做量化的分析跟归类,从而达到快速在平台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内容,完成内容的分发。如何做好内容理解虽然不在本次主题讨论范围之内,不过有必要从内容分发本身出发,树立初级的内容认识。
整体来说,从内容生态视角,分为正常内容、打压红线内容,而内容通过各类体裁呈现出来的价值,不会是0跟1的关系,对于整个平台来说,正常内容、红线内容之间会有各类灰度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平台治理、管控、打压的重点。接下来讲的内容流管控链路就是为了防范从红线到正常区间内各种可能的风险而设定。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内容发布到内容在平台被推荐、被限流、被下架中间会经历很多轮次的判断。由于下图极为简单,我们大致关注3个分区,而实际上,在正常的内容分发平台中,不同轮次的审核链路会比下面的示意图更为复杂。
一、发布时
发布时其实是指内容创作者在平台提交发布内容的过程。在内容安全视角,重点要处理的是创作者体验与平台新内容发布风险性的平衡。常规来看,平台会根据生态风险来判定内容发布前先审核还是发布后审核。决定哪种模式的关键因素在于风险内容概率与创作者发文积极性的平衡。比如,内容分发为单列的平台,在判断逻辑上更偏重于先发后审,而双列由于在用户可见范围内曝光量较多,为了减少风险露出,通常选择先审后发。
二、分发中-低/高热
分发中通常根据平台对内容消费者的举报渗透率、内容持续曝光对平台整体风险高低来评估。而判断是否纳入召回,最直接的量化指标就是内容在平台的曝光量,不同平台的召回池差异较大。通常来说会分为高热跟低热两种。低热意味着内容曝光到线上分发量高于粉丝贡献的数值(正常情况下不超过1000);高热则意味着内容持续在平台高热,对当前发布者其它内容的引流、转化粉丝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不同市场总体来说以千为门槛)
所以这里的逻辑是:内容在平台影响量较小,但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需要查验风险大小,通过平台来自feed消费者举报率来评估;内容达到一定影响量,除了站内本身的安全之外,还需要考虑站外的舆情引发风险,因此也需要再度对高热进行召回评估。
三、分发中-线上举报
如第二节讲述,当内容在平台持续分发,就有可能引发不同消费群体对内容的异议,有些消费群体跟平台保持相同的态度,有些会有自己的判断,也包括恶意攻击对手的情况。面对各类可能举报的场景,既要考虑风险不能被漏过,又需要思考如何能提升效率过滤掉极有可能是错误举报的case。在这一阶段,立足点在站内资源、内容风险的漏过。
四、被下架-申诉
平台处置内容不可避免的需要跟线上被处置的内容发布者产生关联,用户也享有申诉的权利,这本无可厚非。单独拿在这里做讨论主要是因为申诉跟各类处置链路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极有可能改写内容在平台的状态,如果改写,就需要优先级的判断,因此,做好申诉的前提是得把前面所有链路管控的重点确认清楚,并产出一份当内容处置结果在各环节都不完全一致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出好这份方案?在这里我们只给出基本原则:取轮次、取严格or宽松、取时间。从这三个视角出发一般能够帮我们梳理清楚如何做好下架case后申诉状态改写的生效逻辑。
最后,附一张在不同召回环节需要关注的核心点说明:
本文由 @蓝莲花z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