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工具型产品如何增长?
大环境下,工具型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也让我们对用户增长思路陷入了困局。那么,百万级工具型产品该如何实现增长?作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解析这个问题。
大环境下的工具型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样的界面、一样的功能、一样的流程,导致大家疯狂内卷不断上新功能,但是用户体量和营收一直停滞不前,我相信工具型产品领域的同学一定也有这样的困扰。
在此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本文所指的工具型产品主要指个人以及小型个体户所接触的产品,不是一些偏企服领域的产品。
开始正文,我总结了一下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基本是4种路径/方法的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分别是以下4种:
- 用户使用路径拆解
- 产品价值打造
-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 4P营销理论
接下来,详细展开讲讲。
一、用户使用路径拆解
用户使用路径我们通常会用用户旅程图的形式表达,这里我们拿keep来举例。
使用路径上的行为和现状数据,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大概率知道后续怎么做。但当前的结论和核心问题还不支持我们深入分析,比如新人转化环节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用户完成首次运动。
在完成路径拆解,接下来主要是将用户按照场景进行分群,针对不同人群核心问题提供增长策略。
路径拆解+人群场景细分,对于核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视角,以此找到增长卡点问题。
二、产品价值打造
工具型产品主要场景在于解决问题,提供某垂类场景下的功能。例如,记账工具满足的是你记账的需求,打单软件满足的是商家发货的需求…这也是导致竞品之间内卷的主要原因,价值都一样,差异化在哪呢?
我个人感觉产品价值主要有软、硬两个维度,硬性价值就是我们常说的场景痛点,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什么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硬性价值的方向在于多元化场景覆盖,拿打单发货软件举例,单单只是一个订单检索排序场景,能有十多种方式,只要用户有需求,哪怕只有少数用户,软件开发商也会帮你实现。
这种现象不能说不好吧,更多的其实是无奈,这也就导致了80%的用户常用的功能往往只有20%。
除了硬性价值,再来看看软性价值。软性价值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典型代表就是“我觉得它好,但我说不出它哪里好”。
产品品牌理念,使用习惯,视觉效果甚至是产品速度等都是软性价值,我此前在调研用户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你们家软件我用了好多年了,都用习惯了,觉得挺好的”。
塑造软性价值的背后往往更能体现产品同学的能力,解决同样的用户痛点,带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是更需要基本功的。
三、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这里之所以会把用户生命周期作为一种策略,在我的视角来看,它不仅仅只是用于衡量用户在一款产品内的留存粘性,更是指引我们针对不同周期的用户构建核心价值,也是衡量增长质量的关键(没有价值的增长做不长久)。
拿常规生命周期模型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不同周期用户的关键行为节点,还以keep为例。
围绕不同周期行为节点,针对性提高环节转化率,实现高质量增长。
四、4P营销理论
经典4P理论应用的场景其实非常多,关于产品的部分其实上面三点几乎都有在阐述,简单说下其他3点。
价格:针对付费类工具产品,以客单价作为基础,围绕新老用户提供不同周期、服务类型的价格套餐;根据竞对提供最具竞争力且满足最大利润的价格。
渠道:大批量推广增长离不开渠道流量,除了监控各渠道流量达到去劣存优的目的,同时根据业务属性寻找符合自身风格的渠道。
促销:以常见的营销活动为主,利用用户喜好便宜的心态促进转化,大致分为两个方向;提高客单价的促销以及促进新用户转化的促销
以上4条方式大致内容就是这样,但我为什么强调用定性和定量作为分析手段,定性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很常见的就是“我觉得什么什么”“我感觉怎么怎么样”,用户的痛点和产品体验都是一种直观感受,只有理解用户才能帮助用户。
但同时个体的行为视角只有感受但没有规律,任何单纯的行为集结了海量数据后,都会有某种规律。我之前一直会对一些很简单的行为感觉没有分析意义,但数据背后的规律总是给我一次次的教训,而这也是数据分析定量的重要性所在。
最后讲讲工具型产品增长过程中的几点通病:
- 为了营收,无脑扩展商业化;(典型就是各种工具产品各种贴片广告)
- 重流量,不注重产品价值;(微信早期的克制很让人佩服,明白流量是解药也是毒药,天量流量对于垃圾产品就是最后一级)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真真正正影响到哪怕一个用户。
作者:都市摆渡人,公众号:都市摆渡人
本文由 @都市摆渡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