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心甘情愿掏腰包?提高转化率的2个核心抓手!

1 评论 2651 浏览 34 收藏 8 分钟

我们做运营时,最担心的就是两个:要么没有流量,要么有流量接不住。接不住其实就是转化率的问题。本文从价值和信任两个角度,为大家拆解如何提高产品的转化率,供大家参考。

转化率的高低,是运营人的“生命线”,这一点相信小伙伴们都很清楚。

拉新再多,留存再高,最终也都是要看变现多少的,毕竟,变了现,才有了钱,有了钱,企业才能生存,业务才能继续。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呢?

给大家一个公式:

价值+信任=转化率

无论提高转化率有多少细枝末节的方法、技巧、神器,深究其根本,都离不开价值和信任这两个事儿。价值解决了为什么买的问题,信任解决了为什么买你不买它的问题。

一、如何解决价值问题

那我们先说怎么解决价值的问题。

1. 将产品描述的尽量具体

把产品说清楚:

咱们得把产品的特点讲得清清楚楚,这样顾客才能明白。比如说,你卖的是衣服,就得把衣服的大小、重量、用什么料子做的、有哪些颜色可选、设计上有啥特别之处都一一告诉人家。就像你卖的衣服,不仅要告诉人家衣服的尺寸和面料,还得说说衣服怎么剪裁的,适合穿去什么场合,穿上去舒不舒服。这样顾客心里才有数,对产品感兴趣,也更信任你。

让产品活起来:

光说产品特点还不够,咱们还得让顾客想象自己用产品的样子。比如你卖的是智能手表,就得告诉人家这块表在跑步的时候能测心率,在开会的时候能提醒你,平时还能帮你记录健康数据。这样一来,顾客就能想象自己用这块表的场景,感觉这表挺有用的,自然就想买了。

2. 提供统计数据佐证产品的价值

让数据说话:

咱们得拿出点硬数据来,让顾客信服。比如,你可以公布一些销售数据,比如产品上市以来卖了多少件,或者用户增长率,展示你的产品是越来越受欢迎的。再比如,进行个满意度调查,看看用户对你的产品有多满意。这些数据一摆出来,顾客一看就知道,这产品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值得信赖。

和竞品比一比:

顾客买东西,总喜欢货比三家。这时候,你可以拿出一些关键指标,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比一比。比如,你的产品在性能、耐用度或者用户满意度上更胜一筹。通过对比,让顾客看到,虽然市面上选择多,但你的产品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3. 利用权威的力量

权威认证的背书:

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得有权威机构的认证和奖项来撑腰。就像你看到某个产品上贴着”国际品质认证”的标签,心里就会觉得这产品真的很有价值。

合作伙伴的声誉:

如果你的产品和一些知名品牌或者机构有合作关系,那就把这些关系展示出来。比如,你的产品是某个大品牌的指定供应商,或者和某个知名机构有合作项目,这些都能提升你产品的价值感,让顾客觉得你的产品背景强大,更愿意选择。

4. 凸显稀缺性

限时、限量、限价、限预约…这些都可以凸显稀缺性,从而提升产品价值感。

比如,”这款手表只在本周末有八折优惠,错过就没有了”,”这款手表全球限量发行500只,每一只有独立编号”,”这款智能手表是我们独家供应的,别的地方买不到”等等。

二、如何解决信任问题

解决了价值的问题,我们再来说说怎么解决信任的问题。

1. 先给予,再索取

信任的建立往往始于给予,在顾客还未决定购买之前,提供一些免费的价值。

比如免费试用、免费咨询或免费电子书等,电商领域常见免运费、订单折扣等方法,这种先行给予可以展示你的诚意,让顾客感受到你的慷慨和专业,从而建立起信任感。

2. 降低购买门槛

一旦用户在平台上花过一次钱,花第二次钱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从0到1往往都是最难的,但有了1,再有2,就会简单很多。

而让用户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方法,可以是简化购买流程,减少点击次数,或者提供分期付款、免费退换货服务等等,只要能够降低顾客首次购买的犹豫,都会增加他们尝试产品的可能性。

3. 利用羊群效应,唤起从众心理

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当看到大量人选择同一产品时,用户会认为,别人都购买的产品,一定值得买。比如一家饭店门口人山人海的排队,大家会觉得肯定很好吃。

因此,可以通过展示大量用户的正面评价、销量数据或社交媒体上的分享等方式,激发潜在顾客的从众心理,促使他们跟随大众的选择。

4. 展示成功案例

看到别人使用的效果,可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预期。比如看到别人用了一个面膜皮肤好,就会想买;比如看到别人参加了一个什么培训有非常大的提升,就会想报名;比如看了别人用了一个什么炒股软件赚了钱,就会想用用。

本文由 @沐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到开头,就想到了雷总。

    来自香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