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气故障看客服体验应该怎么做好?
相信大家都有找客服抓狂的经历,包括作者也是如此。不过在经历之后,像作者一样有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可并不多。
今天做晚饭,打开燃气,发现打不上火,于是打电话给物业,物业发来一张图(如下图“正确”图)让我对比一下调整一下。问题来了,大家觉得应该怎么调?
看到正确图,肉眼发现黑色按钮的方向不一致,于是立马旋转方向,再尝试打火,发现还是不对,于是再次联系客服,这时的客服再次发来一个视频。
一、工业产品设计的可识别性
不禁想问,谁能肉眼识别中间黄色圆形这是一个开关“按钮”?而开启开关的方式竟然是往上提?有多少用户会误以为黑色按钮是开关从而尝试后失败?
我想说工业产品的可识别性,是一款产品体验的基础。符合用户的认知,才是好的体验的开端;在一款工业产品设计中,技术实现的确是关键,牢固的大型物业公司供应商也是优势,但是体验者是用户。
想要做好B to B to C的体验,作为生产商内部对于外观设计的把控是一道影响体验的因素,其二在于购买商的诉求:质量/价格/对公关系/交付时间的确是衡量是否选择一款产品/一家供应商的关键因素,但是付款的老大只是客户,真正使用的是付费业主,客户作为一个附加值给使用者“用户”提供服务,业主的满意度才是工业设计生产商的NPS。
再说到客服服务,当我第一时间联系客服的时候,发的一张没有找对地方的图,第二次联系才是解决方案的视频,整体路径为:客户出现问题——客户寻求解决——客服提供解决方案——客户操作失败——客户再次联系——客服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客户实施成功;整体的过程耗时10分钟,客户的心情从低谷——平缓——低谷——低谷——低谷——平稳的大波动,居住体验大打折扣,那么作为服务体验策略师如何做好客服服务呢?我认为是如下的做法:
客服服务基础建设
客服基于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后最后一个兜底部门,应该基于服务提供前,服务提供中,服务提供后进行基础建设和高阶建设,解决基础建设的面,提高高阶建设的线与点;
二、企业内部运营机制
1. 服务标准化,我们在提供服务前,应该提供服务的标准
所有服务内容需要制定标准服务化;规范化;这是企业有规律运行保障,以及对外形象建立;
2. 预设可能出现问题及防范
基于服务内容出现的问题提前防范,几个手段可避免
- 相似问题(共性问题)基于之前的客户反馈,员工反馈等出现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归纳分析总结从源头解决,提取共性即将出现的问题;
-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基于客户旅程及目前提供的服务/产品等做映射,梳理出旅程中我们的服务/产品没有覆盖的部分,这就是服务设计的机会;
- 内部评审中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完善的地方,提供兜底方案或者曲线解决方案;避免问题出现后解决方案不佳影响体验,出现客诉等;
3. 解决方案的标准化
【普通咨询】从上面的案列不难看出,解决方案的标准化是不完善的,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应该提供最精准的解决方案,避免客户情绪持续低落出现客诉;持续整理所有出现问题的最优解,给到客服;做到快准狠一次进线解决;避免多次进线引发的客诉;客户流失等;也避免出现不同的客服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解决方案;
【极限客诉】面对第三方平台宣传体验痛点,对于企业不满进行抵制等,危机公关的备案。
【一般客诉】基本客诉分为几类,态度,处理结果不满意,处理时效不达标;
- 客服态度:态度不耐烦,态度傲慢,不礼貌等;提供系统识别客服语音语调语速,实时提醒,品质部门抽样实时跟进,主任主管实时监听可能出现问题的客服进线内容;
- 解决方案不满意:结果不满意,处理不及时;针对结果不满意,最后询问客户过程中沟通不满意地方,与主任主管协商企业能提供及客户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及赔偿方案;处理不及时的投诉,提供赔偿方案后,优化可提升效率的方向;
【业务办理】精减业务办理流程,上下游角色信息节点实时同步;
4. 补贴/赔偿机制一步到位
基于客户进线,责任方在于企业方的,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这是我们体验所说的“及时止痛药”,针对不同程度的痛点提供一致的补贴方案(积分,商场优惠券,支付抵扣券等)在客户等一次联系客服后进行快速的补偿,填平客户此时的心情谷底;
5. 问题解决/业务办理全程跟踪
- 当时与客户沟通过程,提供解决方案后,跟进具体落实解决情况, 做到及时解决,不能让客户搁置,二次,多次寻求解决;
- 业务办理跟进,客户诉求——提工单——进度——催办——完结——告知客户,整体流程跟踪;
6. 客服专家培养
- 注重对于客服专家的培养与重视,提取经验复制之数字客服的训练模型上,以及对于客服能力培养上;
- 注重专家客服自身能力提升的培养,外部培训交流机会,提升认知和眼界;更好的为企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三、企业内部数字化建设
1. 流程医生VOE平台
- 建立体验机制【针对体验部门】【实名】所有的服务/商品提供给客户前,需要体验一周/两周的时间,挖掘使用痛点,提前捕捉问题,提供优化方案,进行改善。
- 最佳体验官【针对全公司】【实名】公司员工可以自主选择任意服务/产品进行体验,写下体验报告,反馈给售后团队进行评审及改进;一旦采纳即可积个人/团队影响力分,季度/半年/全年公布TOP3,优先记录考核评优评先;
- 最佳献言官/团队【针对全公司】【实名】公司员工可以积极提出改进策略,一旦采纳即可积个人/团队影响力分,季度/半年/全年公布TOP3,优先记录考核评优评先;
- 我要吐槽/我有话说【匿名】开放全员针对企业任何一个机制/考核/服务/产品等,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满,后台不筛选,不审核可直接发布;运营团队针对性进行评审采纳改进;结果反馈给员工,提供员工保护机制,避免反馈问题引发被领导穿小鞋,从而不发言;
2. 新技术:人+数字客服
新技术的诞生不仅仅给客服服务效率大大提升,将重复有规律工作交给数字人更好的完成,将给挑战,新的问题,复杂难理解的工作交给人;
智能客服
将客服服务内容问题分类及对应解决方案,先自助解决,后进一步数字人解决;人可实时监测切入,进行处理;
数字客服
将问题解决难度分为容易,一般,难,按技术成熟度分别分给数字人和人;
第一阶段:新生
人为主,数字人为辅:基于容易解决的问题分给机器人,一般和难的问题交给人;提供兜底机制,容易解决机器人未解决的交给人;
第二阶段:共生
人与数字人共生:容易和一般问题分给数字人,一般问题和难的问题交给人,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分配模型,最终筛选出整个处理问题分配机制。
第三阶段:超生
人为辅,数字人为主:常规问题,大部分基础工作交给机器人。新的问题,复杂,难解决的问题交给客服人,这时候的人是这类领域的“专家”。同样人为机器人兜底,切钱为人服务,或给机器人提供帮助/策略,指导机器人完成;
3. 体验监测平台
所有系统进行埋点监测:业务运营数据,业务业绩数据,体验运营数据,产品运营数据;搭建体验看板,体验运营针对旅程(触点),业务作业效率(平均任务时长,平均任务节省时长,核心任务完成时长,操作频次,点击率等),事件分析,元素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体验问题;
外部营销建设
4. 渠道的完整性与衔接
渠道的完整性及相关联动,很多时候我们我们的渠道铺的很完整,但是就是觉得体验不佳,任何渠道的与客服沟通详情数据打通;不能因为渠道转变,让客户自己提供上下文;(关键在于所有渠道属于自建,第三方难于打通;)
- 流媒体:【网络电话,文本】:次要渠道,网络电话的来电显示不够官方,基本先通过文本的方式沟通基本情况后外呼给客户,打消顾虑,与电话渠道相似度高;文本和网络可用数字人进线部分分解;
- 电话【人工】:进线助手:核心主流渠道,记录客户进线诉求,问题,投诉等,记录解决方案及最后客户满意度;进行后台数据针对客户画像整体分析;数据所有渠道可见;该渠道系统信息权限最大最完整;
- 微信客服:【文本】多为第三方渠道,等待时长长,用户需要一直守着界面,退出界面后需要重新咨询,等待过程/结果无提醒;相对体验差,解决问题的数量较低;建议增加短信,消息提醒,提升服务效率,及时解决问题,跟进客户问题;
- APP/小程序:主流渠道,自助+客服双渠道,这类客户基本都是先在自助渠道上寻求解决,自行解决后离开;或者解决不了寻求客服帮助后进行自助解决;指导文档/指导视频线上化;
自助:2类情况,1是完全通过自助解决,2是基本上与其它渠道搭销,客服指导下完成,该渠道诈骗企业能做到让客户授权远程操作客户手机(企业因为个保,消保合规问题该操作为限制的)这个操作对于智能设备使用不太熟的中老年人是非常受欢迎的;为此基于指导教程文档/指导视频的方案能帮助一部分用户;
四、写在最后
客服服务不仅仅是数字化,而是服务设计,好的员工体验才能让你的员工给客户带来好的客户体验,客服服务质量是企业内部运营的一面镜子,NPS是衡量企业的尺子,不仅仅是客户挂机前的打分,和客诉下降。减少客户问题的出现,才是客户体验提升的关键;。
本文由 @ DT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吸引人,但内容也差不多达到我的预期,我希望作者能在下一篇文章中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分析和见解。
首先感谢你的认可,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