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轻松收入200万?我来告诉你背后的玄机秘密

0 评论 2714 浏览 7 收藏 20 分钟

跨境电商领域,你可能会经常刷到一些视频,有人怼脸告诉你:30人民币的东西到美国轻松卖30美元,3个月他就赚了200万……你是不是一边怦然心动,一边又开始强烈怀疑?你是不是一边想着求带,一边又觉得不合常理?

本文通过跨境电商实操中的运营和财务分析,为你起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你看清跨境电商真相,然后再自行判断,要不要入局。

一个人赚了钱,通常会换辆豪车到处晃悠,以这种可显摆的方式,昭告亲朋好友。

但一个人如果赚了钱,见人就打开手机让人看银行账户余额,就显得有点不合常理。

因此,赚到大钱,再怼脸怼账户拍个视频,全网发布,让天下人尽皆知,就显得特别怪异。

不偷不抢,中个彩票去领奖,还要捂得严严实实,生怕亲戚朋友,外加贼人惦记。

彩票中奖,可能需要30年的运气。

但是,现在打开手机,有人告诉你,自己收入200万,只用了6个月。

何等让人羡慕!

一帮小白狂赞不止,各种大哥求带,充满评论区!

何等让人气愤!

国内电商平台卖家们卷到吐血,能糊个口就不错了!

只有一帮跨境老油条们,才能一眼就看透,一语就能道破。

自古以来,中国人向来讲究:财不外漏,事以密成。

赚了大钱,就算亲戚朋友都家财万贯不会惦记,难道就不怕税务上门?

今天,我就以真实跨境玩家的视角,来起个底,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免得很多人觉得又错过了时代风口,自己连雷布斯嘴里的一头猪,都不如。

半年200万没骗你,但它只是一个文字游戏

先扒小红书上一个高赞的典型案例,它的标题,对新手小白,足够冲击!

有人不服,在评论区开怼。

结论就是“一眼假”,因为她的一个朋友如何如何…哦,不对,是同事。

那到底是真是假呢?

先说结论,卖家的视频,并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很多新手小白掐指一算,我滴乖乖,月入30多万!

一边羡慕嫉妒恨,一边又觉得不太可能!

为什么看到此类视频,总是会有人格分裂感?

因为,你在视频中看到的是GMV,而你当它当成了净收入。

鸡贼的创作者,他在半年和200万之间,也加任何动词。

但看的人,却自动脑补上“赚了”这两个字。

我猜,创作者就是要故意要达到这个效果。

其实,大可不必动耍这点小机灵,就光明正大的说是收入,也没问题。

因为,关于电商“收入”的概念,就是一个文字游戏。

收入有三种:一个叫营业收入,一种叫毛收入(毛利润),一种叫净收入(净利润)。

而GMV,指的是营业收入。

如果你知道电商平台是如何计算GMV的,那么,你就会理解,用6个月时间做了30万美金,并不是什么难事。

对GMV最简单的计算,用一个公式就可以表达:

GMV=客单价*成交量

任何一个做生意的人,都可以理解,这只计算营业流水的小学数学题。

但电商平台对它的计算,又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营业收入,有所不同。

而学问,就藏在“客单价”与“订单量”两个因子里面。

带你拆解GMV,看清“收入”背后的玄机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先举一个例:

老张是个卖家具的,以500元的价格进了一个桌子,之后以10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然后买家说愿意付给300元的运费,送货上门。

老张找了从外面找了一个司机,先垫付了300元的运费。货送到之后,收到了买家支付的1300元。

晚上,老张在小本本上写到,今日营业额:1000元。

但是,如果用电商平台GMV算法来记上这笔交易,则为:1300元。

这就是平台的逻辑,它把一笔交易的所有费用,都归入GMV。

所以,跨境电商平台计算客单价的方式为:

产品货值+尾程运费+销售税

消费税占比不高,大头来自于尾程运费,也是我们常说的快递费。

而这个快递费,就是中美电商之间,最大的差异。

美国的快递费,基本上是按分区来计算的。

美国的快递,按照发货地的邮编与收货地的邮编计算,被分为1-9区。

举个例子,同样一件商品,从杭州发到上海,属于1区,发到云南,属于8区。

商品呢,也按照每磅(1磅约为450克)一个台阶,进阶加价。低于1磅的,又按每盎司(约3克),再分为16个等级。如下图所示,这是2024某个时间段USPS的运费报价表:

假如,一件重量为4磅的商品售价10美元,根据根据收货地的邮编计算为7区,那么运费就为11.79美刀。

不算销售税,这个订单的客单价为:22.79美金。

所以,当你在TikTok上看到一个商品的标价,最后的成交GMV,可能是翻倍的。

这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而是我们之前某个在售产品的真实状况,平台就这样算的。

这就是电商平台对客单价和GMV的计算规则。

所以,你就能理解我所说的,为什么6个月做30万美金,并不难了。

砍掉一半,才算是我们普通人所理解的营业收入。

而从成交量来看,拉平均月度5万美金,按20美元一单计算,差不多就是月销2500单,日销80单左右的样子。

这只是一个没有被封的TikTok店铺,铺上几十个品,大概两三个月都能达到的正常水平。

这是早年我们自己运营TikTok的业绩,3个店冲榜了类目Top10,加起来的GMV接近1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98万的一样。这只是一个月的数据,且没做任何付费投流动作。

因为这些业绩,当时我们在国内跨境圈逐渐小有名气。

很多人闻风而动,每天上门“求带者”络绎不绝。

一切都是错觉,一切都是误会,一切都是GMV!

GMV的玄机,对于一年做到2亿美金的大卖,不会例外。

200万的GMV,我们算算到底能赚多少钱

理解了GMV是到底怎么一回事之后,接下来,是不是有个疑问?

做到30万美金GMV,到底能赚多少钱?

任何一个做生意的人,追求的都是利润,为什么平台和卖家,都在拿GMV来说事呢?

这是因为,GMV这样的表面业绩,就是行业的一块遮羞布。

这就涉及到我们在前文所说公式的第二个变量因子:订单量。

用来计算GMV的成交量,与最后实际的订单量,并不是一回事。

这个成交量,只对成交结果进行累加,只要买家对订单进行了支付,就被算在GMV之中。而之后的退单、退货、仅退款之类的,也并不会从成交量中被减去。

2024年,国内电商某些赛道的头部卖家,一场直播GMV过亿,可能实际订单交付,只有20-30%,退场散伙的比比皆是。

但这丝毫不影响平台继续鼓吹GMV。

因为,这即关乎平台之间的面子之争,也关乎平台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更关乎平台为自己造势,吸引更多卖家进场,然后卖广告和收佣金。

当然,跨境电商市场的退货率没有那么夸张,正常范围在5-10%之间。

但卖家们为什么也在讲GMV,而不是利润呢?

因为,不太好意思。

我给你算笔账,30美元的GMV,到底能有多少利润?再乘以1万就可以了。

这是目前在Temu上头部卖家的在售产品,我们曾经在美区卖过同款,而且售价也接近,所以我对它比较熟悉。就以此为例。

接近30美元的售价,包含了邮费。

用Temu平台发货,可做到全美最便宜,大概7.5美刀,除此还有一笔费用,就是出仓操作费,这个有7KG重,我们仓库1.5美元,大部分还要贵些。

剩下的21美元,就是货值部分,包含了产品成本,以及毛利润。

毛利润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对产品成本的控制。

而这个成本,也并非一眼明了,并非一程不变。

同款产品,我们早期采购时,1688上的价格为100多,现在只要80人民币。

这只是国内采购成本,并非是货运到美国的到仓成本。

这就是说,需要在1688上看到的采购价,加上头程运费,包含海运、关税、拖车、卸货、上架等一系列一次性费用。

而海运和关税,包括货柜的租用,就是这个成本是的最大变数。

不同时间,海运费与关税,会相差一倍。

遇到海关繁忙,货柜被堆积在码头等着清关,还会产生一笔可观的滞纳金。

正常头程占比的成本约为20%,遇到变数,这个成本可能翻倍。

每个往海外备货的卖家,多多少少都赶上过几次。

剩下的一项为可变成本,则为仓储费。

按体积计算,每立方每月0.5-1.5美金,取决于库存周期超过3个月还是半年。

但这块,恰恰会成为大部分新手卖家最容易的亏损。

再小的资金,乘以时间的复利效应,就会变成滚雪球。

如果不及时亏本清仓处理,到了最后就连弃货,还要被收取一笔可观的垃圾处理费。

滞销产品,再运回国内,那就相当于进口了一次,时间和费用,更是承受不起。

所以,我们在Temu销售时,产品成本接近19美刀,所以,平均算下来,就只有2美元的毛利。

嗯,不到7%的毛利,少是少了点,不过我们是压着价格极限,在做清仓处理。

而这个价格,现在变成了后面进场卖家的日常售价。

如果我截图上的头部卖家是源头工厂,再加上对供应链的管控到位,把毛利做到30%,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所有的计算,都是最理想的状况。并没有涉及退换货、物流丢单、平台罚款、投流费用等。

但算了半天,也还只是毛利,而非可以装到口袋里的钱。

因为,需要去掉人工、房租水电、各项税费等等之后,才是你能赚到的真实净收入。

不能再往下算了,否则就连傻子都觉得,做电商这帮人,有时候比自己还傻X。

所以,跨境电商的运营技巧,在跨境供应链管控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三分运营,七分选品(供应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夜爆富不可能,但跨境电商仍然值得一做

你是不是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

他们不都在说,外国人傻钱多吗?貌似也不是那么回事!

是也不是。

以上我所说的,是一个产品到了平稳期之后,在跨境电商市场的日常。

就这,已经远远好过国内的情况。

2024年的电商圈,流传着这样一张截图。

是笑话,还是实情,国内电商玩家们心知肚明。

所以,不管是国内电商老手,还是萌新小白,都想进跨境电商市场时梭哈一把。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劝新手小白不要冲动,同时又力劝电商玩家、源头厂商,抓住机会。

因为,如果你能卡好节奏,或者产品本身有较大成本优势,做跨境电商,还是目前各种赛道里的优先项。

但假如你是个没经验、没产品、没资本的“三无青年”,你可以到跨境电商公司找个工作,不要被轻易忽悠到这个赛道里去创业,有可能一个月就亏掉你娶媳妇的钱。

还是以之前的“踏步机”产品为例,来说一下这里的一些“秘密”。

这款产品的爆发,是在2024年春夏之交的季节,我们在选品上冒险卡了一个周期。

往前推,2024元旦之后,我们通过数据分析,预判了这款产品的爆款趋势。

所以,我们大着胆子备了几条柜的货,发往美国。

到仓之后,正好是年后开工。59.9美刀,上架了TikTok。

寒冬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这款产品没让人失望,按照预期,迎来爆发。

之后这批货,除了我们自己销售,还被同行卖家以49.9美刀的价格,从美国本土仓库直接批发提走。

我们的卡在春节运输的高位上,所以货物加上头程,到仓成本为18.9美元。

然后,我们又从国内每周分批补货,前后耗时两个多月。

爆单之后,大批的卖家也开始了跟品,看得见的内卷,不久就会发生。

我们加快了出货的速度,第一批入驻了Temu在美国的半托管店铺,39.9美刀上架,赶上了最后一拔盈利。

到了7、8月份,一些卖家的无底线操作,把价格一路卷到了29.9美元。

到了这个价位,我们只能迅速清仓离场,换品打下一个。

所以,有电商运营经验的小团队,能拼的就是选品与手速,控节奏,玩周期。

而我们做不起的价格,对于动辄几十条柜备货美国的头部玩家,只是开场热身。

价格极限,往往就是爆款出货的平稳期。

卷死小玩家,以较低的利润,独享爆款的流量周期红利,用规模和周期赚钱,才是他们的日常操作。

跨境出海的鸿沟,带来的高成本、高风险及信息差,互相撕扯,维持了跨境电商20%左右的毛利平衡。

这个赛道,不管怎么卷,目前多少还有点底线。

了解跨境电商本质,就不会被人随便忽悠

跨境电商与国内电商的最大不同,是对订单的跨境交付。

在国内,买个2块钱的充电线还包邮到家,再加上退货包运费,这在跨境电商领域,其实很难想像。

就是我们很难想像,在美国市场,2美元的产品,还要再花上3美元的运费一样。

无论是从国内直接发货到美国,还是先把货备到美国再发货,头程+尾程运费,都会冲击你的认知。

除此之外,就是合规性要求,剩下的,没什么不同。

而不管是跨境电商,还是国内电商,最终交付到买家手上的,都是实物。

而这个实物,更多的是标准化的工业品,这就决定了一切电商,都是构建在实体制造业之上。

20%的毛利率,5%的净利润,算是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上限水平。

无论是本土还是跨境电商,都只是整个制造业的销售渠道而已。

所以,这里并没有什么捷径和秘籍,有的只是信息差和常识。

跨境的本质,只是把国内的工业品,搬运到国外,再赚个差价而已。

随着跨境电商的门槛低到个体户执照都可以进入,盈利周期被压缩到2-3个月。

指望靠一堆没有门槛、没有护城河的白牌生活用品,实现一夜爆富,几乎不太可能。

何况,一样的卖家,一样的平台,即便是跨境出了太阳系,照样还是那套逻辑。

互相卷到对方吐血,自己分文不挣,然后大家一起被平台收割。

最终,国内的状况再次重复,大概率会是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们的命运与归宿。

只是,我们并不希望它来得那么快!

本文由 @半坛老蔡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