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步走,聊聊从0到1做产品运营
最近读了谈婧写的《重新定义分享》,文中讲到uber中国的发展史,我想结合书中的建议及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以下4步出发,跟大家一起聊聊从0到1做产品运营。
试想一下,你进入初创公司或者大公司中的创新团队,团队刚刚做完了一款产品,但是还没有运营团队来推广,这时候你接手了这个任务,你得从0开始推广这款产品让目标用户使用起来,实现他的产品价值。
你做的第一步就是熟悉下公司的产品,第二步大致拟出产品运营规划和思路,第三步和其他关键人物确定规划,大的方向确定了,就要招人撸袖子开干了。
第一步:组建团队
一个人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需要召唤一些小伙伴,组建运营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一起做成这件事,那这个团队应该找什么能力的人?团队规模多大呢?团队中的成员又如何分工?
大家都知道,运营团队基本由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这三类角色组成,在运营推广中,围绕拉新或者留存等运营目标,活动运营想到一个创意点子,内容运营配合写软文,用户运营提前预热,活动中及时回应用户问题,活动后收集用户反馈等,这种职责分明的架构是否适合初创团队呢?
这本书中,谈婧给的建议是,初创团队可以采用去中心化的铁三角小团队结构:
- 三三制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互联网式商战的排兵布阵方式。三个人的数量不多不少——如果是四个人,沟通的简单顺畅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两个人,功能分配又会不完整,人手也不够用。在团队之内的协作上,三个人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灵活。
- 铁三角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既做战略看方向,又做战术定规划,还做执行“上战场,铁三角里的每一个人,互有分工,互相配合,是一个高效战斗的小团队。
结合到自己的工作中,从0开始做的运营团队,不用局限在活动运营或者内容运营或者用户运营任一运营角色中,可以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这三种角色,甚至延伸到渠道等角色中发挥你的光和热,和活动运营一起头脑风暴出好的活动创意,和内容运营一起写出让用户感兴趣有共鸣的软文,都去参与到用户运营的过程中,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用户的呼声,发现有好的渠道,抓住机会去谈合作等 。在不同的角色变换了中,一方面保证了运营推广的正常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极大提升。
组建运营团队后,就得快马加鞭的拉用户了,毕竟竞争这么激烈,得分秒必争,争取时间活下去,那么问题来了:用户是谁?用户在哪里?
第二步:找到目标用户,挖掘种子用户群
一般而言,熟悉产品,围绕着产品定位,可以大致定位到目标群体。例如:uber是一个车的共享平台,大家很容易定位到司机和乘客。
初步的宽泛定位往往很容易,难得是真正找到他们来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确实解决了他们的痛点,他们会持续使用下去,并不断反馈他们的需求,这批用户就是种子用户。
正如书中谈到:用户不会因为你是分享经济的领军企业而用你的产品,用户只在乎你给我带来什么价值。用户或许会被你的概念打动,但是掏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uber中国为了积累种子用户,也花了不少力气。首先共享经济的平台涉及到两端的用户,需要考虑产品是通过哪端驱动,从驱动端出发,开展拉新过程。uber是供极端驱动,所以先要找司机,国内的司机群体大多数在租凭公司中,搞定公司,就事半功倍。
国内租凭公司分为几个类型,国企,港资汽车租凭公司,民营企业,他们的特点如下:
- 国企优势是司机资源丰富,难攻破处:公司已经形成了固化的绩效系统,短期无法激励员工参与到uber中。
- 港资公司的优势是服务质量好,难攻破处:对新生事物的畏手畏脚;对香港总公司汇报流程让大陆管理层宿手宿脚。
- 民营企业优势在于充满活力,敢于尝试,成为了uber中国的主攻对象。
第三步:扩大影响力
主攻对象找到了,那如何在主攻对象中如何扩大影响力?
谈婧结合业务谈了以下三点:
1. 但凡团队去一个地方吃饭或者团队建设,一定要把场子里的所有人变成你的用户。
通过一遍遍的分析利弊,灌输机遇难得,总会有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最笨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随时随地做拉新,做用户调研,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降低门槛,流程最简,成本最低
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这三点,结合人性,简单易入门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又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往往更容易拉近用户。
结合自己做过的理财社交项目说明是如何实践这三点,产品初始为了维持好的氛围,采取邀请机制,待行业内理财专家对该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后,转为注册制扩大影响力,去掉理财师自己上传证件,客服审核方式,引进通过姓名和身份证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方式简化流程,提高用户体验。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用户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便宜永远是做大市场的不二原则、口碑传播的最强动力
从人性角度出发,便宜服务又好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抗拒,所以成为各类产品抢占市场的法宝。回想起自己当初参与过的早餐外卖创业,那个时候糯米,美团这些平台还没开始做早餐,我们觉得是个契机,外卖定位于白领用户,我们的竞争点在于营养,服务好,刚开始发了很多传单,拉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传播,单量提高均不明显,后来结合降价,单量才得到指数倍的提升,不能不让人感慨价格低或者免费的意义。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大家会反馈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如何明辨是非,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和判断,下面来具体说说。
第四步:收集消化用户反馈
Uber中国在推广过程中,也听到了各种声音,例如用户觉得挣不到钱,觉得完全是平台机制原因等。
书中谈到以下两点:
-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 平台原则明确,规则对所有人一致,透明,且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
第一点的意思是做产品决策的人需要与用户做最亲密的接触,同时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做决定。只有深入去了解用户,了解用户使用过程,去听他们怎么说,观察他们怎么做,才能真正了解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才能做出有用户价值的产品。
例如:你想做一款招聘会员产品,当没有接触真实用户时,很容易想当然的认为工资比较高的才会花钱去享受这个服务,实际上经过用户调研你才发现,原来工资没那么高、工种偏简单的求职者更愿意为求职增值服务买单。了解到真实用户群体后,才能有目的的去做推送等运营活动。
第二点意思是出于人性的弱点,会有用户依赖性比较强,或者遇见不好的情况推脱给平台,期待别人帮他承担损失,这时候需要不断明确平台规则,培养用户的规则意识,从规则角度去开拓脑筋,获得更好的收益。
思绪把我拉回到以前做的一款移动医疗的产品,会有医生反馈说你这产品没用,效果不好,没有收益,经过沟通和观察发现,医生没有主动去争取用户,总是被动的等着用户上门,即使送上门的用户,也懒得网上交流,直接让用户去他医院,还是偏传统和线上的方式,没有真正借助品牌提升口碑。这时候你得耐心给医生解释,比如跟用户互动的过程,是了解和破冰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是你跟患者熟悉的过程,互相能大致有个判断是否找对人,另一方面,其他用户可以通过观看相似病症的记录,找到合适的医生咨询,这样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各种麻烦。
这本书里面还谈到了验证商业模式等方法,我会继续通过文章的方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例总结分享出来,整本书读下来,自己感概很多。总之,作为一个互联网人,能加入这么一个激情活力的团队,做出有影响力的事情,还是很幸运的,但是她的这份幸运又何尝不是来自于之前她的努力,所以加油吧,各位追风少年!
作者:yuanli
本文由 @yuanli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感觉标题和内容没啥关系
看来标题进来,看完文章,怎么感觉像是介绍做用户运营的呢?
产品运营的概念,我理解应该是放大平台产品的功能亮点、延长平台的声明周期,然后才是如何协助拉新、留存、活跃、转化。
实话说,没有很新颖的地方,说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