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运营进化:当我们在谈论平台运营时,本质上是在处理什么?

袁振
1 评论 2280 浏览 11 收藏 14 分钟

在杭州某直播基地的深夜,有一个人正面对着三块数据大屏:

  1. 抖音的实时流量看板不断跳动
  2. 小红书笔记的收藏量以每分钟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3. 微信私域社群的未读消息早已突破四位数。

毋庸置疑,这个人就是运营从业者。这个页场景折射出当代运营人的集体困境——当流量入口从集中走向分散,当用户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真正的战场早已从单一的内容较量,转向多维关系的系统博弈。

本文目录:

1、平台运营的本质解构:看不见的关系网络

2、关系运营的三大核心维度

3、平台关系运营的实践框架

4、数字时代的运营哲学思辨

5、未来已来:关系智能时代的运营进化

一、平台运营的本质解构:看不见的关系网络

如果把互联网生态比作热带雨林,平台就是其中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系。亚马逊河滋养着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正如微信构建了10亿人的社交网络;湄公河链接着六国文明,恰似抖音重塑了短视频时代的文化表达。但真正决定生态繁荣度的,不是河流本身的水量,而是水体与森林、土壤、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

1. 平台与用户的关系重构

2024年TikTok的算法调整事件极具启示:当平台将推荐权重从完播率转向深度互动指标时,大量依赖”黄金三秒”套路的账号流量暴跌40%,而专注构建粉丝关系的知识类博主却逆势增长。这印证了平台规则的本质是用户行为的镜像——当用户从被动接受者进化为价值共创者时,运营逻辑必须从”流量捕捞”转向”关系培育”。

某母婴品牌的转型案例也颇具代表性:初期在抖音采用硬广轰炸策略,ROI长期徘徊在1.2;后转向”专家IP+社群陪伴”模式,通过直播连麦解决育儿难题,沉淀出20个超5000人的精准社群,复购率提升至58%。这个转变背后,是从”平台作为渠道”到”平台作为关系场”的认知跃迁。

2. 平台与平台的关系协同

除了平台与用户的关系,观察头部品牌的平台布局,也会发现其遵循着精密的生态位策略:知乎如同学术会客厅,承载专业背书;B站扮演青年文化阵地,塑造品牌温度;快手构建下沉市场信任链,小红书则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枢纽。

某国产美妆品牌的”四象限运营法”值得借鉴:

  1. 价值象限(知乎/行业论坛):发布成分研究报告,建立技术信任
  2. 情感象限(小红书/B站):打造用户成长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3. 转化象限(抖音/淘宝):设计场景化直播,缩短决策路径
  4. 服务象限(微信/APP):提供个性化护肤方案,提升LTV

这种多平台协同不是简单的渠道叠加,而是构建起用户认知的”心理折叠路径”,每个触点都在为下一个场景做认知铺垫。

二、关系运营的三大核心维度

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流传着一句古老的生意经:”三流商贩卖零件,二流商家卖方案,一流商人卖关系”。这句话在数字时代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当信息差被算法抹平,真正的竞争壁垒在于构建持续的价值交换关系。

1. 数据关系:从标签到灵魂的进化

传统用户画像正在经历范式革命。

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实践颇具前瞻性:除了基础的行为数据,他们引入”场景情绪值”指标,通过NLP分析用户在直播间弹幕、客服对话中的情感波动,构建出动态的”需求心电图”。当系统检测到用户出现”续航焦虑”情绪峰值时,会自动推送实测续航直播;当识别出”设计偏好”倾向时,则触发AR试驾邀请。这种数据关系的深化,使试驾转化率提升34%。

2. 内容关系:从传播到共生的蜕变

观察”东方甄选”的内容演化,你会发现其成功密码在于重构了内容生产关系:农民不再是被拍摄对象,而是走进直播间讲述耕作故事;消费者不止购买商品,更通过认养农田参与生产。

这种”内容共创”模式,本质上是在构建生产者、平台、消费者的价值共生体。数据显示,参与过内容共创的用户,年消费额是普通用户的2.7倍。

3. 信任关系:从交易到托付的跨越

在医疗健康领域,某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实践值得深思。他们通过”三阶信任体系”打破行业困局:

  1. 专业信任:三甲医生实名问诊,病例数据区块链存证
  2. 情感信任:AI助手持续跟踪治疗进展,定期生成康复日记
  3. 系统信任:引入保险机构共建赔付体系,实现疗效保障

这种立体化信任构建,使其复诊率高达8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三、平台关系运营的实践框架

在业内,有些少数的新消费品牌公司会使用一种特殊的”作战地图”:不是常见的销售数据看板,而是用不同颜色线条标注的”平台关系拓扑图”。这张图揭示了现代商业的底层逻辑——企业的价值不再线性增长于某个平台,而是呈网状分布在关系节点之间。

1. 动态平衡法则

平台运营如同驾驶帆船,需要根据风向(平台规则)调整帆面(运营策略)。某跨境品牌的”三线调控机制”值得借鉴:

  1. 预警线:当某平台流量集中度超过40%,启动多平台分流预案
  2. 盈亏线:ROI低于1.5时,将资源转向高转化场景
  3. 创新线:每年拿出20%预算试水新兴平台

通过这种动态调节机制,使得一些机构在2023年TikTok政策调整中平稳过渡,损失率比行业均值更低。

2. 生态位卡位策略

太阳底下无新事,观察美食领域的”平台迁徙现象”会发现:2018年的主战场在微信公众号,2020年转移至抖音,2023年小红书成为新爆点。聪明的运营者不会追逐热点,而是像生态学家一样寻找”潜力生态位”。

某预制菜品牌的成功正在于此:当竞品扎堆抖音时,他们提前布局银发族聚集的视频号平台,通过”家常菜教学直播”打开新市场,单月销售额突破3000万。

3. 关系资产沉淀模型

当真实的资产变得起伏难测,某教育机构打造了关系资产模型——”知识关系银行”,颇具启示:

  • 存入:用户每完成学习打卡积累”知识币”
  • 增值:邀请好友组队学习可获得”经验值”
  • 支取:兑换线下沙龙参与权或课程折扣

这种将关系价值量化的设计,使其用户留存率提升至行业TOP3。

四、数字时代的运营哲学思辨

工作十多年,我曾至今记得一句颇具禅意的话:”我们不是在运营平台,而是在运营人心”。在数字商业时代,所有算法与数据的尽头,都是人性的光辉与局限。

1. 规模效应与温度守恒的悖论

当某社区团购平台用算法极致优化配送效率时,却遭遇团长大规模流失。调研发现,机器调度虽提升了20%的时效,但破坏了原本”邻里信任”的情感连接。后续引入”人情指数”算法,在配送路线中保留10%的弹性空间用于人情维护,反而使复购率提升18%。这个案例印证了数字时代的基本定律:效率与温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动态平衡。

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某二手交易平台的”信任分”体系创新值得玩味:不仅考量交易数据,还引入”社区贡献值”(如帮助鉴定假货、解答新手问题等)。那些贡献值高的用户,即便交易频次低,也能获得更多流量倾斜。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平台的工具理性局限,构建起”利他即利己”的价值新生态。

3. 确定性与可能性的共舞

在东京某百年料亭的数字化转型中,我们看到了古老智慧与数字技术的完美融合:虽然引入了预约系统和供应链管理平台,但始终坚持”主客对谈”制度——每天营业结束后,主厨会与常客进行半小时的当面交流。这种”数字效率+人文温度”的双螺旋模式,使其线上订单增长300%的同时,客户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五、未来已来:关系智能时代的运营进化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我们会发现那些穿越周期的常青品牌,都在做同一件事:将平台运营从技术执行层面,提升至关系建构的艺术层级。当AI开始替代基础运营动作时,人类运营者的核心价值正在向三个维度迁移:

1. 意义架构师

如同茑屋书店的”生活方式提案”,未来的运营需要为用户编织意义网络。某户外品牌的”探险人生计划”值得借鉴:通过平台数据识别用户的”城市逃离”倾向,为其定制从装备选购、路线规划到技能培训的完整方案,使客单价提升5倍。

2. 生态调解员

在各大平台竞合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运营者需要具备生态调解智慧。某美妆集团推出的”平台共生计划”,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协调不同平台的促销节奏,避免渠道冲突,最终实现全渠道GMV增长120%。

3. 价值翻译官

当Z世代用户说着”绝绝子””yyds”时,某国潮品牌建立的”文化转译小组”正在发挥作用:既保留年轻群体的表达方式,又将传统文化精髓编码进产品故事,在B站创下单视频百万弹幕的纪录。

当我们在深夜划动手机屏幕,那些跳跃的点赞、流转的视频、闪烁的直播间,本质上都是数字河流中的粼粼波光。这条由代码与人性共同开凿的河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商业文明的版图。回望人类历史,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到大航海时代的帆影,每一次文明跃迁都在重构连接的方式——而今天,我们正在见证”关系”这个最古老的社会单元,在数字世界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本文完)

作者:袁振,10年跨界内容运营人;公众号:袁振Live(ID:yuanzhenplus)

本文由 @袁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个是ds写的

    来自浙江 回复
专题
1907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B端产品设计中,数据的筛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B端数据筛选查询的设计思路。
专题
3488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39619人已学习26篇文章
近年来“物联网”的势头正足,5G网络宣告展开,未来的浪潮中一定会有“语音交互产品”的一席之地。
专题
33623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
专题
1177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增长这个话题,是互联网产品在成长过程中绕不过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增长指南。
专题
1445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价格是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产品定价是非常重要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给产品定价和产品定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