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即投资”--RWA结合会员权益的营销生态模式创新
在传统零售与新兴技术的交汇点上,一种创新的营销生态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消费即投资”。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结合会员权益体系,将用户的日常消费转化为数字资产投资,实现消费与投资的时间价值融合。这种模式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新的价值回馈方式,也为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品牌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前引-模式创新点
消费与投资的时间价值融合:用户当下消费即时获得未来收益权,打破传统会员体系的单向让利逻辑
RWA的轻资产化:将商品库存、门店收益等相对“重资产”转为可灵活交易的数字权益,提升品牌资本运作效率
Web3原生用户体验:通过APP封装复杂区块链操作,让传统消费者无感进入数字资产经济
DAO的全新品牌&用户的共建关系:积分可兑换数字资产、参与社区治理投票,参与产品创新等等。最终构建“消费=存钱+赚钱”的新商业生态
“用户-企业-资本”的价值分配逻辑:这一模式通过将消费行为金融化、资产流动性普惠化,正在重构“用户-企业-资本”的价值分配逻辑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全部论述结束,基于国内目前代币交易和监管的要求,数字人民币有没有可能曲线救活?看看有没有大佬可以给解答一下了,是否可以实现通证绑定数字人民币钱包?
一、核心模式框架
消费即投资的底层逻辑
用户消费行为转化为数字资产投资,通过会员权益体系实现价值回馈。例如,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获得链上积分,积分可兑换为映射企业资产收益权的数字资产(NFR),共享企业利润分
RWA(现实世界资产)的价值支撑
将实体资产(如库存商品、房地产、供应链权益)代币化,形成可拆分交易的数字资产池。例如,企业以库存商品未来收益权为背书发行通证,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取通证并享受流动性溢价
会员权益的多层设计
基础权益:消费返积分、专属折扣、优先购买权等
增值权益:积分可兑换数字资产、参与社区治理投票、享受经营分润
裂变权益:通过推荐消费获得额外通证奖励,形成“消费-推广-收益”循环
二、关键技术创新
区块链积分体系
基于智能合约构建动态积分分配规则
初期通过高积分激励用户活跃度,后期通过联合曲线机制平衡生态价值
积分与RWA资产挂钩
双通证经济模型
消费通证:用于商品兑换、会员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权益通证:代表企业资产所有权,支持分红、质押融资等金融功能。数字通证锚定实体资产是必然趋势,做过国内数字藏品项目的其实都会有类似的判断。但目前数字人民币可以锚定的资产类型有限,国内也没有类似稳定币(USDC)的基础。
智能合约驱动的分配机制
自动执行收益分配规则:
企业将营销费用的20%-30%注入返利池,按用户贡献值动态分配(也就是用户消费获得积分,积分换得的Token)
三、商业价值与成效
用户侧价值
低门槛参与资产增值:会员充值金额或者预付款,就可以参与企业经营分润,消费的同时投资心仪品牌
消费返利复购率提升:有利于复购率的提升和用户裂变,也因为投资属性会让用户粘性增加
企业侧效益
融资成本降低:通过RWA代币化发行类债券融资,缩短融资链
库存周转率提升:链上积分激励加速商品流通,滞销资产的快速消耗
品牌估值增长:用户持有Token即成为“股东”,消费即投资,用户也有侧面动力去主动传播品牌
生态协同效应
构建“消费-生产-金融”闭环:消费者成为股东驱动品牌增长,企业通过通证回购形成价值循环
跨场景互通:可接入合作商圈(如书店、办公空间),Token持有者享受联合会员折扣
四、可能的应用场景
零售行业:会员消费积分可兑换企业股权通证,参与季度利润分成
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库存代币化融资,将传统金融锚定核心企业信用到锚定核心企业资产价值及流动性价值。(物联网的发展,企业数字化的发展都为全新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风险与挑战
合规性风险:权益通证的交易流转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交易,监管,还是目前国内的技术实现能力。
技术安全:依赖区块链底层稳定性
用户教育:需简化数字资产操作流程,降低非技术用户参与门槛。当然对于传统品牌的营销和运营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升。
场景假设–咖啡品牌的会员体系的设计
1. 会员资产分层设计
消费积分(Coffee Coin)
用户每消费1元获得1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咖啡券、周边商品或升级会员等级(如黄金/铂金卡)。
链上锚定:积分上链(ERC-20标准)或者是否可以绑定数字人民币账户
权益通证(暂且叫Bean Token,RWA型资产)
用户每累计1000积分可兑换1枚Bean Token,代表咖啡品牌的实体资产收益权(如咖啡豆库存、门店租金收益、供应链利润)。
RWA代币化:
咖啡豆库存质押生成代币(如巴西咖啡豆仓单→链上NFT仓单);
门店月利润的20%注入分红池,按Bean Token持有比例分配。
2. 用户价值闭环
消费→投资→收益循环:
用户消费获得积分→兑换Bean Token→享受分红/资产增值→收益反哺消费(如用分红购买咖啡);
示例:用户累计消费5000元,兑换5枚Bean Token,若品牌季度利润分红池为10万元,持有5 Token的用户可获得500元分红(假设Token总量1000枚)。
裂变激励:
推荐新用户注册并消费,推荐人获被推荐人消费积分的10%+Bean Token奖励(如每推荐1人得0.1 Token)。
DAO治理:持有≥10枚Bean Token的用户可参与新品研发投票(如选择咖啡豆产地、限定口味)
2. 技术实现
1)区块链底层架构
积分与通证系统:
用户通过品牌APP完成链上积分兑换和通证质押;
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积分兑换Bean Token时销毁积分并铸造Token;
每月利润的20%转入链上分红池,按Token持仓分配USDC稳定币。大陆没有这个通路,目前通证质押数字人民币也仅限于确认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和碳排放这种。
RWA资产映射:
门店收益权证券化:假设将3家核心门店的未来6个月收益打包Token,通过合规平台发行,Bean Token持有者优先认购。有点理想化,现实有待确认
2)用户交互设计
零门槛入口:
用户无需理解区块链,通过品牌APP直接查看积分、Token资产和分红
一键链上操作:积分兑换Token、分红领取等流程封装为APP内按钮,后台自动调用智能合约
收益可视化:
在APP内展示Bean Token的实时价值(锚定分红预期),用户清晰看到“消费投资”的增值曲线
3. 商业价值与数据验证
1)用户侧效果
复购率提升:消费积分与Token收益绑定,应该能够明显提升用户的复购频次,特别是针对快消零售的普适性商品,比如饮料,零食,快食商品等
投资普惠化:“50元即可兑换0.05枚Bean Token参与收益分配”,打破传统投资的高门槛。
2)企业侧收益
现金流优化:通过RWA代币预售库存,提前回款降低供应链资金压力
品牌估值增长:用户持有Token即成为“股东”,真正激活私域用户活力,主动传播品牌
3)生态扩展性
跨场景互通:Bean Token可接入合作商圈(如书店、办公空间),Token持有者享受联合会员折扣
叠加价值:Token持有者质押Bean Token生成类似稳定币,纯粹yy。这块就太金融了,但或许是未来个人信贷业务一个全新的增信资产也有可能。
4. 用户的感知
日常消费场景
用户购买一杯35元咖啡,获得35积分,同时APP推送:“再消费965元可兑换1枚Bean Token,成为品牌股东,共享成长收益”
资产增值场景
用户持有10枚Bean Token,每月获得约200元分红,可选择提现(数字人民币?USDC?)或自动兑换为咖啡券或者跨生态权益(兑换额外赠送10%积分)
社群裂变场景
用户邀请5位朋友注册会员并消费,获得5×35积分+0.5枚Bean Token奖励,朋友消费后持续获得10%积分返利
5. 合规与风控措施
法律合规架构
与持牌机构合作发行RWA通证,目前大陆境内貌似没有可依据的监管和交易案例,如香港证监会沙盒监管下发行证券型Token)
分红以稳定币发放,规避法币支付资质问题
动态风险对冲
价格和收益波动风险:通过智能合约设定Token价值底线(如挂钩成本价80%)
资金托管:70%利润分红池资产由第三方托管机构(银行+支付机构?保险?)管理,确保兑付能力
本文由 @刘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