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媒体商业变现发展历程

3 评论 10100 浏览 41 收藏 10 分钟

本文作者将对自媒体商业变现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

洒家直接把答案放出来,诸位可以自行比对心中对商业本质的定义,在俺的记忆中,不少盲流装逼觉着缺乏深度或没落脚点的时候常常蹦出“回归商业本质”这个唬人的字眼。

说流量变现为啥要扯到商业本质呢?因为财富正当聚集来自基于自由意愿的交换,至于烧杀掳掠本文不作探讨。

而达成交换有个前提就是买卖双方建立“连接”,知道彼此的存在。

在传统商业世界,渠道对客群的覆盖全靠人海战术,一张健全的销售网络其中参与人员数目往往庞大得吓人,结构也异常复杂,对客户的触达成本极高。

连接是一切商业的前提,而对合格的互联网玩家来讲,只要建立了连结,有便捷的信息触达途径,就不愁变现。

线下一个旺铺人流破万都是天文数字,而MC天佑在快手一个人轻轻松松和千万“粉丝”建立“连接”。

要大把挣钱意味着要尽可能多地人做生意,在互联网语境里意味着你要尽可能多得建立一对多的“连接”,目前在互联网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微信,微博,淘宝等各色平台沉淀信息触达渠道,简而化之就是“吸粉”。

粉丝是通过网络平台功能沉淀的信息触达渠道,但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注意力,也即“流量”。粉丝数X活跃度=流量,这很好理解,给你1000万个僵尸粉关注他们也没法跟你做买卖。玩互联网的基本不会深入去想这个东西,只要平台活跃度乐观(例如微信),一般情况都会简化处理,把粉丝数跟流量划上等号。

流量越大,收入越高,小白都能理解,但提高流量变现效率除了广度,还有纵深,后者的实现往往更具挑战性。

玩项目的,基于他们自身擅长的技能和所具备的资源,变现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款——

既没广度又没深度,有广度没深度,有深度没广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其中后三者玩到极致都能发大财,但只有勾兑出升维至第四款的法门才是流量变现的终极奥义。

为了方便大伙儿理解这几款变现姿势,咱们切入自媒体商业变现发展历程来具体阐述。

自媒体商业变现发展历程

世界上一切资源(人力、钱、物)都是以人为凝结核去聚集的,能聚集多大财富往往意味着你能搅动多少社会资源。自媒体变现的极致在于利用已有连接通过网络营销手法最大程度调动资源。(兼具深度和广度)

互联网时代对连接人这个点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各项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搜索,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在线支付……)给人与人建立连接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人与服务,人与物根子上还是人与人,因为物和服务背后都有所属),尤其是传播权利的下放,自媒体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

所谓自媒体,就是自己掌控的信息触达渠道,一般情况是“免费”的,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企鹅号等。低成本低门槛获取流量给个体或小团队在互联网立足提供了很好地生存土壤。(用新媒体来描述看不出对普通人的意义,自媒体一词画龙点睛切中肯綮)

所谓自媒体时代,发轫于博客时代(不管是自建博客还是平台博客),人人网、饭否进一步萌发,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预示着自媒体时代的正式到来。

在自媒体变现手法的演绎方面,微博最具代表性。(博客,人人网发育不全,微信头条是后来者)

自媒体时代初期红利爆发,大批以营销号为代表的草根大号崛起。用户向蝗虫一样寻找内容源的当口,很多没钱没技术的屌丝通过关注大批用户博取反向关注都积累了不少粉丝,结合不知疲倦的“互挽”(互推),一大串账号被堆起来,没原创内容的这批人跟段子手比拼勤奋,比技巧,赛粉丝数。

2009年~2010年左右,那个时候不管是营销号还是段子手,德行都差不多,变现玩法是没有玩法,不少人都手握大把粉丝不怎么赚钱迷茫得要死,甚至接广告都找不到甲方。

洒家记忆中2011年以后,微博上面广告就开始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刻意跟粉丝保持距离,跟B端勾搭发一些广告,粉丝数量几乎是挣钱多少的唯一要素。

这种模式对粉丝身边资源的调动基本为0。

进入2.0玩法,随着电商崛起(向淘宝店、微信导流),社群、分佣(淘客为代表)等变现模式开发,变现的方向逐步向C端过渡,开始意识到粉丝本身的巨大价值。对粉丝数量的依赖下降。很多草根大号开始转型堆叠原创号走这一模式。(建立连接是买卖的前提,要深化还得靠内容解决信任)

这个时候,互联网的粗暴造富逻辑开始启动,赚100w就是出1000单,每单利润1000。

演化到3.0,塑造品牌,塑造人格体开始被重视。这个玩法在流量红利逐步枯竭的大背景下,价值逐渐被人意识到,实际上它是一种站在自媒体食物链顶端的一种形态,一直就价值巨大,相较于1.0,2.0玩法,它是更高一个维度的东西,3.0可以降维延伸玩2.0,1.0的套路,但是低纬度的形态无法直接玩3.0的套路。

 很多所谓坐拥亿万粉丝的大佬却没法真人出境做个阅读量破千的人格大号,因为他们玩的套路简单粗暴没太多讲究,内容根本支撑不起一个行业意见领袖。

粉丝对一些账号独特的情感往往会把一个号当成人去看待,实质是所谓机构账号背后也是活生生的人在写东西,所谓集体只是一种幻象,人的认知就是简化处理把这些机构看成一个人,而机构账号尴尬的点又不是真的是一个能力爆表的个体,更像是一群小编勾勒出来的一个类似小说里头的人物形象,不能真人出境,振臂高呼。

粉丝信任甚至对你有强烈的认可之后,构建一套玩法将他们充分调动起来一起向市场抢钱。(2.0的玩法是发展1000个客户,3.0的玩法是既是1000个客户又是1000员工,可调动的资源指数级增长)。

一个具有强号召力的个人品牌,10w粉的变现效率丝毫不会逊色于1000w营销号低粘度粉。

人只有在为生存奋斗的时候才会绞尽脑汁最大化调动和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而你作为他们的中心节点,从某种程度你也实现了社会范围内资源的最大范围调动,从而尽可能够广泛地跟市场进行交换积累财富。

3.0的玩法是微商以及不少超级暴利互联网项目崛起的内在逻辑。

 

作者:徐戈,网络营销魔法师,互联网项目操盘手,多名大V幕后运营策划推手。微信公众号:daai1024,老徐有话说。微博@徐戈。

本文由 @徐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没太理解

    回复
  2. 🙄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