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月的新媒体实习,我不得不说的 3 条经验

9 评论 34224 浏览 127 收藏 14 分钟

在公司入职之前,我毫无准备,因此在刚来的这段时间磕磕绊绊,遇到了不少困难。经过一个月的摸索,我的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也终于可以给像我一样的新媒体小白分享一些做新媒体实习工作的经历,以及给出一些如何准备入职、如何快速融入工作的建议。

我在入职后都做些什么?

成为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实际上就是进入了新媒体运营的世界,那么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总体流程是:拉新——促活——留存——推荐——转化。所有的环节都指向最终转化的目的,但这个流程中有两大核心:拉新(Acquisition)和转化(Revenue)。拉新是指获取流量,即让用户看到、接触你的品牌;转化就是通过多种营销方式促使用户完成最后的购买。比如,我们做的是在线新媒体教育,我们主要通过内容营销来获取流量,然后通过社群运营等方式使用户留存、活跃,最后促进用户转化。我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内容营销和社群运营这两大核心。

我做了哪些「拉新」的内容营销工作?

我们会参与到团队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团队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流量,因此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是指,向目标用户持续推送有价值的、与品牌相关的内容,以吸引和留存用户,最终促使用户进行购买行为。那么,我在这里做了哪些「拉新」的内容营销工作呢?最重要的内容营销工作是写文章。

对于内容营销文章的生产,我们的团队有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主要在这个 Trello 开源面板上进行协作。

这个工作流的实现方式是这样:

1. 进行数据化选题

我们每个人每月的 KPI 是 5 篇文章,我需要在月初就选定本月的选题。选题根据数据进行,我以本月选题为例介绍一下我的选题工作流:

  • 在知乎上根据微信、新媒体、自媒体、市场营销、培训及其延伸关键词进行搜索。
  • 从知乎相关问题中选择关注者5000人+、浏览数20000+、综合排序除了前 2 名外剩余赞数 100 赞以下的 10 条问题作为月度选题。
  • 在09:00-12:00期间使用 Distill Web Monitor 同时跟踪这 10 条问题的浏览量,选取日浏览1000+的前 5 条问题作为选题。
  • 在 Trello 面板 中将选题添加至Content Ideas列表准备创作。

2. 进行结构化写作

写作在 Trello 上进行协作,我们对于写作也有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

  • What:给写作的对象下定义
  • Why: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 How:举例说明应该怎么做

3. 多渠道运营

文章完成之后,会发布到知乎、简书、官网博客等渠道。发布文章并不代表创作到此为止,我还需要跟踪数据,例如记录知乎排名、广告系列转化率等,并采取措施提高数据以达到目标 KPI。

比如,我发布的一篇知乎回答如果排名在 10+ 的位置,那么我需要考虑:是否应该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精准推送?是否应该利用 QQ 群等渠道进行文章分享,以提高排名?经过这样的一番尝试,我已有 2 篇文章在该知乎问题下的排名上升到了 Top 3,并且有不错的引流效果。

一篇文章的生产不应该仅注重写作的环节,从前期的选题到后期的数据更新、内容迭代,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被慎重考虑,才能使营销的效果最大化。

我做了哪些「转化」的社群运营工作?

我创作的每一篇内容营销文章,最终目的都是协助团队促进用户转化。当我们通过内容营销的方式获取了流量,那么就需要用社群运营的方式使用户活跃起来,并逐渐熟悉我们的品牌与产品。我们每个月会集中为用户提供我们的免费课程,通过在文章的最后放置注册链接来吸引读者,然后通过社群的方式来服务学员,目的是尽可能多的使潜在用户转变成付费用户。那么我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共同建立了社群运营的标准手册。对于新媒体营销者来说,很多工作具有重复性,因此我们需要将重复性的工作标准化,整理出一套标准的工作流,后续的重复工作只要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即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整理标准化的工作,我还需要进行社群的日常管理,具体包括:

  • 处理违规
  • 解答疑问
  • 引导讨论
  • 发布通知

我们要明确做社群是为了什么。社群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用户购买产品,那么在社群中所做的一切行为都为这个目的服务。

我在入职后踩过什么坑?

仅一个月的工作,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在的我虽然还是新媒体小白,但对比一个月之前的我,算是入了新媒体运营的门。成长的代价是踩过无数的坑,我想讲讲我踩过的三个大坑,来给即将入职或已经入职的你一些避免踩坑的建议。

不会用工具的小白,不是好的新媒体人

刚开始工作时,我在两件事上格外为难,一是设计,我花费的时间既多,做出来的图也不好看;二是写作,我总是找不到权威的资料,写出来的东西缺乏干货。

在老大的指点下,我慢慢 get 了许多有用的小工具,例如:

  • 超好用的任务管理工具 Trello,帮助我理清思路,搭配 Pomello 使用,可以有效管理时间;
  • 虽然比较难学,但学会了之后超好用的 GitHub,可以看到每一次迭代的痕迹,回顾自己的工作;
  • 比PS更好用的制图工具 PPT、创客贴、瓦斯,有大量的模板和素材,再也不用花大把时间在 PS 上;
  • 利用 Latern 、Buzzsumo 和 Google 翻墙查资料,可以学习到国外牛人的营销方法和经验,这里着重介绍一下 Buzzsumo 的使用方法:微信公众号编辑有哪些实用的小工具和小技巧?

以上只是部分举例,实际工作中还会用到更多好用的小工具,每一次都会感叹创造者的智慧,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于还还没接触过新媒体运营工作的你来说,一定要具备爱折腾的精神和动手的能力。你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有哪些好用的小工具,以备未来工作中的不时之需。

这篇文章中列举了一些新媒体营销者常用的工具:新媒体运营高手都在用的工具,你知道几个?,你可以把这些工具全都用一遍,再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好用的,留作备用。我还推荐一篇文章:新媒体营销学习网站推荐,你可以上这些网站,学习系统的新媒体知识,为工作打好知识基础。

用营销思维主动为自己规划工作

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在规定的任务完成之后,常常不知道做些什么,导致我的工作虽然表面完成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比如,我写完内容营销文章并发布到知乎之后,虽然每天都记录数据,但除了记录之外并没有主动思考如何提高这篇回答的排名,如何让它被更多的人看到。

在定期总结的时候,我从老大那里知道了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提升排名,例如用群邮件进行精准营销、利用社群知识分享的环节增加阅读量等,再细微的方法都能够成为渠道,产生作用。我开始尝试用这些方法提升知乎回答的排名,在这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切工作都围绕目标展开

对于刚接触新媒体运营工作的人来说,常常会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以目标为核心的营销思维,然后根据目标,主动去发现工作。

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在做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时候,难免需要进行一些设计工作。比如,当我负责在视频网站上申请推荐我们的短视频课程时,需要为每个视频制作相应的封面。但由于我本身并不擅长设计,总是将图改来改去,所以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来制作这个封面,以致影响到其他的工作。

我不想每天都浪费这么多时间去做这一件重复性的工作,于是向老大请教。老大告诉我,对于这种每天都要做的工作,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把它标准化,形成固定的工作流,后续就可以照搬这个模式。于是,我专门抽了一段时间,将图片改了又改,确定固定的模式,之后每天就只需要改动图片上的文本、配色,节省了很多时间。

对于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一定要足够「懒」,懒到不想为它多花一点时间,倒逼自己建立一套工作流。例如,大多数的新媒体运营者都需要运营微信公众号,那么如何快速排版和生成封面图呢?

最后,我有什么样的改变?

做了一个月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我开始逐渐学会用新媒体营销者的眼光看世界。以往对于热点,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仅仅是知道,但现在我会去思考为什么这件事能成为一个「热点」。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我的前半生」,我会去分析它从暑期档中杀出重围的原因:一是 IP 改编的热度,二是演员吸粉的能力,三是强大的传播矩阵带来的传播效果。

这对我来说是好的改变,不仅能更好地帮助我未来的工作,也验证了我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一个刚入门的新媒体新人给准备入门新媒体的人,或是同样刚入门者的建议。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

 

作者:半撇私塾,公众号:BPteach2016。

本文由 @半撇私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你好,我想问一下数据化选题下为什么要把剩余赞数 100 赞以下的 10 条问题作为月度选题呢

    来自北京 回复
    1. 这样说明这个问题的回答竞争不算太大,否则问题下一溜全是上百上千赞,想要提高排名也不太容易。

      来自广东 回复
    2. 懂啦!谢谢哟~

      来自北京 回复
  2. 真的很实际,感谢~

    来自四川 回复
    1. 谢谢认可~

      来自广东 回复
  3. 学习了 感谢分享

    来自吉林 回复
    1. 谢谢 😉

      来自广东 回复
  4. 文章真的写的很好,思路清晰,而且推荐了实用工具,感觉我这入坑快半年的比你成长都慢。向你学习!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