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思考:如何优雅地“蹭热点”?

JaylonG
3 评论 13938 浏览 66 收藏 14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售前演示、方案定制、合同签订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激励等

在信息时代,如何快速占据热点话题,是产品营销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个人在总结产品的营销、传播、推广方式中,提炼出来如何通过热点来让自身产品信息有效传播,与大家进行分享。

最近再次阅读有关“市场趋势”、“产品定位”等相关书籍,产品的传播在现在社会中的途径与方式越来越多,用户每日所接受的信息既繁又多,如何有效地让自身产品信息在有效地在用户脑海中过滤出来?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这篇文章就针对“热点”一次,来与你讨论如何优雅地蹭热点。

什么是热点?

热点(Hot spot)

这里的热点并不是指设备端的网络热点,也不是网页中关键词内嵌的链接。

而是指受大众观众或者受大众关注的新闻、信息、甚至可以是人物、地点与问题等。简单来讲,“热点”是信息在传播中最受大众关注的某个或者某些点,具有广泛的传播度和关注度。

  • 广义上的热点可指:“社会热点”、“新闻热点”、“问题热点”等
  • 狭义上的热点可指:“某个事件”、“某个地点”、“某个观点”、“某个词汇”等

大到人大会议,小到“蓝瘦香菇”,都是属于热点信息,热点信息并不单单只是营销的手段。

在这个无孔不入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占据着人们的时间,热点信息就犹如G点,让用户感到刺激与感性,让用户感觉到好奇与思考,是用户所需的存在。

为什么想蹭热点?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曾考虑过如何创造热点,但是创造热点的“成本”一般来说高于“蹭热点”,还有加之现今人类的“懒惰”思想,“蹭热点”成为了最合适传播产品信息的一个途径,在自媒体新媒体移动没提爆发的时代,这是最低成本能够打造出最好效果的途径。

蹭热点的目的?

可以借由其他热点,来传播自身产品的文化、价值,从而引导用户由热点中心把视线放到产品之上,以达到产品或服务为大众所知并带来销售利润的营销策略。

蹭热点三大方式

  • 热点本身
  • 借势
  • 对比

1、热点本身

热点自身如何理解,例如前段时间《中国有嘻哈》中火爆起来的“freestyle”的话题,相信大家当时的朋友圈都被刷爆了,国内很多营销方式都争相抢占这个话题。

有些企业就迅速抢占热点,结合热点本身,把创造话题热点的吴某凡请过来进行品牌代言,并用上了“Freestyle”标签,借助热点本身来推广。

农夫山泉当时也在热点营销方面表现得非常紧密,作为《中国有嘻哈》独家冠名商,农夫山泉顺势推出了画风清奇的海报,将产品与明星制作人脸谱结合,打造了“freestyle”的维他命水海报。

优点:大众关注度最高,可接受性与可认知性最强

注意:过度营销可能会导致口碑分化问题

2、借势

借势是营销手段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将品牌自身与热点信息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营销方式。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大众熟悉的热点信息中,使大众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

相信大家都知道卫龙辣条了,辣条届的老大,卫龙是本人接触产品以来觉得非常成功的借势营销之一,其本身借助苹果的设计风格而入了大众视线中,从最初的杂货店零食到现在风格上的转变,从模仿苹果简洁风设计到现在尝试不同设计风格的改变,可以说卫龙在品牌营销上确实是非常用心,也是效果非常显著。

优点:借势热点话题能够用最低的成本来达到有时候花费巨资都达不到的营销效果,能够借助大众对现有热点的认知理解优势,来把自身品牌融入其中。

注意:借势营销不可过度,否则会失去品牌形象给用户带来的认知

3、对比

对比在热点中指的是与其他观点持不同的态度观点,亦可存在竞争关系。

也是一种常用的营销手段,就是通过各种直观的方法将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在实际功能、质量上的异同清晰的展示在大众面前,方便大众判断、选择。

通过对比环节的巧妙设计,拿自己具有独特卖点的新产品“强势”地在消费者面前与对手货比三家。从效果来看,对比营销在节省宣传环节、创造口碑和提升企业气势上确实是一个讨巧的方法。

网易严选用10年前你用的手机这一方式,用从前与现在的对比勾起了大家怀旧之心。

优点:能够通过热点内容来宣传自身品牌,强调产品与热点或其他品牌的不同点及优势。

注意:如果运用不当,很可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当场打脸。

蹭热点四大要点

1、速度要快(三个点)

新闻都是有时效性,更别说热点。热点话题一般是有时间限制,如何在第一时间有效把握住热点信息,对于产品/品牌传播的价值非常巨大。

这里有三点来帮你概况“快”这个点。

  • 快速了解:快速了解“热点”的事件始末,核心问题、舆论中心,并确保了解内容的可靠性
  • 快速融合:快速让产品/品牌宣传融入热点话题中
  • 快速传播:快速在线上与线下进行分享传播,抢占大众视线与话题

正如这个月的iPhone新品发布会是最好的例子,当iPhone新品来袭后,各大品牌商开始了快速抢占“热点话题”的工作,蹭苹果新品的热点,可以让他们借助iPhone原本被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品牌热点,来推广宣传自身品牌。

作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非常之快,通过对于热点信息的借势,能够帮助品牌/产品更好地推广出去,注重时效性。

2、互动要强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产生话题感。

人虽然是个体存在,但是世界是一个集体,任何人都无法脱离集体而独活于社会中,这也是社区产品类型不衰的原因。

身为企业、产品,在表达传播自身价值的时候,不单单是一个单向操作,更是一个与大众互动交流的过程。

热点信息本身就具备“用户参与感”,蹭热点也必须充分考虑用户参与感,让用户从把你的品牌当成话题,那么品牌的蹭热点营销才能算成功。

作用:使品牌与大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大众对于品牌的亲切感更高,更有利于品牌文化的传播,产品的推广。

3、观点要正

你的推广传播内容需要正视需要突出的中心点,可以不够惊艳,可以不够完善,可以有错别字,但是千万不可以越过底线,扭曲现实。

论传播的信息内容是什么,首先要三观端正,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这一点相信是很多产品人与运营人在产品初期阶段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正如三鹿奶粉这个热点,围绕这个热点,你的营销话题可以是“杜绝害人奶粉,保证健康成长”等(这里是随便写的,恐怕没有企业敢这么作死),但是就不可以对于社会舆论谴责的话题进行美化或者辩解,如果产品连人心都违背的话,那么是自我毁灭的命运了。

作用:易于树立品牌的正面形象,对于大众来说品牌认知也是来源于品牌对于社会观念的传播甚至影响,也易于被大众所分享传播,如反对世界和平的观念,肯定不被待见与传播分享。

4、内容要深

这里的“深”,是深刻的意思,指品牌形象或者企业形象的内容深度,包括产品传播后留下来的产品影响力和感染力。

内容深度是很多品牌需要酝酿而不是随意借鉴甚至抄袭的东西,具有感染力与影响力的内容,可以有趣,可以套路,并不是单单指内容要煽情,而是要经得起大众对于产品价值的观念思考。

这里正如小程序,它不仅仅是一个热点,微信中小程序的诞生真的是一场移动端应用的变革,当时引起了非常巨大的社会轰动,由这个“热点”,其他企业产品,如支付宝、小米等也开始展开对于“小程序”的研究,围绕小程序核心的轻应用特性,先后也推出了支付宝小程序,小米直达服务等功能。

作用:易为企业品牌形成忠实用户群,易于传播品牌价值文化,并且可以作为一个起点来衍生建立属于自身品牌的“热点”,同时发展属于自身品牌/产品的热点。

蹭热点价值何在?

每出现一个热点,都是一次品牌的“狂欢节”,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可能有读者会说,为什么这篇文章会与产品经理有关联,不是应该与运营相关吗?

产品的品牌价值,在于市场形势的大局认知与把控,也就是产品自身的定位思考。

总结

结合以上的分析内容,你的产品推广方式是想借势还是跟风,就需要产品、运营者自己好好判断市场环境与大众所需。

  • “热点”是可创造的,它可以来自你的手。
  • “热点”也是可二次创造的,它可以经过你的手,被衍生成新的热点信息。
  • “热点”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让品牌影响力与传播力更远,用的不好可能导致企业品牌形象一蹶不振,大家请慎用。

相关阅读

做产品和运营,不会“撩”用户,这怎么行?

产品思考:用户为什么会卸载你的APP?

 

作者:JaylonG,一位对产品有着浓厚兴趣的设计尸,欢迎进行行业交流。

本文由 @Jayl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就蹭蹭,不进去

    来自四川 回复
  2. 一直以为喜欢蹭热点的自己是个运营,其实也是个推广,可以尝试一下市场岗了哈哈

    回复
专题
1435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果做小红书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流量密码。
专题
1501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搭建营销中心指南。
专题
19231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
专题
1782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竞品分析的案例。
专题
19190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评论区应该如何设计?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评论区设计思路。
专题
43425人已学习21篇文章
优惠券的知识点非常丰富,而且随着运营方式的增多, 不同运营目标所使用的优惠券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