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2年,总结运营应具备的2种思维方式和3个习惯

4 评论 12718 浏览 120 收藏 10 分钟

希望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和三个工作习惯能够帮你更好的胜任运营工作~

做运营两年时间,开始思考一些工作思路上的东西,希望写出来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一.两种思维

个人觉得在工作中运营人员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框架化思维

框架化思维,能够帮助运营人员快速整理工作思路,在毛线团中找出“线头”。

1.框架化思维之目标拆解

目标拆解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把一个大目标不断拆分细化,直到拆解为最小可执行单元。在很多文章和领域都提到过这种思维,在《运营之光》一书中提到过,目标拆解是运营核心技能,如数据分析中有一种逻辑树的方法,通过拆解不断细化各项指标等。

为什么我觉得目标拆解思维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年底了,领导说计划明年资金存量要增长10个亿(本人在P2P平台工作,因此会有这项指标哈)。你一听头就大了,啥?10个亿?上哪找去?这时候就可以用到目标拆解,把存量净增作为一级指标,与存量直接相关的投资金额与提现金额作为二级指标,慢慢往下拆解,如:

细化后,再根据历史数据去估算每部分能带来的增长,以及哪部分可以重点提升。

目标拆解的意义就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从哪开始做,并且通过有效监测每个小指标去调整工作方向。其实大到一个产品运营规划,小到一个活动方案,都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拆一下~

2.框架化思维之流程化

流程化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在做一件事前,要想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做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做事前需要先有规划。

举个例子,面试官问你,如果要你做一个积分商城,你准备怎么做?你回答,“首先我要先做个竞品调研,了解目前产品情况,确定积分商城KPI;其次准备积分名称风格,同时统计产品正负向行为,然后制定积分获取消耗规则,之后(此处省略200字),最后线上数据观测、迭代。通过这几步完成积分商城的搭建,并且在XX步当中有XX内容需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回答就非常的清晰。

这种流程化通常在有经验的员工身上潜移默化的延续着,有时也许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但流程化的意义在于告诉你怎么去做,能够帮你整理思路和把握琐碎的工作内容,不会遗漏关键步骤。如果加上每一步的预估完成时间,更有助于工作的推进。(尤其对于不熟悉的项目,提前做好流程规划能有效避免踩坑,我第一次做产品和技术对接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在最初确认好数据量问题导致后期推翻开发架构。)

框架化思维的作用在于帮助运营人员在琐碎的工作内容中进行有逻辑的,全面的的思考,可以进行有意识的锻炼让自己去学习这种思考方式。

性价比思维

性价比思维是指,运营人员在整个工作生涯中都应把性价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方案是否能实行,除了看效果,更要看性价比。简单的例子,假如给所有用户最大的加息红包,那投资一定疯长,但我们不能那么做,因为我们需要控制成本。而这里说的成本,不仅仅是部门的预算,还包括各种看不见的成本,如研发成本,后期维护成本等。一个好的运营拿出的方案,会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会对想要的功能做出一些取舍。

怎么去看性价比,这里涉及到一个“最小可行化测试方案”,可以帮助你估测效果。就是用最小的有效单元去检测方案的效果,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群组测试任务,通过小范围的抽样用户去测试方案,得出的数据结果可以用来估算效果,再去计较性价比。

二.三种习惯

以下三种习惯其实不仅仅针对运营岗,应该是职场的小伙伴都可以参考一下吧。

记小本本的习惯

记小本本,指的是把自己待完成的工作内容随时记下来。

运营的工作真的是非常的琐碎,可能这一秒想起来啊我今天需要和XX确认一个这个问题,下一秒就被别的事岔过去了,所以我习惯在小本本上记录待完成的工作内容。我们团队直接用Tower来管理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进度,省去了日报的麻烦。有时我直接把重要的事项记在便签贴在电脑上,尤其是那种n天之后需要做的事,贴便签比设闹钟还方便好用。

除了记下每天的工作内容/完成进度,还可以养成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可以。尝试着去梳理你的工作心得,或者学习所得,再次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输出,能够帮助你思考消化。(我也是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输出的妙处哈哈,真的能逼迫自己去思考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动反馈工作进度的习惯

反馈工作进度,指的是和上级领导反馈他交代给你的工作完成进度。

这里反馈不是日报或周报里的反馈,是说及时的同步。比如项目排期确认了,除了发邮件之外,可以口头告知领导一句项目大概的上线时间,比如之前商量的方案今天开始测试或结束了,也可以主动说一声。不是为了让领导觉得自己很忙或很能干,而是表示我一直在跟进这个项目,这样的主动反馈能让领导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做到心里有数,上面大领导问起来也不会有问题~

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用数据说话,指的是尽量少拍脑袋出方案做决定。

相信这个大数据时代,应该没有公司会脱离数据来做运营了吧。之所以要用数据说话,一是因为用数据说话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撕X,二是有时我们用经验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可能会有错误。

第一点不多说,第二点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平台想上一个签到功能,理由是觉得签到能增加日活,进一步拉动投资(何况那么多大平台都做了,肯定有用)。按照正常漏斗来看,日活多了,漏到投资的用户也会多。但是当时领导对此提出了质疑,首先签到功能能带来日活增长吗?其次签到带来的日活会影响到投资吗?我们对此做了一个模拟测试(想办法通过类似签到的功能增加日活来测试是否影响投资),最终发现日活提升了,但投资并没有提升。这个结果和我们最初想的不同,也说明了拍脑袋决定和数据说话的区别(最后我们还是出于其他理由做了签到功能)。从那之后我做的方案都会想办法用更多的数据去辅助决定。

结语

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由于最近越发发觉对于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运营,除了拼专业知识和技能,思考方式和格局也显得非常重要,但其实这又是一种很虚的东西,大概需要厚积薄发和不断的思考训练吧。

 

本文由 @佳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干货,言简意赅
    许多做了2年运营的,还在低头做杂事
    2年能有这个思维非常棒了,给楼主点赞

    来自浙江 回复
  2. 我也是做P2P的,方便加V沟通交流下吗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也做P2P 愿意交流一下吗 18689488167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