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应该注意什么?

3 评论 10752 浏览 74 收藏 7 分钟

这篇文章聊聊新媒体,特别是垂直领域的新媒体。这个问题的本题是来源于读者在文章下的评论。

说给谁听决定了说什么

一个新媒体账号,是否属于垂直媒体,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决定内容的,从来都不是你所属的行业,而是听众的耳朵。

亮哥说自己的公众号的受众范围窄,是因为亮哥选择了想要了解运营的互联网从业者或期待从业者作为公众号的读者群体。

你看小道消息、caoz的梦呓、槽边往事、三表龙门阵、李淼……这些个人号,选择的读者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内容上的差异。

这些号里最有趣的是李淼,三水哥在知乎关于日本的问题下有很多建树,于是刚开始的时候,三水哥就想走人文的路子,搞搞旅游啥的,所以,一开始李淼这个号都是在说景啊、吃啊、游的,突然有一天,三水哥发现原来比起旅游、搞工艺品、吃米其林之外,大家其实更关注社会热点,于是,他就快速的转型去说日本的杀人案了。

你说,李淼这个号算垂直吗?我觉得算的,从一开始就是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的,后来比之前还要窄向,因为从说风土人情变成了只说犯罪了。

不管你所处的行业是教育、艺术、汽车又或者别的什么,行业特色固然是你需要考量的点,但更重要的,依然是你的读者是谁,他们想要看到什么,这才重要。

举几个例子。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的订阅号,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学校的官方媒体,所以,这个号的受众就是北师大、复旦的师生。

这些号,基本上选题都非常直接:

  1. 学校近期发生的大事儿
  2. 学生比较关注的小事儿
  3. 一些优秀事迹的露出
  4. 没事儿聊骚一下

基本就这四类,头两类走红与专的路线,而后两类就走情怀和亲和力路线。

类似「华强北手机报价」这样的号,你从来就不会看到文章,所有的都是报价单,每天发送8篇文章,排满全是报价。

类似的还有「新榜」、「清博指数」这种垂直领域的榜单号,也不太会出现与榜单和打榜没有太多关联的文章或内容。

原因就在于,读者的口味决定了新媒体账号的内容选择权。

一些通用法则

不同的新媒体的玩法可能不太一样,于是仅仅介绍一些基本法则:

1、公众号

服务号和订阅号的玩法并不一样,服务号更多应该针对付费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用户,订阅号更多是作为潜客了解产品和进行体验的平台。

教育行业中,如VIPKID基本就是对外投放的引流都放到订阅号上去,通过订阅号用户可以做简单体验和对服务进行了解,最终完成体验,购买下单后再传递到服务号进行服务。

当然,如果你上手就没有考虑多个号,也可以采用标签+不同标签不同菜单栏展现去实现类似的功能。

好处是,用户都集中在同一个地方,便于管理;坏处是,用户都集中在同一个地方,风险比较大。

当然,这年月,还想仅仅靠内容去吸纳粉丝的话,可能压力会非常大,建议不管内容有多好,都要考虑做一些投放,为号争取到更多的需求用户。

2、微博

微博其实玩法这么多年变化并不太多,无非是保证一定量的内容的同时,去购买官方的增粉服务,当然,为了验证增粉服务的合理性,可以考虑买一定量之后看效果。

对了,貌似目前微博对小视频之类的流量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

3、知乎

知乎对很多垂直领域来说,不能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为如果该领域属于并非主流知友更有兴趣参与讨论话题的领域时,可能就不太容易获得关注和好评。

所以,知乎现阶段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做做PR,监控一下舆情,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指望内容运营玩儿出花儿,或者投放广告效果好,可能就得看运气了。

4、头条号等

之所以用了等,是因为类似的媒体号太多了,凤凰、企鹅、搜狐、网易……

问题在于,这些都是靠标题而不是靠内容本身去做新媒体的,同时,他们做的都不能认为是培养粉丝,而是期望走爆文,然后顺势引导一些用户去往新平台,但转化率决定了必须要爆才可以……

对了,这些平台都很喜欢编辑用他们自己的后台,哪怕内容依然是从别的内容源同步回来的,也一样。

#专栏作家#

张亮,微信公众号:zhangleo198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乎大V,互联网从业者;《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聊产品聊运营,偶尔深度。分享一切有益有趣的内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al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加好友

    回复
  2. 新媒体运营,加好友想与大家交流经验和资源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