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底线:不要让产品成为用户额外工作

8 评论 10506 浏览 44 收藏 9 分钟

最近受邀去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咨询,这家公司是一家做B端企业服务的公司。在做完咨询后,我想在这总结下B端产品设计一定要避免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毕竟很多B端系统我司也有用,而且设计一样反人类。

底线一:不要让产品成为用户额外工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软件产品设计核心是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对于B端产品来说,其出发点更应为提升效率、节省成本。

且作为采购与使用脱离的特殊产物(用白话说就是老板不用受罪),绝不能让产品成为用户原本工作以外的新工作。

举个例子来说:

我在这家的产品中看到这样一个设计,这是一个面向客户的信息发布模块。

上系统之前,传统的工作流程是:

图1 传统工作流程

员工的工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完成了。

而在接入系统后,工作人员除了正常的制作报表后,流程变成了如下的样子:

图2 系统化后工作流程

流程繁杂到我一行都已经难以放下,更难想象现在已经上线的用户会怎么吐槽这款产品。

体验到这我想说:“可以了,到这就足够让我删了它了!”

当我问他们的负责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让所有报表能自动归档,并能统计对应相关的发布数据与触达客户的成功率(也是能卖给企业的核心点)等原因。

平心而论这个系统在解决企业的触达率统计的问题上还是达到了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些功能的背后是大幅度的效率牺牲,从而造成了用户体验的严重失衡。

仔细拆解这个模块的流程,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出现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在上系统后由一个载体(EXCEL)变成两个载体(系统+EXCEL)了,这让用户原来的一步操作变成需要跨越两个载体才能拿到自己的数据。

图3 信息流被包裹

给用户感觉整个系统就像一组俄罗斯套娃一样,在原有的Excel上多包裹了一层不必要传输渠道,

而这也就是这个产品的症结所在。

“我就是套娃”

作为一个网站产品,也就是一个新的数据载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也就是数据动态化,展示形式可更丰富,面对不同用户群体可以千人千面等完成原载体的数据迁移。让产品逻辑变得更加简单而不是变得如此繁杂。

在定位了产品的症结后,我带着问题与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终于发现了其背后的核心问题:这个系统的设计人由于是刚接手这个产品,其本身不懂得报表对应的业务,也就是不知道客户对哪些字段是需要的哪些只是一带而过的。所以在做1.0版本时为了避免数据遗漏所以就让整个EXCEL上传系统了。

在明确了产品问题后,我要给出解决方案也就很容易了:让他去做客户访谈,真正搞清楚他们对于报表是怎么理解的,从而将原有的Excel这个载体去掉,并以网站的产品语言来重新组织报表,达到让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完成报表制作,客户登录即可看的目标,让原本的工作流程简化为员工只需进行报表制作一步操作。

怎么做

那么在讲完这个案例后,我想总结下如何避免产品成为用户额外工作的几个设计原则:

1. 让信息流在一个系统中流转,尽量避免在一个系统中出现其他系统的信息介质

由于软件系统天生的封装性,跨应用之间的交流会是产品中最容易让用户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产品中应该避免直接生硬的套用另一个系统的产出部分。就像上面举的案例,在一个系统中出现了其他系统的载体EXCEL文件,会让用户在使用中需要打开两层包裹才能获得信息,这里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体验。

在上面的案例中,当出现原有信息是储存在EXCEL上时,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是设计一套网站版的信息填写,存储,读取的IO系统而非懒政思维的直接将EXCEL搬迁上来。

2. 与原工作流步骤进行对比,看是否新增了操作步骤

当我们规划出新的产品流后,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将两个终端的流程进行对比,当发现自己设计的产品是将原本的操作流增加了,此时产品就成为了用户的额外工作,我们就应该去反思是不是哪里出现了设计漏洞,乃至这个产品流的存在意义。

借用一个博弈心理学的原理:当我们设计产品流只能给用户带来一两成的功能覆盖,而相较与以前牺牲了五成以上的体验度,那这个产品流最终得分还是负分,其存在的意义就微乎其微。

3. 将传统的信息展示途径照搬到系统上时,要能利用新载体的信息展示优势进行展示优化

所谓传统的信息展示途径就是指:只能展示一组类型的对象,和所有的信息受众都只能看到同样信息的单维度信息平台,如财务报表的电子表格只能展示财务对象,想通过财务数据去看这个公司的内部运营效率在表中就无法实现,再比如一份邮件,面向所有阅读者都是同样的内容,这些我们都称之为传统的信息平台。

而新的平台(互联网)为我们打破了这一切束缚,让我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那么将用户的传统数据去进行迁移时,我们可以由新平台的这三个特性去出发思考:

  • 层级关系管理:我们可以将多个对象进行串联,就如同我们的逻辑一样,看完财务成本,紧接着就想知道盈利如何,那么我们就应该去找到传统数据中上下游关系的信息数据,并在系统中进行层级挂接;
  • 多级穿透:由于系统是可以有多角色参与的,我们的系统也就可以如一根探针将不同角色的数据进行会和从而组成更为强大的数据集合;
  • 数据动态更新: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数据需求利用程序动态生成,完成有针对性的展示。

最后我想说,做B端产品其核心是在做工具帮助人们提升效率,而不是和C端产品一样是在做信息的渠道。

 

作者:三爷,多年互联网名企经历,前MBA特约讲师

本文由 @三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好的系统应该是用户自助查询,自助导出。不用依赖员工做表格

    来自广东 回复
  2. 真不是这样 一个公司刚用你的系统 毕竟人家以前都是用的excel记录数据 现在你要人家吧以前的数据全部手输入一遍 真个东西 可能员工会离职 哈哈哈 这个功能真的是需要的 因为现在系统上会有新增这个功能 不存在只有excel功能导入 懂了吧

    来自美国 回复
    1. 第一次的数据初始化导入没毛病,我写的意思是当你有系统了就要把上下游数据打通,在系统里生产数据,在系统里使用数据。而不是系统不生成数据,让人去天天手工生产。

      来自上海 回复
  3. “当出现原有信息是储存在EXCEL上时,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是设计一套网站版的信息填写,存储,读取的IO系统而非懒政思维的直接将EXCEL搬迁上来。”弱弱问下,这样是不是开发成本也就上去了,如果产品对用户业务不够熟悉,灵活程度不够,或者交互设计的不够方便,教育培训成本也会让产品的易用性出现不可控的地方…毕竟连excel也没有多少热能说用的那么溜…

    回复
  4. 回复
  5. 笔记~
    “做B端产品其核心是在做工具帮助人们提升效率,而不是和C端产品一样是在做信息的渠道”

    来自上海 回复
  6. 我正在做这样的系统,一切基于导入excel表来进行的,这个表不是填写的,是从别的系统下载或者复制粘贴的标准表,系统负责导入,然后对表的信息做一系列的处理加工分析派任务反馈结果的工作,然后再生成各种统计表~

    来自黑龙江 回复
    1. 这种场景:Excel导入到系统肯定优于手动录入到系统。系统可以灵活支持多方式录入数据源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