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扫码乘车的产品逻辑
近一年来我国多个城市的地铁开通了扫码乘车功能,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北京于4月29日起实现全网刷二维码乘车。五一假期本人亲自在广州体验了一把扫码乘车,本文将从产品(准确的说叫服务)的角度做一下分析总结。
为什么是二维码而不是NFC?
网络上流传一篇文章《二维码取代NFC刷地铁,是技术的倒退吗?》,技术无罪,技术永远是纯粹的。毋庸置疑,相比较于二维码方式NFC的体验性更好、安全性高。
支付宝 NFC 的负责人曹寅 2014 年就曾亲自在虎嗅网撰文表示:
NFC 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长了,整合难度巨大。在整个生态里,有 NFC 芯片厂、安全芯片厂、手机厂、TSM 平台、一卡通公司、系统集成商、卡组织或行业监管机构、POS 终端厂,还有支付宝钱包这样的大型入口。这就意味着,让用户无感知的把手机「变成」各种卡来用,作为支付宝钱包这样一个整合的角色,必须与产业链的各方达到无缝协作,平衡各个利益方,还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基于二维码的移动支付方式在我国迅速普及,两位“马爸爸”已经完成了用户的市场教育工作。据数据分析,微信、支付宝主导的二维码已经占据超过90%的市场比例。
相对于用户体验,有时候习惯是最可怕的。所以,做产品不能单纯的为了用户体验,而没有考虑实际的人文因素。
先乘车后付费
不管是刷二维码还是NFC以及传统的刷卡方式,宏观原理其实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地铁闸机的硬件设备读取用户的唯一身份标识。
我之前也提到过一个观点:好的产品一定是现实中某种生活场景的映射。所谓互联网这个工具,将有形的现实模型架到了线上而已。
刷二维码先乘车后付费的原理,其实用的我们早已经接触过的第三方支付代扣(免密支付)功能。大多时候所谓的创新只不过是排列组合而已。滴滴打车自动扣费、视频会员的自动续费、停车场自动扣费等等。
对于免密支付这种高级接口,是不对普通用户(包括普通企业用户)开放的,只会对巨头开放。典型的案例比如央视新闻这种媒体机构的订阅号是没有每天一条的限制的。
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可以直接代扣银行卡余额的。很快此路径将不复存在。受于政策的影响,从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必须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意味着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接连接都将被切断,同时银行也不再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代扣通道。但是,从余额划扣是不受影响的。
断网时也能扫码过闸进出站
由于地铁处于特殊的环境,网络环境受限。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网络信号的依赖性,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乘客在无网络信号时使用手机二维码进出站。
无网也能进站这个功能的实现类似于支付宝的离线支付功能,即使用户在无网络的环境下,也可以正常的使用动态二维码付款。此功能归功于底层的技术,向技术致敬。
- 离线支付的关键点一:付款码可以离线生成;
- 离线支付的关键点二:付款码是一次性且实时更新;
- 离线支付的关键点三:付款码能离线,扫码枪需在线。
类比离线支付,离线乘车的功能通过进出站闸门获取用户的标识,从而得到用户的乘车时间和区间,根据计费规则计费后告诉第三方支付划扣费用。划扣成功,用户便可顺利出站。
本文由 @产品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
离线扣款如果客户没钱怎么处理?
可以自主到我的里面查找欠费扣款
最先开通的不是上海吗?
你确定最高开通的城市是北京吗?
说的是: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
我记得是上海,莫非我记错了
你记错了,是北京。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9C%B0%E9%93%81
我就想知道,刷进站了 万一手机没电了 出站时改怎么办?
地铁上配置可充电设施不就行了
好福利
这个确实是一个痛点
其实主要是习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手机越来越离不开,公交卡可能会忘记带,但是手机肯定不会忘记带
虽然用手机扫码支付,还需要打开支付宝APP→付钱→乘车码→选择电子交通卡这样几步操作,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走路/排队/几乎任何场景,手机都是拿在手里不停捣鼓的,不管是不是真的有事情需要手机去处理。这样的几步操作并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使用障碍,甚至还会有一种拿着手机终于有事可做的愉悦感
另一方面,NFC支付也好,手机扫码支付也好,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类摆脱束缚,现在出门,不需带公交卡、不需带钱包,以后可能不需带钥匙,不需带身份证,拿着手机好像就能行走无虞,但是切记,如果没有手机,我们该怎么办呢? 🙂
扫脸 😳
无网络扫码支付,这个我很好奇,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文中提到的三点是已在部分场景中应用的么?
对的,你可以试试,把手机网络关掉,然后去用二维码支付(商户扫你)是可以支付成功的。
这个实现原理简单理解:动态二维码就是你支付宝账户的唯一ID,扫描枪识别你的ID,然后在服务器端将你账户里的钱扣掉,不过这个技术的难点在安全性。
还有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刷脸支付,你可以理解人脸就是你的付款二维码。
当然还有个前提,就是你得有网络才能收到支付的二维码 😎
体验很差,一大早很挤很多人的上海,总说扫码不成功,超级尴尬。宁可刷卡。
所以就需要继续做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迭代
这个技术已经验证过了是可以实行的,我在深圳就没遇到过扫码不成功的情况。
这个回复的感觉就不是适合做产品的人,抱守残缺
😡 二维码的效率没有NFC高吧。1.需要打开二维码界面。2.需要对准扫码器。
却是低成本,而且这个动作已称为了一种习惯
😉 乘坐地铁的习惯不是掏出公交卡,直接刷吗?NFC才是最符合乘车使用习惯的
没有卡的时候,你掏也是白掏呀,手机现在几乎就不离手。最近体验公交刷支付宝和微信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种技术除了考虑成本外,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吧,毕竟现在对手机的依赖度太高了。至于你说的NFC技术,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在手机中应用,但没有普及甚至是推广开,个人觉得是成本太高了,中间环节太长,要整合难度很大。
我举例一个使用场景,如果我的手机没有电或者下雨天气手机淋雨进水了,我就无法使用手机NFC功能了,同时也以为这我无法乘坐地铁、公交、甚至所有需要手机付费的交通工具了,所以还是手机和公交卡一起带着比较好,这样也不会尴尬。
这种情况还要你说?日常都是一部手机就好了,如果是跨城间的流动才会做备用应急的措施而已
体验是好,但是要考虑到推广的技术成本。尤其是一系列硬件厂商相关协议与规范的建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NFC技术很早之前就有了。小米3就有了NFC功能。技术永远高于用户体验。
这个技术确实已经好多年了 😆
是的~我记得第一部带nfc的手机是nokia~只能用来近场传图片
我的理解是NFC时基于你已经有相关卡片,NFC读取卡片信息后可以代替卡片使用;二维码则可以在无卡的情况下使用。二维码更适合使用频率低的人,NFC和实体卡适合使用频率高的人。
然也……二维码更适合暂时待在新城市的场景,比如旅游和出差
苹果在北京上海地区已经可以支持用nfc刷地铁了,不需要原来的卡片。直接添加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