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与美-论 Simple and Usable

3 评论 7448 浏览 1 收藏 10 分钟

Giles Colborne或许没有想到,他为设计师所写的一本交互设计书籍会成为国内产品经理必读书目之一。在一次社区访谈中,Colborne认为产品经理从到关注市场的倾向转化到关注设计策略,坚持简单性原则,能够帮助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建立共同语境。

其实比起设计策略,我更关注简单性如何融入产品,甚至是构造,形成产品的核心理念。如何定义简单,简单性能够为产品带来怎样的好处,如何实现产品的简单性?

中文译本在书名翻译中采用了简约这个词,译文中间杂简约和简单的混用,这一点或许会让读者困惑。实际上简单和简约之间的化用,也无可厚非。简约也通“精约”,文心雕龙中,形容文体之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乍看也颇为契合书中理念。实际简约一词,源起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大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他的名言”Less is more” 与 “God is in the details”早被奉为圭臬,这种设计理念从建筑领域自然延伸到了软件设计中。因为我更愿意将simple翻译为简单,而less翻译为简约。汉语虽然具有比其他语言更大的信息熵,但是由于语法的灵活性,所以正名一事极其基础与重要。因此也约定本文在讨论simple,不再通用简约和简单。

1.如何定义简单

Colborne善长以故事发起议题,讨论常见之物的易用性。有趣的是,他在第一张彩图就给出一个疑问.

“安装打印机为什么不能像插电源插座那样简单?”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依然没有一款打印机能做到这一点。换而言之,目前的打印机暴露了更多的底层非封装接口,面向的用户更加倾向于维修工程师之类,而不是终端消费者。从这个例子,我们也能理解到,作者很好地说明了产品简单的定义,即“傻瓜式”-用户学习成本为零或者趋向于零。

简单定义并不停留于用户能够快速上手,Colborne认为简单并非最少化,而是需要保留设计本身的特征和个性 。这实际上给产品经理或者设计师留下一个极其困难的命题,如何在简单性原则中保存产品的辨识度和独特性。

文中,Colborne举了shaker chair和panton chair的例子。实际说服力不够,panton chair一次成型,多年之后才形成了工业化生产的进程。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影视风靡全球的,我们最常见的Monobloc Chair(白色塑料椅),它的无处不在真正阐述了产品简单易用的强大威力。

2.为何需要简单

Colborne在第二章进一步讲述了产品简单的背后涵义(明确认知),定义你的用户群,讨论简单的必要性。产品的简单永远是针对用户群而言的。书中将用户划分了三大类,专家用户,随意型用户,主流用户,并认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进化过程。也就是说,主流的用户极少会升级为另一类用户。他建议只为主流用户设计产品,他们所要的正是简单性。这里面其实隐含了一个极其有趣的问题:如何定义特定领域的专家,随意型,主流用户?尤其是在API产品中,他们难道也不会升级吗,程序员经验的增长不会使得他们进化吗?这个定律是否具有它自身的普适性?

因而我觉得更为核心的理念并不是如何按照这个三类划分去设计产品,而是 如何了解你的用户群 。对用户的划分,贴上不同的标签,都是一个降维的过程,更简单地帮助产品经理去了解自身的用户。因而对用户的调研(画像)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开始,但是用户调研存在样本数量和差异的问题。目前而言,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去覆盖用户样本,而且真.产品之神.史蒂夫.乔布斯不是说过“用户懂个屁“吗?既然,用户know nothing,产品经理就要know everything,如书中所述:

发掘并明确用户需求,给出简单可控乃至于优雅完美的设计(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情感与欲望 。

3.怎样实现简单

Colborne给出对产品简单的四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以DVD遥控器为例子,重新发明了遥控器。AppleTV的遥控器应该是最好的实践了这个理念,并且目前大量国内的盒子遥控器也向这个方向进化。

删除 ,其实并不是一味对产品减法,而是明确产品的核心,避免多余功能对用户带来的困扰。

删除对于产品本身来说也是减低成本,保持可控,可靠的一个绝佳途径。

国外产品会更加注重这点,如早期的wordpress,twitter,instagram,或者现在大红大紫的snapshot,Yo.这些产品都具有自身极其清晰的产品核心,所满足的也是人们某一方面的情感与欲望。国内能够做到这点的,寥寥无几,我能认可的,目前就只有布丁漫画。在资本入侵之前,产品依然保有的简单易用的原始姿态。

组织,其实是API产品最为需要的一点,api所反映的是一个产品的脉络,当它自身也被当作产品来对待的时候,并不应该是依附于APP之上的藤蔓,而应该是APP产品的映射。其它依赖或者使用API的产品都能拓展出自己的根系来。Twitter的API结构极好,它由Tweets,Users,Entities,Places四个部分组成,简单清晰地指明twitter这个产品的核心:何时何地有何人何物发生了何事。对比国内新浪微博的API构成,呵呵。在twitter的发展初期,正是这套脉络清晰,内容简单的API,让无数的开发者涌入这个平台,为简陋的Twiiter贡献了无数的代码和人气。虽说最后狡兔死,走狗烹,但的确存在过一个理想主义的简单的高可用的API产品。

隐藏 ,用户都有选择恐惧症,零成本就意味着你给用户做好了选择,所有复杂的过程都应该在产品设计,研发层面给隐藏掉,暴露给用户永远只能是最简单和常用的,不需要考虑和痛苦决策的界面。但也并不意味着用户完全丧失了选择的权利。像IOS系统中,不会像Android那样暴露大量的什么权限被调用信息,只有在真正需要用户决策的时候,才会提示用户做简单的选择。同样做得优秀的,表现在界面层面上的,当然是微信。不少繁重,实用(对前两类用户而言)功能被隐藏在二级或者更深的菜单下。

转移,这个翻译还挺奇怪的,我觉得更应该叫做跨平台,不同尺寸的设备必然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应该不尽相同。这点很好理解。谷歌做得无人能及,因为跨平台就意味着服务的云化,有强大的账号系统,随时随地任意设备都能同步用户的数据和状态。这正是开放平台API所需要做得事情,如何打通不同设备平台之间的数据鸿沟或许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

简单的实现或者还能用量化,精确的方法来推进实现,而美又从何说起呢?Colborne没有说。产品的dark side 是什么,是不断地满足人的七情六欲吗?无论精妙绝伦的摇一摇和丑陋难堪的微博私信,都用它们自己的价值观在塑造小社会,小世界。而,这是一种美吗?成长在恶之花之上的,无需言语的愉悦。

via: 林场的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问下这是什么书呢?表示没看过,看了这篇文章后,很想看,求推荐!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