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评”烧包网”翻页功能
今天突然想到要买只包过年用,由于要买男包就上烧包网看了下。
在浏览完第一页后想继续翻页浏览,结果看到右下角的翻页按钮我愣了下:“这么的大的网站就一页商品?”。片刻思考后我想应该还有下一页的,结果翻下去确实还有。但是翻页过程中,心里不清楚后面还有几页也产生了对网站片刻的反感与放弃的冲动。
主要是多年以来养成的浏览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个人对网页的判断。所以提个建议也提醒下各位派友,必须要注重用户的使用习惯,细微的心理变化与挫败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网站的转化率。好不容易吸引进来的IP,我们一定要转化为好的PV 才对的起高昂的推广费。
————————————————————————-
烧包网:
————————————————————————–
麦包包:包含了页数与商品数(个人感觉是比较好的)
————————————————————————–
淘宝网:影响了大部分网购消费者的浏览习惯
——————————————————————-
非购物类网站
大旗:
—————————————————————————
猫扑:
——————————————————————-
继续研究,下面找了些资料
为了研究什么样的“网页翻页设计”即符合网站需要,又能更方便访问者,我选择了 Amazon、Google、Flickr、新浪和淘宝这五个网站,体验他们的翻页设计。Amazon 是国外购物网站,Google 是搜索引擎,Flickr 是 Web 2.0 和 Yahoo 的代表,新浪是中国门户,淘宝是国内最大的购物站点。淘宝拥有优秀的设计团队和用户体验设计团队(UED)。
Google 搜索结果的翻页
- 富有创意的设计;
- 不需要“上一页”、“下一页”的时候就不显示;
- “上一页”“下一页”的链接区域很大,容易点;
- 不提供所有的页,上图中 100 页是极限,100 页之后的内容或许可以更换关键词重新搜索,但是没有提示。
Amazon 商品列表页的翻页
- 是五个网站中唯一一个区分访问过、没访问过的链接的颜色;
- 不需要“上一页”、“下一页”的时候就不显示;
- 第一页的链接永远存在;
- 告知用户列表总数量和当前显示的数量(Amazon有些页面将数量显示在列表顶部);
- 不提供所有的页,上图中 400 页是极限,400 页之后的内容可以通过分类选择来缩小范围(同时给出提示)。
Flickr 照片列表的翻页
- “上一页”“下一页”永远显示,但不同情况显示不同样式;
- 按了“上一页”或“下一页”之后则边框加粗(成为重点),引导你继续往下点;
- 告知用户列表的总数量;
- 数量少得情况下,提供了“最后一页”的链接(图上没有);
- 可以访问到所有的页,可惜如上图所示超过一定的页码,显示上有问题(IE 和 FF 都这样)。
新浪文章留言部分的翻页
- 新浪评论部分的翻页,Ajax 可以拖动翻页(显摆用的);
- 永远提供“第一页”“最后一页”“上一页”“下一页”的链接,但是样式基本一致没有差别;
- 告知用户列表的总数量;
- 提供批量翻页(“上 10 页”)。
但是在新浪博客(新浪比较有代表性的新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以下相对比较粗糙的翻页:
新浪博客的翻页
- 给出了“最后一页”的链接,直接显示为“第 n 页”,如上图中的“第 7 页”;
- 在单个博客页面上的翻页,以“>>”作为下一页,而不是常见的“>”;
- 提供了批量翻页(“上 5 页”)。
淘宝商品列表的翻页
- 永远显示“上一页”“下一页”,并且状态和形状有区分;上一页使用率较低,所以设计的较小;
- 永远提供“第一页”“最后一页”的链接;
- 提供页面的跳转,但是默认值为当前页;
- 在列表的顶部右侧提供了一个简化的翻页,并且与底部的翻页设计一致。
小结
- 必须提供“上一页”和“下一页”的链接,并根据状态和使用率区分设计;
- 数据量大且更新快的情况下,并且当列表按照特定排序时,一定要提供返回“第一页”的链接;“最后一页”的链接根据访问情况而定;
- 突出当前页的数字,并且尽量使页码容易点击(不要紧紧地靠在一起),也不要一下子把所有页码都显示出来;
- 一般不需要在列表的上下都提供翻页,增加程序负担并且干扰视觉;淘宝列表顶部提供的简化的翻页想法不错,但不知道使用率如何;
- 批量翻页是无意义的(但是可以增加 PageView),可以通过优化页码排列来替代;比如在当前页的左右两侧各提供一定数量的页码;
- 对于“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链接,如果是在页码序列中显示,一般会附带显示第二页和最后第二页的链接,比如本文中的淘宝翻页的截图,显示为“1 2 … 96 97”。如果单独提供,可能视觉上会以为这不是页码序列的一部分,特别是最后一页的数字,用户可能没有概念;
- 对于用户比较熟悉的内容,或者用户自己的内容,尽量提供“最后一页”的链接,比如 Flickr 对于个人照片就是这样处理的(文中的翻页取自某个 tag 的照片)。
如果可以通过数据确定用户的行为是较为随意和没有目的性的浏览,那么提供多种方式的翻页很有必要,比如提供跳转到固定页码。比较理性的行为,不会使用直接跳转到某页,因为无法知道那里是什么。
Shark 在白鸦的那篇淘宝的体验文章中回复到“有些东西出现在页面上是有很长的故事的,不便多说了。”我想来想去,写本文并且截图只是看看这些公司在细节上面是怎么处理的、是否用心设计,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数据很重要,我曾经做过一个活动广告,点击率大约是 1%,后来在广告上增加了“点击查看详情”,并且采用默认的蓝色加下划线的链接形式,点击率提高到了 10% 左右。
来源:http://www.paidai.com/displaythread.php?boardid=18&topicid=2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