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O2O产品的可行性

3 评论 5598 浏览 17 收藏 7 分钟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他们公司想做一款家教类的产品,简单的说就是搭建一个家长和家教老师交易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满足彼此的需求。我觉得挺好的,我在上一篇博客中也讲到了自己非常看好这种将服务者与需求者连接起来的产品,而且无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家教老师在收入和教育水平上都属于比较高端的群体,对互联网产品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市场前景也很广,无论是哪一方的用户量都很大。

但是我朋友说他们老板已经把这个产品给砍掉了,最大的理由是担心如果用户通过他们这个平台找到家教老师后,以后很有可能就会通过电话与家教老师直接联系,而不再使用他们的产品了。产品刚上线,用户使用的理由是解决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当这个问题解决后用户就不再有使用这个产品的必要了。

朋友的话提醒了我,他们老板考虑的也是有道理的,也让我不禁感叹你做一款产品,有时候即便你考虑的已经很周密了,只要有一个疏漏就会对你的产品造成致命打击。但仔细一想似乎所有的O2O产品都会面临这个问题,顾客跟一个出租车司机结识后就可以跟这个司机建立长期联系,房主跟某个保洁阿姨结识后就会跟某个保洁阿姨一直保持联系,医生跟某个患者结识后就可以通过线下一直跟这个患者保持联系,车主跟代驾司机结识后也可以在线下与代驾司机保持联系。看似这样,其实不然,会不会出现用户使用一次就流失的情况要考虑到产品所面向用户群的实际情况。

第一是要考虑到服务者和需求者的时间是否对应,出租行业之所以没有出现上述所担心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时间不对应,雇主有需求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很可能正在载着别的客人,这样即便彼此有需求也难以达成交易,所以双方又要选择新的需求对象。

第二是服务时间的长短,这个因素跟前一个因素是紧紧联系彼此影响的,服务时间短且频繁就会很容易造成需求双方的时间不对应。

第三就要谈到需求者和服务者彼此的满意情况了,如果有一方不满意合作都会终结,那用户就会到平台中寻找他人。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会比较低,从平台的角度讲也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但在实际过程中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难免的。

当然我所说的这三点都是基于公平交易的前提下。

其实除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互联网产品的其他价值。提到这让我想起了最近非常火的外卖产品,各大外卖平台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公司加班挺频繁的,所以同事订外卖是常有的事,以前大家都是通过电话订购,最近在各大外卖网站的推广下都开始用起了外卖网站(又送东西又省钱这吸引力确实很大)。虽然现在外卖网站已经不搞活动了,但是大家还是依然选择用外卖网站,并不是因为用户习惯形成了,而是因为在外卖网站上可以轻松选择菜单,省去了沟通的成本,而且用户可以轻松的追踪订单状态。

虽然也是连接服务者和雇主但是互联网在这其中不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用户来说还有服务层面的益处。让用户在线下的行为变得更加简单,也对用户的利益有所保障。依照这个思路分析家教领域,从整个服务链条上看,一方面可以解决家长选择家教老师的苦恼,用户可以直接预约家教老师,另一方面其他用户可以查看家教老师的时间安排,以此来决定自己的预约时间,这样也就省去了沟通的成本,平台在这其中也可以做一些保障家教老师和孩子家长利益的事情。

地理位置是O2O服务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不幸的是地理位置也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地理位置会圈定一个范围限制住需求者和服务者,这样彼此的选择空间就有限。假如某一项服务过于依赖地理位置,且产品服务本身的差异性并不大,用户的需求就会由附近的提供商满足,典型的例子为送水和送煤气,而且此类服务单笔交易的过程非常短暂,现买现卖,所以互联网在这其中是很难有发挥空间的。如果服务的单笔交易数额较大,而且收益和付出都很大的话,那么地理位置的影响还会小一些,但最多也就扩大到一个城市。

胡乱写了一通,更多的是讨论O2O产品需求频次和可行性的问题,更准确的说是一个交易频次的问题,不能在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后用户就再也不回来了。O2O产品,用户与用户的行为最终是要在线下进行的,作为产品人要分析产品在某一项服务链条中所能参与的环节,调研产品的可行性。

O2O方向的产品有很多,本文中所写的只是指那些连接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的产品。

本文为作者马虎眼(微信账号:mahuyan)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让我对产品的可行性需求分析方面多了了解。本人一直也是做O2O产品的。特别文中说道产品在整个服务链套起到的作用,以及时间地域问题上都做了分析。 🙄

    来自云南 回复
  2. 学习了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