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秀社交产品的共性

0 评论 10549 浏览 4 收藏 7 分钟

许久不见,很是想念。最近忙公司的新项目,难得抽出时间来写一篇走心的文章,哈哈「走心」一词不仅适用于选秀节目,对于写作也是必备的态度。

社区、社群、社交

PC时代的社区概念在我们心中是BBS或UGC形态,论坛即社区。搜索引擎成为社区的主要流量入口,有明显的阶级关 系,运营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过滤核心用户,发展壮大社群组织。每个组织又被论坛的不同版块划分为相应的小群体,比如一个体育论坛可能分为足球版块、篮球版块、赛车版块等,每个分版由运营人员–版主–用户三个层次构成社群。

在论坛里,用户的社交行为很单一,依据用户积分、发帖数、关注好友、在线时长的不同限制了用户的操作,发帖、顶帖、站内信、点赞等互动方式是高级用户在特定版块才能享有的权限,这一切规则都阻碍了信息的流动,社区网络被产品形态切割为独立的盒子,产品的形态让用户大部分时间活跃于垂直版块,用户群不容易产生交集,一定程度上内容的好坏决定了论坛的用户活跃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区趋向于自由化、垂直化、去中心化,一个APP就是一个社区。

以前用户习惯于在web端访问淘宝购物,对商品的选择更多依赖于评价体系、类目、搜索,如今更多的人选择先相信社区里熟人的建议,举例如美丽说、蘑菇街、豆瓣东西、微博、pinterest,比起自己去购物平台直接购买商品,他们还是更信赖社交关系,因为社交关系带给人们安全感。

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发微信、看新闻,不再受到空间、场所的限制,社群的价值也被重新定义,美拍、大姨妈聚合了女性用户群体,豆瓣聚合了文艺青年,YY、9158聚合了大量屌丝,大而全的社区将不再受到追捧,垂直化的产品反而能留存住用户。

综上所述,社区是场所,社区包含社群,而社群在社区里的行为被定义为社交。社群和社群并一定有社交关系,比如微博上的明星、医生是两个社群,共存于微博但是不一定互相关注。

这里讲的社交产品涵盖国内外的产品,主要以移动端为主。要说明的是,一个优秀的社交产品不等同于成功的产品,毕竟赚到钱了才算真正完成产品的使命。它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亮点,值得写出来深入研究。

1) 工具属性

代表产品:instagram  美拍 NICE

一个APP两三个月用户数突破百万、融资千万,过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泡沫是有但别总吹它,不然后果很严重,移动互联网依然是内容为王,工具横行的时代。上面三个产品都契合了女性用户的需求,即把图片、视频二次加工变成大片,呈现更美的画面。操作流程上力求极简,拍照-滤镜-发布-分享瞬间完成,通过社交网络的分享激发更多互动。

2) 关系链

代表产品:twitter、微博

Twitter创造了Follow机制,微博将粉丝文化引入中国,然而小米却把粉丝文化发扬光大…用户关注后形成了社交关系,互相关注强化了社交关系。另一个角度,不论是twitter还是微博,它们共同特点是加速了信息的流转,聚焦于内容,从而聚集兴趣用户。“@”连接了用户和用户,让内容成为一种载体;“#”则生成了话题,通过聚焦话题,让更多的兴趣用户增加互动性,创造用户活跃的话题点。“@”和“#”让非关注用户间形成联系促进用户活跃。

3) 公共区域

代表产品:Pinterest 、知乎

好的社交产品一定存在公共区域,这个区域相当于一个传播中枢。Pin的图钉板和知乎的收藏夹都是把单一的信息单元组合成合辑,不同用户将内容打包,周而复始的更新内容。合辑被同好用户关注,这些用户讨论、分享合辑,促进内容曝光。持续的提醒机制,让用户养成消费习惯。公共区域在每个产品的展现形态不一,但目的相同,形成产品内的订阅。另外,通过标签了解用户画像,用大数据挖掘用户的使用行为,可以更好地推荐内容。

4) LBS

代表产品:微信、陌陌

LBS让距离和空间融入社交活动中,据相关数据显示距离越近,用户深层次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大,安全感越强,这最后增加了可能性。说的不是约炮……

5)生命周期

总之,好的社交产品或是内容类产品,必然逃不过内容流转的规律,也要符合内容消费的生命周期即内容生产-内容发现(查找)-内容消费-内容管理-内容分享。

本文由留初三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