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高之认识论篇:什么是设计?

0 评论 2667 浏览 3 收藏 13 分钟

老生常谈,并且似乎是自然而然大家都懂的东西,实际并非如此,现实中,很多人仍然对它缺乏认识。或者偏执的认识,这里重复提到,也是最近遇到一系列的实施问题的发现和总结。

首先,我不指望用户能懂设计,但希望决策者能对设计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以便你更好的发挥和利用其价值。也是个人对设计的进一步的认识总结。

第一,设计不是美术,设计必然面对用户。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诉求,设计是满足诉求,而非仅仅满足用户眼福。更不是艺术般的宣泄。

这就是说,设计不只是好看(好看只是有效的附加体验,可以令体验更加完美舒适,注意,说到这里,并不是说好看就没有价值),而是好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形态(方式和形态从物质、行为到目标到心理)。

说到这里,因为常常,我的上司和同事都一再提醒我,设计一定要冲击,要漂亮,并把它作为评判优劣的十分重要标准,在上面花费了巨大的成本。(会议,表决,讨论等等)只要美上通不过,其他的努力都是白搭。所以说,不要把对设计的职位的认识还停留在美术的阶段。

也许你认为我对设计的定义拔的太高,但是,也许这是我认为最为准确的描述,有人说设计是在解决问题,其实最初的这种概念是很有价值的,今天看起来,仍然不会错,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仍然是很复杂的内容。设计的层面曾经被 norman分为三个,但今天看来,并不能说明这三个层面谁高谁底,解决的问题涵盖了这几个层面,多维度的引起用户共鸣,这就是解决问题的高境界。

对产品而言,没有凭空的美,只有复合体验提升的美。美是产品满足用户诉求后用户心理对其的褒奖。所以,用户说你产品很舒服,很美,其实可能是夸奖你的体验。反之,如果用户抱怨或者愤怒的说你的产品很丑,没感觉,不美,可能也是他对产品用户体验上的负面效应的交汇,而非是你的图形美感真的很差,因为用户无法准确描述哪里不对,也不知道什么是体验,最能表达和描述的就是感官。

在一次部门的会议上,市场部请来了几个目标用户进行类似访谈节目的小型会议,当我的上司努力的试图调查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风格的视觉时,我已经觉得这些问题毫无意义了。结果也肯定是什么也得不到,令我感到兴奋的是,用户首先都明确表态了,不会因为美而被吸引成为用户。他们使用一个产品,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需求,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亮点。

我为了向上司证明一直以来我的观点,我问了用户一个可笑的问题:“对你来说,一个好看却使用起来不怎么方便的产品,和一个在细节和用户角度设计很细腻但视觉平淡的产品,你更喜欢二者中的哪个?”

回答出乎我意料:“我要既好用又好看的产品,好看就是好用,美和好用不矛盾”

我先是愕然,接着就惭愧了,因为我低估了用户的认识,去揣测他认为的美,然后问自己都觉得荒谬的问题。其实很显然,他对美的理解在设计层面及用户角度是准确无误的,因为好用所以美,因为吻合期望所以很美。谁不期待那样的产品呢?乔布斯做到了。

尽管我的上司依然坚持着他对美的理解:视觉冲击力,眼前一亮,很有个性。但是我认为,社区类型的产品,这些标准显然是方向性的错误。

尽管我辩驳多余的视觉会给本来关系复杂的任务增加更多的认知负担,产品的气质也不是单纯的图形可以解决。但大家都依然迷信第一感觉。其实大家在真实情况下也并不喜欢长期使用冲击力强的东西,但仍然假想这可以吸引用户,你了解用户吗?

第二,设计是有依据和评判标准的。

设计不同的产品,有具体的环境、用户、目标的约束,这些就构成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标准,而这些原则是因产品不同而不同的,并且是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即便这些依据和标准都不是十分科学论证的、可量化的。

举个例子,做google和做sohu门户,所遵循的设计依据肯定不一样,

甚至视觉上设计的依据也不相同,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它需要展现给用户什么样的”气质”和特征。当然除非某些通用的原则外。

再如,设计一把电钻,和设计一款等离子电视,所遵循的依据又是千差万别。电钻首先考虑的人机工学上的要素,要注意怎样能更好使力,更好的把握方向,更好的触感和很好的安全性,至于视觉上的好看,那还是平淡点好。我不希望一来就让人看到我这有一把电钻。

评判标准是对设计决策进行评估和取舍的过程。设计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有相对可靠的评判标准。并且是可控制的。否则设计就是胡闹,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评判标准是一个设计需求产生时就自然产生的,比如奥运场馆建设的设计招标,在标书上都明确标注了设计期望和基本原则,我们设计产品同理。对我们而言,没有对象的设计,看不到用户,设计需求又不明确,设计自然就一团糟。

评判标准是一个合格产品经理的必需能力。面对不同定位的产品,需要制定一个评判的范畴和条件,这点可以事先告知设计师,设计师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要点,并用设计来阐述。而设计师角度,需要在这些形色的约束和标准中找到设计的机遇。最大可能的表现出合适的设计。

评判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工作的方向性,效率及对设计的可控性。避免浪费巨大的成本最后还是一片茫然。好的评判标准有益于产品,否则反之贻害无穷。

第二,设计是感性和理性交织的。

任何哪个领域的设计,自从被冠以设计之名后,都和理性有关,可以这么说,因为用户而理性,因为使用逻辑而理性,因为实现以及合理性而理性。因为成本而理性,因为市场…

设计的独特之处是,设计师可以在两个领域游刃有余的切换,一般情况下,前期分析工作和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都是理性的,如果有专门人员做好那就要省很多力,只需获取信息来参考设计。而中间的转化信息及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具体的低保真模型)工作是很感性的,积累感性的认识,激发灵感和创新的思想,这里谈到的创新很小,甚至可以是一个图形处理的技巧也算,只要切合主题。在高保真原型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再介入理性以免太自由而迷失了方向。

视觉设计包含静态图形和动态的图形元素,也包含视觉可察觉的交互行为关系。因此视觉设计是互联网产品体验的很重要部分。

记得Carl liu曾经把设计描述为近观和远观重复迭代的过程,我们经常要两个角度审视我们的设计。感性的来自我们自身,理性的来自用户和环境。

第三,设计的成功不是追求完美,而是选择最适合自身产品的和节奏的设计。

设计的重点就是要永远记住本阶段的重点,解决阶段性的问题,美国著名的青蛙设计,仍然奉守这样的信条。实际上,基于现成的资源,环境和时间,在迅速变化的互联网上,能作好最重要的都十分了不起了。因此这点尤为重要。怎样用合理的资源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设计管理之初,当做好战略规划后,具体的实施设计应该就是永远记住今天的重点,解决阶段性的问题。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的,apple的神话也如此。我们需要时间和岁月的积累来修缮、逐渐完美。

创业需要有节奏,产品也要有自己的节奏,一步到位的产品,一定没有竞争力。也根本不存在。

所以,一般意义上,比较混沌的CEO,就越对设计的细节的完美十分的苛求,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方向。浪费了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源和成本。

第四,设计不是魔法师手中的魔棒,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设计不是救命药方,你越不诚实,越投机,你对设计的失望就越大。

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点早已被广为追捧,但是,如果你不懂设计,即使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在你身边,依然对你的事业没什么很大的帮助。你越想投机取巧,越想暗渡陈仓,你就越得不偿失。诚实的打造你的产品,完善你的产品和服务,正确的使用设计,可以事半功倍。否则,你终会认为设计是一纸谎言,失望至极。

第五,大设计和小设计

大设计和小设计,始终是需要反复去权衡设计的尺度。大设计大成功,小设计,小改进,不要觉得哪个重要,需要用哪个就用哪个,大设计是战略,小设计是实施细节,如果产品始终不能让用户满意,一定要思考设计的问题。

有人说北京奥运五福娃的设计很失败,我却认为他是极大的成功的设计。他考虑的不再仅仅是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涵盖了文化,商业运营,心理学、消费及中国奥运策略上的方方面面。尽管在国内很多民众对图案色彩甚至形态的不满,但五福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将十分深远。

来自:JARYBOX     http://jary.findesign.cn/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