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san T1 的设计价值观
「……偶尔你会在商场和超市疑惑为什么需要从 A 到 Z 看上去没差别的东西中选一个,或者辨认一个产品的描述和广告到底在说什么,这些质疑的间隙就是 T1 诞生的意义。」——Hi-iD《意义的危机,以及 Smartisan T1》
Smartisan T1 智能手机和 Smartisan OS 一样,都是对产品本质的拷问和沉思。我们知道商品的属性是大众消费品的应有之义。这种商品属性在让产品大规模制造和消费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必然会影响甚至减损产品作为一种优良用品的属性。换句话说,商品的逻辑和用品的逻辑在底层价值观上的悖论,致使传统手机厂商和他们的产品在制造、宣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往往会身不由己的倾向于制造一个成功的商品,这意味着很多细小但是关键的设计推敲往往会让步于商品逻辑,继而以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为决策原则。
Smartisan T1 尝试寻求不同的设计价值观和造物观,在逻辑上首先追求的必须是一个优良的用品,随后是它的商品属性。正是对「完美事物」的强迫症一般的追求,流淌在 Smartisan 血管中的是造物的热忱(工匠精神),我们希望一部好的智能手机首先是在尺度、比例、材质和细节上都要尽量接近完美。那如何设计一部(几乎)完美的智能手机?
Simplicity is hidden complexity/简约,源自隐藏的精密
没有为了引人注目而选择奇特的造型,T1 的基本样式就是一个明快周正、比例适度的圆角矩形盒子,这个盒子的结构逻辑和布局亦是几乎完美的对称。这里没有什么所谓风格选择的问题,我们想做的是让事物是它本该是的样子,让各种特征、细节在其该在的位置上。这些说来极其简单的设计原则的背后,是高度复杂的元器件堆叠和机构设计,网上有许多拆机报告都被 T1 内部的复杂精密所震惊。
通常来说,某些设计风格的选择是为了达成一种视觉上的「精致感」,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一些手段去削减、消弭大量生产制造阶段因公差带来的粗糙感。例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产品上看到俗称的「美工槽」,就是特意在相邻零部件之间预留的一个明显的沟槽,这样做可使得两个相邻零部件即使在装配上没有完美对齐时也不至于那么显眼。又或者如 iPhone4 和很多有着三明治结构的设计那样,故意在相邻部件之间设计一个断差、台阶,用以规避零部件衔接平整度的挑战。T1 没有选择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想追求一个绝对的「精致感」,这个看起来有些拙笨的做法给生产带来的挑战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但是这种设计选择所达成的极简感受是任何貌似「聪明」的设计技巧所无法达到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克服一些自然法则去达到理想中的简洁和精致,例如我们都知道的表面张力。正如你观察杯子里的水平面,在水平面的靠近边缘处会微微翘曲附着于杯子的内壁。T1 的主要的构成部件-中框,是由含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加上不锈钢内部结构框架制成,中框的表面具有油漆喷涂,然而表面张力会让油漆在部件边缘处堆积而产生「厚边」的现象,这也往往是许多塑料制品显得廉价和不整洁的原因。对此我们选择了一种繁琐的制程去达到一个完美的平整表面:首先注塑出稍宽于最终尺寸需要的毛坯件,在喷漆之后使用 CNC(即数控机床的)加工方式切削去除多余部分。
老罗在 5/20 发布会简单的提到过 Smartisan T1 在听筒和正面摄像头的设计创新。为了追求一个恰到好处的简洁观感,我们将距离和环境光传感器集成到听筒细节中,这个变化既是创新的也是充满挑战的,与此同时前置摄像头被安置在跑道形听筒细节的左侧,两者在水平方向上呈完美对齐,并且有着一样的高度尺寸。最后的结果常常引发一种赞叹:「原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啊,怎么以前没想到,其他厂商没做到呢?」
在白色版本的 T1 上面,这个恰当自如的细节更加凸显它的简洁、精致。
Imperfect is just Perfect /不完美,才最完美
众所周知 Smartisan T1 是一个严格完美对称的设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应该说 T1 在数理、数学意义上并不是完完全全对称。有若干本应该对称的细节有设计上特意的修正,这种修正完全不是因为做不到数字上的一致,而是因为产品的最终受众是人,作为人类我们感知中的完美往往不是数理逻辑上的完美,我们求的一个最终感知上的「完美」。
首先 T1 的显示屏在高度上并不对齐产品的水平中线,就是说 T1 的额头和下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差了多少呢,差了 1 毫米,下巴比额头要大 1 毫米。然而从感知上我们并没有觉察这种「不完美」,反而认为是「完美对称」的。这里根本原因就在于 T1 的实体按键将显示屏下方的这个矩形做了一个视觉上的分割,使之看起来比实质上要更「扁」。而显示屏上方的区域只有一个小小的听筒细节,视觉上去感受比较这两个矩形的时候,在不做任何修正的情况下,就是说在数理上的完全对称一致的时候,看起来是不对称的。所以真正的完美是在作为人类的我们来说,恰恰不一定是完美的。
这里还要再提到我们的听筒细节,这是将我们的听筒细节放大若干倍的效果。你可以看到这三行开孔,按常理来说这些小孔的直径应该是完全一致的,都应该是直径 0.33 毫米,但是最后这两个小孔,就是最靠近跑道形状的传感器镜片的这两个,是稍微缩小了一点,其直径是 0.30 毫米,个中的原因也是因为不做调整的话,此处看起来会很局促不自然,视觉上并不完美。
再有 T1 的耳机开孔和电源键都是圆形,位置上也是对称的,但是在物理大小上是不一样的,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法做到一样的直径,只是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感知上的大小一致。
The essence of flat is super curved/平坦的本质,是极致的曲面
此处的解释会变得比较专业,首先我们来谈谈感知性的设计,同这个「感知性的设计」相对的就是「风格化的设计」。所谓感知性的设计就是基于受者对器物自然呈现状态的敏锐感受和尊重,用最少的设计干扰去达成一个最自然和谐的设计结果,这就是 3D 打磨的玻璃背面未被提到的设计意图。选择 3D 打磨的玻璃这样的制造工艺当然不是单纯的 because we can,也非钱多人傻。先来对比一下,iPhone 4 的后盖玻璃是纯平的,反光是纯直线的,到玻璃边界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斩钉截铁的中断,精密之余有很坚硬和理性的感受。Smartisan T1 的 3d 玻璃在曲面变化幅度上是非常微小的,从高点到低点的落差只有 0.25mm,这种微妙的曲面变化更类似自然界的表面张力,而非一种人工的或刻意的塑造,这就让它远离了一种明显的人为选择的造型风格,进而提供一种更自然温暖的直觉感知。润泽、温润是很多人看到 T1 的背面会想到的形容词,这种润泽也让人联想到古玩的包浆,所带来具历史感和人文气息的体验。
同样的这种感知性的设计也出现在充电器的一个小小的圆角的选择上。通常在塑胶制品上硬朗的边界可以宣告一种精密感和品质感,这也是我们常常在 Apple 的充电器上看到的那样,一个非常尖锐甚至锋利的边缘,以至于在手中它给人有一种危险性。我们不喜欢这种危险性,可是也不希望增加过大的圆角而丧失精密感,所以在设计的推敲过程中,制作了很多模型去找到一个平衡,这种平衡就是可以在 T1 的充电器上看到的,一个 R0.2 毫米的圆角。这个细微的圆角既消除了过于锋利带来的危险性,同时又保持了极简的形态和精密感,在感知上是一个绝佳的平衡状态。
Uncomfortable is the new comfortable/不适感,带来了全新的舒适
当你拿着 Smartisan T1 的 micro USB 线缆的时候,你会意外的发现这个插头的正反面有着一凹一凸的球形表面,而这个表面特征在手中的触感是很有意思的,持握的时候,当食指贴于凸起而拇指肚在和凹陷面的时候是一种最自然舒适的状态,这里面无关乎你的种族、文化、和知识背景,这是我们身体对外界触感刺激的自然反应。所以当你将插头反过来,以不正确的方向持握,这个设计特征产生的不舒适的触感反馈,可以让你做出直觉的应激反应,下意识的把它调整到正确的方向。因为我们的 micro USB 插头有着如此直觉、有效的辨识性,我们在 Smartisan T1 手机这端的 micro USB 开口,就可以设计成一个完美的圆角矩形,而不用像大多数安卓手机那样,通过一个异形来让使用者辨识方向。
The Pride and Joy of an Artisan/喜悦的封装与还原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断思考:究竟以何种面目和方式呈现我们精心制作的用品。我们认为包装就是一段凝固的体验。而对于 Smartisan T1,像之前谈到的,有着诸多沉浸式微小的细节,需要在一种凝息屏气的专注状态下才更能够欣赏到这些细节,所以 T1 的包装的气氛是宁静的,让人慢下来,静下心来在体验上层层推进去感受每一个局部和细节。首先盒子打开时候的下落时间,其实和盒子上下两部分的配合紧密程度以及内容物的重量有关,这下落速度是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尝试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最终的结果是既不太慢,也不会太急促。
打开盖子呈现的 T1 手机和平面设计都是反复推敲的结果,呈现舒适而精致的平衡感。如果你不急于把玩手机,拿开这一层,你不会像通常打开一个手机包装那样立即看到一堆附件。我们在此处特地增加了一个盖子,并且有一个精致的标题和恰当的提手。这种仪式感的设计是为了让受者稍作停顿,仿佛是从一个乐章进入下一个乐章之间的短暂静默,然后才可以欣赏到精心编排的附件,此处包装不再只是一个保护收纳的意义,而更像是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作品。而上下对称的设计原则和 T1 的整体的设计也是高度契合的。正如我们对待手机的每一处细节,我们也精心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附件,给他们呼吸的空间,并尽量去呈现各自的美。
值得一提包装盒的纸张来自英国的 James Cropper,一家创立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历史悠久的造纸公司,不是这个原因让我们选择了这个纸张,而是正是他们制造的黑色卡纸有着令人愉悦的触感,同时也不会因为触感丰富而显得(北京话叫)Rua(二声)。
至此在 T1 的设计上,我们到达了美妙旅途的终点,我们希望对于受众却是喜悦体验的起点。
作者: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副总裁李剑叶
来源:极客公园
基础的东西做不好,这些没人注意到的小细节有什么用?
电话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这帮人练葵花宝典已经走火入魔了。
产品——艺术品,两者能随便牵强等同起来吗?产品需要用放大镜来鉴别细节吗?
还在炒回锅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