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驾驶场景中会不会出现“子弹微信”?
在车内使用社交产品是一个低频的应用,但是目前通过手机来在车内进行社交的行为严重的影响着道路安全。在车内能够提供有效、安全的社交服务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由于用户所在环境的特殊性,车载产品的上线周、容错性、安全性、产品迭代过程与消费电子类产品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车载应用千篇一律的是导航、音乐、电话这三大件,车内社交场景的探索非常有限。
随着语音识别、HUD等技术在车内的普及,驾驶员有机会在更少分神的前提下,来完成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不需要考虑非驾驶员,她们最爱手机)。
很多驾驶员应该经历过下面的场景:
- 在高速路上前方的车辆突然放慢速度,只能变道超车,路过时发现对方正在打电话;
- 在红绿灯路口,绿灯已经变亮,可是前方车辆纹丝不动,按几次喇叭才起步,大多数情况,司机不是睡着了,而是正在忙碌的翻看朋友圈。
- 正在堵车,前方驾驶员似乎时不时的离线,总是不在驾驶状态,或得你往前一凑就看到他可能正在回复微信。
马化腾说:“如果在路上还在不停刷朋友圈,会影响安全。”
张小龙团队:“用户在开车的时候该不该用微信?”
虽然微信目前还没有车载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用户对的手机依赖,以及不同人群对驾驶安全的理解有巨大差异,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正在用最危险的方式,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在使用社交服务。
对于普通驾驶员,平均每天在车内的时间少于三十分钟。在车内用户大多数的时间在驾驶状态,非驾驶状态用户在车内有几种情况,上车时、堵车时、暂时停车等人、停车回家。在车内使用社交产品是一个低频的应用,但是目前通过手机来在车内进行社交的行为严重的影响着道路安全。在车内能够提供有效、安全的社交服务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一、在驾驶场景的社交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1.1 关系链的复杂度
在互联网提供的社交服务中,有微信为代表的熟人社交服务、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服务。
陌生人相对熟人社交的产品而言,用户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去沟通交流,而这对于驾驶员而言注意力与思考的代价过高。即使在微信中动辄数百的联系人,几个社群信息所需要的压力都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驾驶过程中,熟人的关系链需要被压缩的更简单,主要是父母、妻子,上司以及将要拜访目的地联系人等非常有限的人群。
1.2 用户社交方式
驾驶员的社交方式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比如驾驶员主动告诉目的地联系人自己已经出发了,预计何时到达,或者父母想知道驾驶员到哪儿了,驾驶员授权车辆位置信息。
1.3 用户沟通方式
驾驶员的沟通可以分为实时交流与非实时交流,作为典型的被动接收实时交流方式,响应电话对大多数人而言面临着未知问题的临场应变,是有很大负担;
短信作为一种非实时的交流方式,可以拖延,可以慢慢思考再回复,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没有压迫感的交流方式;对于驾驶过程中的交流而言,要以驾驶员为核心,由驾驶员主导交流的节奏。
1.4 社群服务
驾驶状态的交流我们只讨论一对一的社交关系,对于一对多的关系我们归结为车车通信或者团队,通常一辆车只能在一个队伍中。
二、目前在汽车上提供社交服务现状态
- 破解微信通信协议,结合语音重新定义交互方式,甚至有直接移植PC/PAD版本的微信到车机上去。
- 汽车品牌或汽车品牌的服务商从零开始建立的车辆社交产品。
移值或者破解微信通信协议的方式,由于每次启动汽车之后,用户需要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码授权,才能登录,下载同步微信关系链,同步聊天记录,整个过程过于复杂,不太适合用户上车即走的习惯;
即使用户每次扫码登录,来自微信的消息内容也过多且不分主次,社交服务的体验极差,只能说功能上可用,但习惯手机操作体验的用户几乎是不能接受这种形态的产品的;
同时,由于破解接口带来的商业风险是汽车厂商无法接受的,因此不会成为主主流。
汽车品牌从零开始建立的车辆社交产品,有像小马立行的车聊代表的车主与车主之间社交,也有汽车品牌绑定在自己车型上的社交软件。这类产品主要的问题是受众小,场景不清晰。
马化腾说:“微信团队正在考虑,能不能提供一套纯语音的交互接口,如果能做得到,就正式的提供给大家。”
三、假如微信团队会提供一套用于车载的产品,那我们想象中的产品会是怎么样的?
3.1 登录登出管理
- 用户第一次登录,类似与桌面微信的登录,需要进行扫码认证。
- 除了用户第一次登录,驾驶员以后进入该车辆,微信帐号将自动登录成功,当用户离开车辆后,微信自动离线。从技术实现的角度需要手机与车机蓝牙/NFC关联,结合汽车GPS与手机GPS位置信息来完成。
3.2 关系链管理
- 驾驶员的常用稳定关系链,在第一次登录后需要进行设置,同时对关系链中联系人与驾驶员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
- 根据用户行程、目的地,或者联系人双方的日程安排确定当前关注的关系链。
- 屏蔽群聊信息。
3.3 聊天
- 每次使用车载聊天服务时,第一条留言是否播报需要由驾驶员决定,以确保车内场景适合收听当前联系人信息。
- 需要将联系人的昵称或者备注、与车主的关系、文字留言都以语音的方式进行播报,确保司机不需要看屏幕。
- 用户可以随时回复当时正在收听的用户,语音回复的过程需要简单。比如:老婆说你几点回来? 语音回复:请告诉她,我8点到。请告诉她就是打断词。
- 用户主动发起留言时,用户可以利用关系链中的附助信息找到联系人。比如: 告诉我老婆,我今天晚上九点回家。软件需要有能力找到老婆所对应的联系人。
- 头像和昵称如果可能,可以显示在HUD上。
3.4 关系链的其它应用
微信的地位如此不可动摇,是因为作为最主流的社交形式,它基本上有最完整的社交关系链。过去我们的关系链是电话本,但是今天我们电话本里面可能有1000人,但微信里面联系人可能已经是2000,去新建一套关系链,去学习一套新的交流工具非常困难。借助于微信的关系链,在车内还可能有哪些社交活动呢?
- 当车辆也是关系链的一部分时,用户可以在上车之前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到车里面。
- 用户会在出发前确定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并将位置到车辆。
- 车辆上产生的内容可以分享到亲密的联系人或者自己的微信。当停车之后内容可能再分享到朋友圈。
- 通过熟人关系链快速建立起出行社群,并管理车队,同步车辆之间的信息。
四、假如微信团队不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有没有办法实现?
按微信推动平台化产品的思维,车内的服务要完整、好用的提供给驾驶员,需要车辆的各种服务与配置都达到标准化,这在短期内车厂要完整实现其实存在重重困难。
汽车厂商可以利用微信目前开放的能力,结合车机的功能来完成产品的落地。
具体的产品与技术,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本文由 @updatedb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支持这个方向的思考,很不错哦
驾驶过程本来就不应该看分散注意力看微信,你现在还在在错的方向上研究,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看到这种文章真想骂人。
最近微信相框升级了,基本上解决思路和车载是一样的。独立的帐号,重新添加有限好友,只支持视频。我想车里面应该也是一样的。只是视频可能被成语音电话更合适吧。
请问能否转载?
如果要转的话应该早转了吧…..我刚看到
现代人,最缺的一样东西,就是专注。总是被打扰,或主观打断,现在还要发明持续打断的交互应用。
在不需要打扰是不被打扰,在需要提醒时恰当提醒才是人类的需要。
另外,在人有紧急情况时,智通识别机主呼救等危险语音,第一时间向报警平台传达警情
开发出微信秘书模式,利用蓝牙耳机或者免提进行语音操控,解放双手和眼睛 智能识别机主的声音,可选择性播报微微消息,回复微信消息
需要技术支撑,不过呼喊报警这事可以在其他地方考虑。
觉得在车上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社交体验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想法,但是实际在驾驶过程中,是需要司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分散太多精力在社交体验,驾驶人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尤其现在车辆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如果现在市面过程还提供出可在驾驶中使用的社交体验产品,驾驶人更多沉迷于驾驶过程中的社交体检产品,会不会引起更多的交通事故呢?
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提供有效社交服务。
如果不提供用户就会使用手机,这更加不安全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