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产品升级后越来越烂?
最近体验了几个经常使用的产品的最新版本,包括:google reader、新浪微博、echofon等。发觉对大部分产品而言,新产品意味着比老版本的产品拥有更多无用的功能、更炫但更华而不实的界面、更复杂的操作体验、更差的性能、更多的bug等等。当然最近google reader新版本功能相对老版倒是更少,但改版后,依然受到了一堆人的痛骂。
为何一些原本简单易用的产品在经过几轮升级后,会变得如此垃圾呢?为何那么多的产品中,经过升级后能够越来越好的产品或服务极其缺少呢?
一个产品之所以能够称其为好产品首先决定于产品的愿景目标,其次是产品设计的核心设计理念,最后才是产品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在某个阶段做一个好产品相对容易,只需要产品提供的核心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可以了,但要在一次一次的版本更新中,持续不断是做出与时俱进的好产品就很难,尤其是面临各种变化和诱惑:产品战略的变化、产品团队的变化、用户的变化、竞争态势的变化等等,以及在变化过程中的各种诱惑。这些变化和诱惑都可能导致产品升级过程中产品愿景目标、核心设计理念、细节设计的变化,最终导致产品升级的失败。
产品战略的变化:
公司整体产品战略的变化,可能导致某个产品在公司地位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战略、定位、策略等,而这种变化对某个产品的影响可能是致命性。以Google Reader为例,Google近期的社会化的战略重点是Google+,因此Google Reader、Gmail等所有的产品都必须围绕与Google+整合进行调整。这样导致在 Reader的改版中,对社会化分享进行了较大调整。为了产品间所谓的协同效应,毁掉了多少产品的美好未来。
产品团队的变化:
原有负责产品的人离职或不再负责,所谓“不破不立”,新人总有否定并推倒原有产品设计的冲动,这样方能体现自己工作的价值,而且新人对产品的愿景、设计理念大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论,因此在做新一版本的产品设计时候会采用自己的方法论去重构产品,因此尽管只是老版本的升级版本,但产品团队、设计理念都早已变化。
与产品团队相关的还包括新人能力、对产品的感情、热情等方面的原因。
目标用户的变化:
随着用户数的快速增加,用户群也随之裂变,各类用户提出了貌似合理的形形色色需求。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需求,产品不断新增功能,产品越来越臃肿。同时由于市场的成熟及竞争态势的变化,目标用户群的选择不再单一,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值也有所变化。原有衡量优秀产品的标准可能也已变化,在此情况下,所有产品升级都面临如此的挑战:变还是不变,怎样变?怎样与时俱进?怎样均衡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值?
竞争态势的变化:
由于竞争对手的杀入,尤其是竞争对手推出了颇具竞争力的类似产品,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产品的重点不再是关注怎样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再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和独有风格继续发展,而是在关注竞争对手在做什么然后相互山寨,匆忙之下推出一个又一个与竞争对手大同小异的新版本,最终产品变成了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垃圾。
成功的副作用:
即便是同样的产品团队,在老版本大获成功后,新版本与老版本在品质上可能也是相去甚远。原因有很多,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在老版本时候,由于资源相对有限,不允许团队有太多想法,因此必须抵御住各种诱惑,专注于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另外由于团队成员都对成功有极度的饥饿感,大家还持有对产品的热情及共同目标。
成功后,资源不再是最大问题,因资源、时间、资金等因素压抑许久的各种“伟大思想”呼之欲出,顿觉所有的方向都是机会,都是为竞争对手筑起的竞争壁垒。专一、简洁成了保守者的代名词,平台化、多元化、一站式成了新的团队术语。
以前版本的大获成功,在我们这个成王败寇为唯一标准的国度,成功掩盖了团队所有的问题,公司资源无限倾斜,领导者的欲望也急剧膨胀,而团队目标不再单一,成功的欲望及热情不再象以前那样强烈。团队拥有和被赋予更多的期望、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承诺、更多的内耗、更多的混乱,最终果实是更烂的产品。此类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成功的副作用”。
无答案的问答
怎样避免产品升级后越来越垃圾的陷阱呢,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以上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度的把控问题,同样的道理在不同的场景下讲对错就不一样。
因此最核心的问题实际上在于怎样在产品目标、团队能力、团队欲望、节奏之间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与时俱进,这样方能应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一个团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更大成功更需要对目标无比的专注、对团队能力清醒的认识、对欲望的有效把控以及合理的节奏感。
来源:http://www.yeeach.com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