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怎样高效拆分业务?试试三维一体模型
俗话说,不懂业务的设计不是好开发。当然,懂业务之后最好也要学会拆业务,毕竟拆拆拆之后你会发现,啊!原来这玩意也不是那么复杂。所以,借助此文跟广大设计同胞聊聊业务到底可以怎么“拆”。
一、聊聊递进、包含、并列
递进是指能够表示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并且有一定逻辑的深入演变。通俗来说,就是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演变过程。如果把这两个事物当作端点A、B,递进则是改变A属性并融合B属性的过程。
包含是个体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叫子集关系。假若A为集合,B为组成该集合的个体,那么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两个物体在平面或空间内,不分主次的并排摆列,我们称为并列。在《史记》中对并列的记载为:盖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或子、男、附庸,表明“并列”用于对个体之间的独立、平等、共存关系描述。
二、简述三维一体
在二维空间中,两条非重叠的线可以构成一个面。但是在三维空间里,需要叠加不同的面才能构成一个“体”。“并列”和“包含”是事物在平面维度内的横向拓展,对应x、y轴,“递进”是平面在空间维度内的无限演变和延伸,对应z轴,这三个维度的关系便可以构成一个“体”。
三、换一个角度思考
当说起点、线、面、体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能说道: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当然,这是一种常见的正向思维模式,因为大部分人更习惯“由分散到集中”、“由个体到集体”的模式。
如果以去中心化模式去思考的话,则变为:体切割成面,面包含无数条线,线由多个独立共存的点排列而成。而这种思维可帮助大家按照不同维度去拆分复杂问题。俗话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是这么个道理。
四、怎样处理繁杂信息
以电影为例,大部分影片以地点、时间、人物变化等作为单一坐标来推进剧情发展,这些影片演绎的事件大多处于同一空间维度内,因此我们将这些事件称为平面维度信息。大脑只需通过视觉和听觉来理清前后逻辑关系,变可以处理这些平面信息。
但是,部分已经突破二维场景的影片则让人捉摸不透,就像盗梦空间,因为影片包含了众多复杂的虚实空间交换与空间叠加,这让观者仅通过视听来理清剧情发展并判断现实与梦境似乎有点困难。
在此以盗梦空间为例,用“三维一体”模型来分解复杂问题。
把这部电影看作一个“体”,由现实和梦境组成。而现实只有一面,我们剥离出底层来承载现实情景里的故事发展。而梦境则存在不确定因素,所以将“体”切分为一个现实层和多个梦境层,不同层由不同平面承载。
(1)以剧情推进来将电影分切为六大部分:开始、引线、组建团队、事前准备、开始行动、结束。这六个独立的部分互为并列关系,在同一平面共存。
(2)每个部分包含不同的故事情节与事件,以事件为个体单位对这六个部分进行拆分。
(3)不同部分内的事件包含的空间场景不同,有现实场景和对应衍生出的梦境,我们根据衍生梦境的层次来划分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在纵深上对故事进行拆分。这样更利于理清整条故事线,以及各部分所穿插的虚、实场景。
从剧情关联角度来说,具有复杂剧情的部分也可以单独成“体”。在“开始行动”里,除了有空间维度的递进关系,还有明显的空间并列关系,例如:而在梦二、三、四层的剧情片段中,并列了前面几层梦境的故事发展。
而且在梦四层的并列空间中又包含了梦一层、梦二层、梦三层中的事件。往细了说,我们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逻辑关系,篇幅有限,此处只对电影的大概逻辑和框架做讨论交流。
五、分解业务
从范围层角度来说,每个业务都是一个“体”,这个“体”里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点、线、面关系,这些点线面的组合其实就是各子业务、信息集群、数据组、图文、按钮、链接入口、文字符号等之间的协调共存。
对于新业务,大家无法预知这个“体”到底包含哪些信息组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体”进行逐级细分来研究它的详细内容。
首先,将主业务拆分成不同的相互独立的子业务模块,这些子业务模块并列共存。面对以目的为导向的业务,按照业务逻辑节点和用户操作路径在纵深上进行架构设计。而对于无操作导向的信息模块,需根据不通信息的因果逻辑、推导关系、用户的需求性等因素在平面及纵深上进行布局规划。
单个子业务的流程在纵深上以节点的形式存在,比如说团购流程:注册-搜索-选择团购项-支付-获得结果。
而这些节点内包含的内容不只是单一操作项或披露项,往往是多个内容构成的信息群或操作组合,这些信息集群和操作组合之间的有机结合便形成了“面”。每个节点都是一个面,节点的串联便是面与面的串联,面是“体”的基本构成,而这些面内承载的业务元素便形成了这个产品的“结构层”。
面由无数条线组成,也就是说一个面包含了多条“线”。那么,在业务上,这里的“线”应该是什么呢?
这时我们应该考虑,每个节点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的信息能支撑用户完成这部操作顺利进入下一步,以及在这里我们的业务方希望引导用户去接触什么的样的信息。再以团购为例:试着思考一下“搜索”这步到底需要包含哪些信息或数据。
通过体验地图我们可得,在搜素前用户可能记不住名字,在搜索中用户面对众多结果无法抉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配套关键字匹配和模糊搜索功能,以及披露价格、位置、服务状况、综合评分等
相关信息来帮助用户在客观上进行筛选。以上所提到的功能及字段均是搜索这个“面”内所必备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构成面的“线”。
走到这步,各层级的页面里已经有相对明确的信息架构和业务逻辑的规划了,这时候我们需要继续对信息进行拆分,将线细化到“点”。点是体的基本元素,所以当业务细化到“点”时,那便是需要寻找构成业务最底层元素的时候了,而这些元素是并列存在的。
在“搜索”的二次筛选功能里,用户可以以城市、价格、距离为独立维度来进行筛选,而这些相互独立的选项便是这个业务的基础元素,也就是构成线的“点”。到此,已初步形成产品的“框架层”。
当整个产品的结构和框架已经确定后,需要调整页面的信息传达机制,包括静态信息、操作事件、实时数据等,以完善表现层设计。
我们以搭建一个综合营销平台为例,对“三维一体”进行可视化解读。
1. 需求层
根据综合营销平台的业务特点将该平台内容分为三大块:账户数据模块、邀请模块、活动模块,并在一级页内进行区块划分。
2. 结构层
在平面维度内对一级页内子业务的包含关系进行拆分。
在纵深维度上,根据各子业务的信息类型进行信息架构规划,根据信息递进、信息演变、信息拆分/组合等原则进行规划。(以数据模块为例)
3. 框架层
综合需求方、用户方、设计调研、数据分析等来细化出产品的框架。以各页面内已有内容为基础,拆分出各模块内的并列内容。
4. 表现层
完善信息表现和交互机制。到此,综合营销平台的设计已接近尾声。
一级页展示:
奖励数据模块展示:
当然,提交文档、规范、切图、标注只是完成了设计工作的前一半。当项目上线后完成对该设计方案的验证以及设计缺陷的循环回归才是一份完整的设计工作的下半场。
下篇文章将通过“GSMDP”(由谷歌GSM法则演变)来与大家交流怎样验证设计价值和回归设计缺陷,打造设计工作闭环。
本文由 @ bruce_zy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