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拉面背后的产品创新设计

5 评论 6755 浏览 187 收藏 8 分钟

上周去日本旅游一周,许多人、事、物都让我大开眼界,其中一家叫做一兰拉面的面馆背后体现出来的产品创新思维尤其让我赞叹。

说到餐饮这个需求, 用户的核心目标自然是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对用户而言为满足这个目标关键的任务则包括 :点餐、上餐、用餐、支付,对于餐饮供给方来说主要任务则包括: 确定顾客所点食物、收银、食物制作、上餐。

生活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流程模式:

  1. 快餐型:集中点餐->支付->自行取餐->寻找座位->用餐
  2. 饭馆类:寻找座位->服务员点餐->服务员上餐->用餐->支付
  3. 混合型:集中点餐->支付->寻找座位>服务员上餐>用餐->支付

以上几种流程模式相信大家都有体验,同时大家对以下场景肯定也不陌生:

  1. 肯德基点餐台前排着长队,一个顾客磨磨唧唧的犹豫需要点什么菜品,慢悠悠的跟服务员沟通,服务员进行下单、收银后,来回穿梭取餐,而后边排队的顾客则焦急万分
  2. 进入一家人气比较旺的餐馆,千呼万唤后服务员才缓缓到来
  3. 集中点餐,服务员上餐的餐馆中,服务员端着菜四处找寻对应的顾客

而这家叫做一兰拉面的产品设计则完美的解决了以上所有痛点,下面让我细细道来。

一、点餐、支付

进入店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排自动贩卖机,贩卖机上有拉面底汤和配料(比如鸡蛋、香葱、豆腐、肉片等)的图片以及价格,按下选择键并投入纸币或者硬币付款,就会拿到一张确认小纸条,厨房后台也会收到配餐单号。这之后就可以进店选择空位坐下。

二、座位

面馆用餐区的布局类似于回转寿司,有许多列的用餐区,每列用餐区的两面排列着座位,服务人员则在每列区域的中间活动,座位则像是古代的考场,为了防止作弊还在每个座位之间立起了挡板,事实上这样的座位设计是为了让食客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品尝拉面的美味。

三、点餐补充信息

点单的过程并没有结束,桌子上有一张菜单和笔,顾客需要像回答问卷调查一样将自己对拉面的喜好一一挑选出来,比如关于底汤是否油腻的选项就有:无、清单、普通、比较油腻、较油腻这5个选择!面条的软硬程度也有5个选项:特硬、较硬、普通、比较软、特软……日本人做事的细致入微在这一张小小的点菜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上餐、用餐

点菜完毕,按下桌上的呼叫器,很快服务员就会从中间区域中走来取走菜单,不到五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可以送上。当送餐完毕后,服务人员则会将顾客面前的小竹帘拉下,这样在你的小空间里就只有你和你即将享用的面了。面本身是相当的美味, 日本拉面的精华都在拉面汤里,据说日本的许多拉面店会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去熬汤(主要是猪骨头汤和鸡骨头汤),将骨髓完完全全地融入汤水中。

五、其它用户体验环节

除此以外,用餐体验其他的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桌子底下的“荷物卦”,这是用来给客人挂包的。

再比如餐桌左下角的饮水器,食客可以直接接水饮用,也可以用这里的水来调节拉面汤的浓稠度。在桌上还有一个按铃键,每当有需要时就按下,过不了多久,服务生就会打开桌子前方的帘子,露出脸来为食客服务。

免费的纸巾和牙签也像艺术品似地挂在墙上:

六、总结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一兰拉面颠覆了原有餐饮业的通用流程模式,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完成点餐任务、以支付后的卡片作为订单凭证,整个过程只需要上餐员、厨师两个角色,减少了点餐、收银的角色,大大提升了流程效率。 由于减少了人在前台的指引,面馆的其它方面体验设计则更近似于在线的互联网产品, 充分考虑用餐场景下用户存在的各种需求,以便捷、人性化的方式予以满足。

当然它在产品上的创新不止于此,除去流程、体验上的优化外,就如情感化设计中提出的本能、行为和反思的三个设计维度,让顾客沉浸在用餐的个人空间中的设计更是将整个产品的设计提升到了反思水平。

国内不少创业者叫嚣着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餐饮业,事实上无非是借助互联网工具更好的进行了故事包装和营销,并无太多创新之处,相比之下这一碗日本拉面背后的低调、务实、认真细致的精神才真正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的。

#专栏作家#

奇文天翔,微信公众账号:产品一二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热爱产品设计的人,相信产品的力量。互联网金融公司移动产品主管。擅长产品规划、产品竞争策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根据我自己平时在各种餐馆用餐体验来讲,你所说的日本什么XX一兰面馆的体验真的一般般,严格来说还有些太过自傲,根本没有了解用户体验;1.你所说的自动贩卖机,其实没有解决根本的点餐排队,用户犹豫不定的问题,只是改善了一种体验方式而已;2.把座位用户挡板隔开的做法,你说是为了更好的用餐体验,但是有做过调查吗,有根据吗??这不过是店家的自以为是想法而已,这也是很多产品经理会犯的惯性错误!3.免费的餐纸和牙签这不是通常餐厅的标配吗,如果真的想提高用户体验,就应该是每张桌子都提供,而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提供;当然这涉及到成本问题; 根据上面的问题,其实在我们附近就有很多好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偏偏要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呢?? 比如我曾经吃过一个餐厅的体验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1,点餐方式采用人工点餐 + 每个餐桌有个二维码扫描点餐 ;满足了会用二维码点餐的人与不会的人,而且二维码是在餐桌桌面上的,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哪里有空位,坐下之后在打开手机进行点餐和支付,订单自动生成在餐厅系统后台,菜品做好后由服务员根据点餐区域有目标的上餐;2.关于餐桌的设计,我是极不同意用挡板隔开的,首先这样不能满足多位用户一起用餐的需求,人是群居动物,少数喜欢清静的人可以去餐厅角落里选择一个座位自个慢慢品,但不能代表大部分人是喜欢大家一起或者情侣一起吃饭的习惯,这在产品上是用户习惯;3,餐纸这类增值服务,其实是需求中的 魅力需求,如果没有也不能彻底影响到用户来这里用户,如果有是给用户提升服务好评一种服务; 综上所述是我的一点胡扯,本人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喵一只;看到有些东西引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些思考,就在此多说了几句。见谅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隔板的设置也是因为日本人的文化背景的原因,日本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所以它是有其社会背景的。如果用过日本的自动贩卖机的话,你会发现真的很方便。另外日本人的自动贩卖机比例是全球最高的,所以也不存在操作的学习成本问题。所有的所有都是有其合理的原因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带走吃还靠谱,坐在那里吃?

    来自北京 回复
  3. 就像在地铁自动售票机前买车票一样,在高峰时期排队很长,还经常有人不熟悉操作而停留很久。后面排队的人照样会很不耐烦呀。

    来自江苏 回复
  4. 也是上餐的服务员收拾客户用完的餐桌吗

    来自安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