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应该看人下菜碟
本文,我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交互设计师一多半的时间其实是在做逻辑分析,从业务逻辑到产品逻辑的迁移;然后另一部分时间是在做按钮的摆放。(注意,我说的是部分,不是全部!)在这两个过程里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懒!
让我们再来重复一下那句关于交互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的论断: 优秀的交互设计应该是用最低成本的交互,最愉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那么,什么是最低成本的交互?我的理解,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交互,用户用不到或者不能使用的时候就不出现交互;当用户需要交互的时候如果能二步完成就坚决不搞成三步。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看人下菜碟。
在大的层面上,在对产品进行需求分析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不同的用户群,他们对一个产品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在这里我们对用户进行了划分。我们把这个思想坚持到交互分析里来,对于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需要的交互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之前,顺网UED的同学们对用户交互行为的分析提出了“交互表格”的方法:划分2个纬度,页面元素和用户行为。最左边一列是页面可见元素(包括光标);最上面一行,是用户的行为(尽量按操作流程)。中间交叉的为场 景描述。通过这种枚举的方式可以详尽的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交互行为,然后我们对每个交互行为再划分出不同的交互方式。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积分商城的积分兑换交互。经过分析、合并,我们知道可能存在这么几个场景:①用户未登录(注册);②用户已经登录,但是积分不足;③用户已登录且积分足够。
下面,我们选2个电子商务方面的代表网站(京东商城VS支付宝)来看一看他们怎么处理的:
京东商城的积分商城页面里,不论你是否登录(注册)、积分是否足够,积分兑换详情页的内容永远保持“一致性”。当未登录点击兑换的时候会跳转到登录页面;当登录后积分不足点击兑换的时候会弹出窗口提示积分不足; 当登录且积分足够的时候,会显示兑换成功。
支付宝的积分商城里对上述问题做了改进,我们看到支付宝的设计师对业务逻辑做了足够的分析:先对用户登录行为做判断;把用户所持有的积分放在了所需积分的下面;积分不足的时候给出提示。
那么,这些足够了吗?不,我觉得还应该有改进空间(京东商城的设计完全不具备交互性,不做分析)。对照“看人下菜碟”的说法,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1、如果用户没有登录(注册),用户是否需要去点击“兑换”OR“评论”按钮?答案是否定的。这个时候用户最需要什么交互?是登录!
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用户是否需要注册的行为?我个人认为,在积分商城这个产品场景里,注册是存在几率很小的行为,完全可以放到登录的引导页面里去。(积分兑换的前提是注册用户,且在网站上发生了用户行为产生过积分才能兑换,就算是注册送积分也是需要先完成整个注册过程的 吧)
2、如果用户登录但积分不足,用户最需要什么交互?了解积分还差多少,如何获得更多的积分。其他的交互行为对这类用户来说都是多余的。
3、 如果用户登录且积分足够,用户最需要什么交互?兑换。这个时候用户是否需要“点评”交互?我觉得不需要,还没有兑换使用,怎么点评?“点评”这个交互行为 应该出现在用户兑换之后再次浏览到这个物品的时候。
下面,是我对积分兑换这个交互模块做的改进。
1、如用用户没有登录(注册):不做用户持有积分判定(当然,也没法判定);不出现“兑换”按钮,他的位置由登录提示取代。
2、如果用户登录但积分不足:做用户持有积分判定,同时提示积分差额;不出现“兑换”按钮,他的位置由积分不足提示取代,可夹塞广告,如何获取积分。
3、如果用户登录且积分充足:做用户积分判定;出现兑换按钮。
(左:支付宝的积分兑换交互;右:我的修改版本)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交互条件限定,还可能会有更多兑换限制,从而出现更多的交互行为,比如:注册多久的用户对可兑换、实物兑换 的时候填写收货地址,发货时间段(这个很重要!)、可兑换的数量、等等。
对于任何一个Web页面而言,都必须承担着2个功能:顺利的完成本页面的任务、流畅无误的进入下一个任务。对于如何实现这2个功能,我的土方法就是:有的时候我需要强制你专一的完成本页面的任务,不给你回路;如果这个页面上你要完成的任务太多,我可以考虑帮你拆解。
比如,在注册页面除了注册表单什么都不放,什么面包屑导航全部去掉,甚至LOGO也要搞成不可点击的,这些都是为了“强迫”用户完成本页的任务;用户在后台录入产品的时候,可以考虑对产品的属性进行分块,然后把录入页面拆开(当然,你不能无限制的拆分!)….
我个人的感觉是,之所以交互过程被搞的很笼统,大部分原因在于交互设计师很懒。懒的做分析,认为只有流程能走通就OK了,不愿意继续细分;懒的做交互Demo,认为这些给技术说明白就可以了。前几天做某个模块的时候我偷了个小懒,在DEMO里把工商银行写成“工行”,然后在PRD文档里做了详细说明。今天再看测试,好家伙,还是“工行”!搞的我羞愧难当,这个问题的责任完全在设计师本身,设计师懒就不能指望技术勤快!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原型图的制作问题,改日再谈。
PS:为了迎合“微”时代,我以后的博客都会以“本文想表达的意思是….”开头,看完导语如果你有兴趣可继续,如果觉得扯淡可以略过,省的搞到你读着伤脑筋, 我想怎么回复你的评论麻头皮…
来源:http://www.ikent.me/blog/2296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