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设计(二):联运后台项目小结

1 评论 23398 浏览 261 收藏 8 分钟

东东推荐:上次后台设计第一篇文章阅读量非常高,证明关于后台设计的文章比较稀缺。干货继续来,这是作者的关于后台设计的第二篇文章,各位看官请笑纳。

两个月下来,第一期的联运后台项目也接近了尾声。趁着这段验收的时间,温故而知新,重新出发,看看之前处理不当埋下的坑,以防再次踩坑。

术语表

这个名词也许对于大多数的产品经理来说,是很少接触的一个名词。在接触后台产品之前,一直做的是工具类的应用,架构不算复杂,而且模块划分清晰,开发、设计、运营日常都会使用,对其中的一些产品术语会有所了解,因此,在日常的沟通上没有专门的术语表(or项目词典),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这次的后台项目,一是联运后台是业务导向的产品,除了产品,其他人其实对于联运后台的相关词汇及业务了解不多,二是联运后台,往往是多个后台同时进行开发,涉及的人员跨团队、跨部门。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及时的产出术语表,出现了 开发阅读文档时对需求产生错误的认知、测试在进行测试用例的撰写时产生了对业务的疑惑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

小结:从上述可得,术语表其实不仅仅是提供团队沟通效率的工具,在针对业务类型的产品,术语表还可以充当业务说明的角色。因为术语表中往往会涉猎到业务上的专业名词,在这种时候,可以将相关的业务进行说明,降低沟通成本,将业务需求更好的传递下去。

业务流程图的细化

从之前的小结中,我也提到了业务流程图是作为工作流设计的基础。经过这次项目后,发现业务流程图其实还可以细分为 序列图、流程图:

1、序列图

143142-a3116cd8b743268a

(1)序列图,主要是关注系统角色之前的交互,关注业务流的整体,可以让其他人员快速的获知整体工作流,同时也可以为后台的角色权限做参考

(2)序列图由于没有涉及到细化的分支流程,这样在前期讨论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在主流程本身,而不会陷入在一个异常分支流程中不可自拔,其次返工也是够快(原谅我是个懒癌,哈哈)

(3)但是,在产出序列图的时候,更好是对分支流程有所考虑后再进行产出,这样在后面进行流程图的产出时,也可以避免考虑不足导致的流程变更

2、流程图

(1)流程图,对比序列图,更加关注的是后台本身的细分流程,因为流程图的产出往往是针对开发阶段,需要对不同的状态、不同异常情况进行说明

(2)在进行流程图的产出时,可以先将部分通用流程统一成一个页面,然后设定标注规范来处理,其次,将不同业务模块的流程放在不同的页面去描述,如果业务模块间会有交互流程,可以放在通用流程中去描述(业务流程图的产出是一门学问,可以从软件设计类的书籍中去了解,最近我也在翻阅类似的书籍~~)

让团队理解业务

后台类产品,往往都是业务驱动类的产品。这样会导致团队对于需求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立项会议上,如果没有将产品的业务流很好的传递下去,最终的产品也许无法很好的满足业务需求。

小结:要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需要产品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有些团队,产品经理也是项目经理)付出一些努力的:

1、立项:立项会议上,先说清楚业务流是怎样,与团队在业务方面得到一定的统一,然后再通过业务流进行细分,把需求进行代入其中,而不是将立项会议草草带过

2、产品与开发过需求前,先把业务说清楚,再说需求,再讲解详细功能点

3、进度会议:在进度会议上,产品要对当前的Demo进行核对,保证方向的正确性,而不只是对当前的进度进行阐述

需求实现程度的把控

需求与实现,理想状态就是需求文档的像素级实现。但实际上呢?往往都是需要产品和开发不断的思维碰撞、文档不断的修改,产品出来往往与原需求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个对于后台产品来说,更加如此,这个就需要在验收时去把控好需求实现的程度。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从最根源的出发,就是与开发过完需求后,尽快的从开发口出得到反馈。不对,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扯远了。但是,这其实才是保证需求实现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一开始就与开发在需求实现上达到一致,这样开发在设计数据库时,将能够把你需要的字段都设计好,防止提测版本与需求差距较大的情况。

对着文档操作一遍

后台产品往往都是在Web端去实现的,相对于APP端产品能够放在手机上去进行实际操作来说,是很抽象的一种存在。之前在产出文档后,往往是根据产品结构图对于不同功能点的逻辑进行梳理,觉得没有问题就收工了。后来发现,这样的做法还是不够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只是解决了产品的实用性功能。

较好的做法,就是产出文档后,对着文档的不同功能点,在脑海中模拟操作一遍,看看这样的逻辑会对其他功能点产生什么联系,这样的逻辑处理对于用户来说真的够用了吗?反复的思考后,觉得没有问题,这样产出的文档会更好。

本文作者:@Yoic;来源:简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收获很大

    来自贵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