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动:抓住用户的小九九,一个都别跑

1 评论 7974 浏览 235 收藏 15 分钟

“生命在于运动”,你觉得是我傻还是咋地,我会不知道吗,可是…

  • 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工作日)
  • 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周末)
  • 我太累了
  • 我还有其他重要的事要做,运动先放放
  • 天气糟糕透了
  • 我没有运动的动力
  • 黑夜来临,坏人都出来了,小心为好
  • 我觉得花时间跑步愧对家人
  • 瞬间觉得这世界无爱了,为什么就我这么忙,而别人总是闲的蛋疼
  • 可是我真的抵制不了朋友圈的魔力,求解毒…

近些年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马斯洛需求模型里边也说了,当生理需求基本不会再困扰你的时候,安全需求也就提上了日程,健康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进行身体锻炼。

健康需要运动,运动需要持之以恒

嗯,对,就是为了让你看到 持之以恒 四个字

其实现在困扰大家的不是运动不运动的问题,而是怎么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运动。现在的社会,五彩缤纷,大家有太多的选择来打发闲暇时光,选择一多,就乱了心智,着了魔。女同胞们开始买买买,大呼过瘾,男屌丝们first blood/holy shit,俨然一副我就是来拯救世界的hero.

自从微信运动出世以来,简便的操作,干净的界面,直白的逻辑就俘获了不少怀有运动之心的少男少女们,还有那更狠毒的 “排名大坑”和”占领封面”,更是让斯等欲罢不能,剖析一下,发现主要提供了3个功能。

自我感知

每天有一个量化的数据统计(步数)对自己的运动状态有个了解,而不是仅凭感觉。因为有些人走了3000步,可能内心感觉今天走了30000步,满脑子意淫30000步

自满于这种状态就会丧失发现问题的本质。

社交运动圈

关注 微信运动 后,系统自动给你生成了一个好友的运动圈(排名),在里边你可以看到大家的运动状态。

Gaga怪不得身材那么好,每天都超过20000步;研发的那个大胖,怪不得没有女朋友,周末竟然才300步。

我的人鱼线呢,我的男朋友呢?  好吧,似乎明白了什么

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在对比中思索前进

“万恶的第一名”和占领封面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可和自我展现的需求,“第一名“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工作,都没有绕开我们的视野。随时唤醒起我们的竞争欲,对,我天生就是冲第一来的。

占领封面,我觉得站“占领”这两个字用的特别好,营造了一种硝烟的问道,勾起了人们的竞争欲。NND/小婊砸,你大爷/老娘的地盘你也敢占,信不信我反干回去。

“微信运动”自此掀起了走路狂潮,一大波”晒步党”来袭,不仅仅占领了封面,还占领了朋友圈,晒封面,晒步数,晒第一,直呼爽爽爽

做产品,我们就要善于发现用户的痛点。我们看看,用户的痛点是什么

发愤图强型的

  • 为了超过一直跃居榜首的妹子,我特么跑了两个小时直到夜里11:30确认自己稳坐第一才回去睡觉。
  • 今天早上,我早起半小时,走了三个公交站,大约5KM,成了朋友圈里的第一。
  • 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谁谁谁比你强,谁谁谁比你弱,一边鄙视比你弱的人一边追赶比你强的人。
  • 现在在一个群里,某少女发起了“谁走得比我多,我给谁发红包”活动。

关怀他人型的

  • 我让我爸关注了,然后每天电话过去“爸爸你今天走的太少了,出去溜达一下”
  • “爸爸你才走了1k步?今天下班走回家吧”。
  • 前天我走了5k步我爸走了2k步,昨天他卯足劲走了6k步,以为可以是第一了,结果我走了1w2k步哈哈哈哈哈。

嫉妒使人进步型的

  • 从昨天开始我已经慢慢陷入其中,我要超越一个个小婊砸勇夺第一
  • 看到那个skinny bitch的马甲线了吗?!
  • 看到那个心机绿茶发的甜品照片了吗?
  • 看到那个排名第一连封面都不屑于设置了吗?!
  • 我勤勤恳恳走了半小时上班,一路等红灯时候刷新排名,刚走到公司就发现十分钟之前还没上榜的小表砸十分钟之后就变成了10000+。

底裤被揭型的

  • 我跟我妈说在寝室,结果她发现我溜达了五千步。
  • 我跟导师说在外面正往学校赶,结果他发现我一步没走。
  • 难怪此人是个超级无敌大胖子,估计一天没下床
  • 比如女朋友刚刚说晚安。默默看到步行在增加那种感受
  • 当早上十点发现某人只有20步时,可判断是去了次卫生间然后继续卧床。
  • 关注微信运动后、我一眼就识别出了周末哪些人出去鬼混哪些人又宅在家长肉堕落了!

不服型的

  • 我要去买个招财猫,然后把手环绑上去,横横!

还有封面表白的,得瑟的,卖展位的,炫身材的等等,俨然就是一个小的朋友圈,咋整呢,谁让我是第一呢

总之,既让用户获得了成就感,也让他收获了健康,你还怕他不长久?

可是,可是

  • 有个讨厌的小婊砸,每天都上30000步,长期霸占额的地盘,超过她有点难哦,求激励啊求激励
  • 本来还想晒,一看有个人,才走了10000步,天天晒,我也晒那不是掉价了么
  • 反正榜单天天刷,今天就算不走,也就过去了,我还有明天后天大后天呢,然后很多天过去了,还有明天后天大后天呢

其实细数朋友圈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朋友圈经历了那种什么都晒的阶段,现在慢慢到晒高雅,晒经历,晒不同,晒思想,总之就是要晒逼格高的,而这种思想,也慢慢的到了微信运动的身上,朋友圈晒榜的越来越少了,感觉晒一天的榜单没什么挑战。

————————————————-那么核弹来了————————————————-

不要气馁,“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不断的给你创造你“活下去”的动力

原我的主页

这是【微信运动】目前的主页,上边的占领封面统计 点一下会出来后边的界面,显示具体都占领了哪些好友的封面

修改后我的主页

在原页面的基础上,增加了月度主页和年度主页,切换按钮在“占领封面统计”的右边,另外在我的头像的右边增加了3个小圆点,三种颜色代表金银铜。

将本月和本年的数据显示出来,可以方便用户更好的自(shai)我(peng)感(you)知(quan).

在月度主页中,占领好友头像右边有个小红点;里边显示数字,代表的含义是在本月占领该好友封面的天数。比如数字4就代表本月截至到现在,我的封面已占领该好友的封面4天,当然,这个数字是不会超过31的。怎么还有个哥哥右边没有红点呢,那是因为虽然你在本月的封面中占领了他的封面,但是之前每一天,你都没有排过第一。有点类似十项全能,你每一项都没有拿第一,但是总分排到了第一。说明了什么呢,我就是这么的全能 哈哈哈

关于小圆点,稍后介绍

封面修改前后对比

对排行榜页面也做了一点调整,就是在滑动榜单的右上角添加了两个小图,分别显示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封面,并且是固定在滑动榜单上的,而不是封面,让榜眼和探花用户也稍微有一点成就感,第一就近在咫尺,策马加鞭咯

排行榜修改前后对比

因为增加了月榜和年榜,所以在点击排行的时候会出来一个选择框

修改后封面

以上显示的分别是日榜、月榜、年榜,有区别的就是月榜和年榜的第一第二第三的头像分别有个金银铜的边框,形似金银铜牌(请忽略我的颜色感这么low),而日榜没有,其中年榜和月榜的区别在于,年榜的步数中有个红色的K(*1000)字,而月榜是直接显示步数。目(wo)的(cai)自(bu)然(shuo)就(zhe)很(shi)明(a)确(ma)了(ni).

关于小圆点,是让你有一个较明确的心理预期,到底我在好友的榜单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占领呢,还是圆点封面,更或者还需再努力一点。

以上的修改都基于以下考虑:

  1. 只有日榜,更新过快,难以从一个时间段来看待运动效果(度量)。故增加月榜和年榜,让用户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个较明确的心理感知。
  2. 原有的占领因缺乏一个结果预期,只有占领或者没占领,那么在调动用户积极性方面就让用户会很迷茫,迷茫就会导致搁置。新增显示榜眼和探花的小圆封面,以及数据统计,就会让用户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步数在好友的排行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给予适当的激励(小圆展示封面)。
  3. 晒月榜和年榜不再会让好友觉得你很傻。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 坚持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

好了,意淫一下如果这样改,小伙伴们都会怎么玩

  • 上个月走了25W步,这个月还有10天就结束了,目前才走了15W步,不行,我要加油了,在我的字典里边,没有减法。
  • 10月走了20W步,11月走了24万步,12月走了30W步,哇塞,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成功的自己再向我招手
  • 还有5天这个月的月榜就截止了,已经52W步 了,我要冲击60W大关,我要晒!!! 想想他们膜拜的画面好美啊
  • 这不是办公室新来的妹子吗,我去,这个月已经占领了她17次封面了,不行,我要再加加油冲击30大关
  • 怎么占领的榜样和探花这么多啊,就差一点点啊,这个我能忍吗
  • 我要占领那个妹子的月榜/年榜,让他这一月/年打开微信运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
  • 周末本来打算宅“权利的游戏”呢,一想到这个月榜单快出了, 不行,喊上闺蜜去红树林转一圈,再怎么我也不能排在那个小婊砸后面…

凡事有度,过则成灾,健康才是我们追求的终级目标,方法嘛,我有我的选择

其实还可以在“捐赠步数”里边添加个团队捐赠任务的那种模式,大家可以认领其中的一部分,自己的表现将会决定整个团队任务进程的模式,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获取存在感和成就感。

好吧,鉴于时间关系,我就在此结束自己的产品“意淫”了,祝大家月饼节快乐哟!

 

本文由 @ Bad_bAd_baD(微信号:badyjq)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从用户心理的角度出发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