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手工、拟真、极限……极端设计主义的七种“武器”

0 评论 2598 浏览 3 收藏 12 分钟

无用设计、手工设计、拟真设计、极限设计……工业设计更加多元化,并且更贴合人性,具有人情味。

从3月底的工业设计简史开始,到4月初的包豪斯、德国制造、已故的设计大师、设计廉价感悖论和最近的工业4.0;这半个月我们谈了太多“硬核”的东西,有英雄主义、有浪漫色彩、有如履薄冰、也有深恶痛绝,很庆幸这就是工业设计最真实的样子,也很幸运这只是工业设计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大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

正如这一次M87星系的黑洞“写真”,虽然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像极了油锅中正在膨胀的“甜甜圈”,但由于黑洞的不可视性(吞噬一切包括光线)我们没办法用电磁波抓拍,只能退而求其次用8座事件视界望远镜对围绕在黑洞周围的“吸积盘”做了一次“数据转描”。

这必然是一次集齐了地球尖端科技设备的“科学实验”,虽然它更多的偏向于科学探索,换一个角度,它又何尝不是地球工业的一次“大阅兵”。

或许,对于“黑洞先生”来说,被“狗仔”偷拍这不要紧;毕竟,它的生活圈子虽然混乱但也没有什么不能公之于众的;只不过人家稍稍摆了一个Pose就被人打上水印宣誓主权,这让它无辜躺枪。

姑且不论这一次的黑洞主权事件最后怎么收尾,距离地球53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0亿倍、2017年就连续进行了数天的联合观测,随后经过2年时间的数据分析最终才掀开黑洞的“红盖头”,光是这些数字,都是一次极其疯狂的“顶层设计”。

科学家,有科学家的“疯狂玩法”;民间,也从不缺少这种“极端的设计主义”。

当然,科学家的“疯狂”目的性很明确,但民间的“极端设计主义”就不一定了。

一、无用设计

提到“无用”设计,你们第一个会想到谁?

其实,早在周星驰1991年的《整蛊专家》、1994年的《国产凌凌漆》、1995年的《百变星君》和1996年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中,周星驰就已经把“无用”设计玩得“炉火纯青”。

由于这种“无用”设计本身就有反差、搞怪、想当然的气质,因此很容易成为“无厘头”的标配。

但是“无用”也并非全然无用,因为这一类“无用”设计的本质就是在标准产品之外用更廉价的材料、更粗暴的手法、更随意的设计“依葫芦画瓢”做出来的东西;它同样有自己的“功能语言”,有部分标准产品的属性那是肯定的,但却有可能在功能、功效和功耗上完全不同。

远一点的有周星驰,近一点大概不少人都会想到快手@耿哥,100多件“无用良品”圈粉将近200万,人称中国版“爱迪生”,可谓当代“无用主义”集大成者。

而且也不仅仅只是耿哥,中国不少的民科发明家都走在“无用”设计的路上。

但要论“无用”设计最风靡的地方,日本,要不要了解一下。

二、手工设计

如果说快手成就了耿哥“机械工坊”,那么抖音成就的就是@李子柒和@万能子墨的“手工作坊”。

这种单纯运用自然伟力和手工创意支撑起来的“手工”设计和“无用”设计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在已有的工具设备之上进行“制造”而非“创造”,而且由于材料,想象力和生产机能的不同她们做出来的都是“似是而非”的东西。

而且相比于“无用”设计的机械属性,取材大多是已然成型或者是半成型的机械元件;“手工”设计更像是一种清新淡雅的生活方式,它的取材往往来自于自然,加工手法也很单一。

也因此,“无用”设计带着脑洞的俗气,“手工”设计带着淡淡的创意出尘之气。

三、拟真设计

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谈“拟真”了,在年前《当工业设计遇上修辞手法?》以及年后《2019,那些工业设计中的小趋势!》《那些大自然教会我们的“行为艺术”?》中我们从拟态和个性主义等角度谈到过“拟真”设计。

古有齐白石戏虾,今有深堀隆介画鱼、D.AllanDrummond运用3D打印和浇铸工艺制作青铜雕塑。

这一类“拟真”设计往往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单纯意义上的形似,由于它参考的“标本”是一种有生命、特征和习性的,因此你愈是活用“恐怖谷效应”,达到一种“以假乱真”的效果,愈真实,愈能引人注目。

深堀隆介的丙烯酸金鱼画和D.AllanDrummond教授的青铜雕塑昆虫就像是用魔法把时间定格了一样,但它却又是立体的。

四、极限设计

“极限”设计其实我们在前文也有提到过,它和“拟真”设计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有着近乎极端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拟真”设计甚至算是“极限”设计的一种;但不同的是,“拟真”设计由于形态上的特征具有夸张的“识别性”,你或许会惊叹于“极限”设计很美、很震撼,但却有可能被“拟真”设计击中“萌点”。

上面的极限剪纸作品就出自于日本剪纸艺术家@福田代子(RikiFukuda)之手,她的作品不仅写实、纤毫毕现;而且薄如蝉翼。

一张白纸在福田代子的手中,竟然能够焕发生机;这就是“极限”设计的魔力。

“极限”设计不只是技艺、创意就连运用的材料和工具都做了“极端化”处理,每一个作品都充斥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五、前卫设计

“前卫”设计是从现代主义中走出来的一个分支,在技术和艺术平衡的包豪斯主义以及功能和形式平衡的现代主义之后;前卫主义探索的是另一种更激进、更极端、更有力量的表达方案。

就好像上图中的“标志建筑”,它用现代主义的内核“钢筋铁骨”却挖掘出了建筑之外的“情绪表达”;明明是静态的建筑,却能够因为另辟蹊径的构造和内涵强化某个人性化主题。

如果说“极限”设计是在强调作品的“表达形式”极限,“拟真”设计钻入了形似&神似的牛角,那么“前卫”设计就是在探讨作品的“表达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前卫”设计是主流设计的反叛者。

六、反人类设计

“反人类”设计,想必大家都见过不少,所有违逆大多数生活习惯的设计都属于此类。

当然,这一类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很多我们觉得是“反人类”设计的产品不是“粗心大意”闹出来的笑话,就是“用力过猛”产生的后遗症。

由于反人类产品出现的场景有限,几乎只会出现在“公共场合”;毕竟,消费者很少愿意花钱“自虐”;这就导致当下的“反人类”设计更多的是用来表达主张、又或者是用来抗拒某种不健康的习惯;就像写作软件“小黑屋”、以及各种手机锁。

所以,“反人类”设计并非毫无意义,它只是有目的的“自虐”而已。

七、暴力美学设计

最后,给大家提一个逐渐淡出我们日常的极端设计——苏联的“暴力美学”设计:实用主义、线条分明。

在如今被欧美审美霸权统治的日用消费品中,苏联产品除了军工,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看不到苏系的痕迹,当然,所谓的军工离我们太远;所以,近几十年我们几乎看不到苏联设计的影子。

这里有一个史实,那就是俄国的表现主义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1922年就加入了包豪斯,并在约翰·伊登的个人直觉式、神秘主义教学方式“带歪”了格罗庇乌斯的理想主义之后,是他的科学理论课程才让教学重新走上轨道,并与克利、纳吉一起,奠定了包豪斯的理性主义与构成主义。

可见,苏联的“暴力美学设计”(与军工联系得太过紧密;很多闻名于世的设计师都来自于军工领域)也是不缺理论基础和消费市场的;但是在欧美德日韩的消费主义大势所趋之下,却已然失去了国际影响力。

不管无用到底有没有用,手工是否又因噎废食、拟真设计是不是形式主义、极限设计又是否吹毛求疵、前卫设计是在矫揉造作、反人类设计无病呻吟,暴力美学设计又是否真的过时?

工业设计正在从军队走入民间、从权威组织走入人民群众;不可否认,这是工业设计必经的历程,也是一种相对健康的“设计生态”进化。

当工业设计不再成为武器,它变得更有“人情味”;当工业设计不再被权威垄断,它变得更加“多元化”;当工业设计逐渐成为兴趣的一部分,它变得“生机勃勃”。

这对于工业设计本身来说,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时代!

—END—

#专栏作家#

幻梦邪魂,微信公众号:wanyidongx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每一次输出至少都有一次有价值的思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