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42 评论 29545 浏览 137 收藏 7 分钟

让用户感觉到被打扰,一般分为这3种情况:信息重复出现;用户不需要时出现;信息展示强度大于信息价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斯莱德或者ONLY的店买过衣服:你一进入店面,店员瞬间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你面前,脸上挂着职业假笑,问到:

“先生/小姐想买点什么?”

“emmm,我先自己看看吧。”

“好的。”

“先生这件是我们店新款,最近搞活动,满1000加500送任意一款衬衣,很划算。”

“先生这条裤子还有另外一个颜色,你要不要试试。”

“先生……”

听着服务员的各种介绍,内心真的希望她原地消失……

在这样的购物体验中,服务员太过主动的介绍,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打扰。

相反,在一些更注重顾客体验的店里,服务员不会黏在你身边,而是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地出现,解答你的疑问。

这个生活中的体验,让我联想到电脑上一些网站,打开以后扑面而来就是一股广告的气息,而且……还是动图。

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我还能说什么?

只能默默关掉一堆弹窗……

上面描述的几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用户的打扰过大。

造成打扰的原因,有以下3种情况:

1. 信息重复出现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用户点击“关注”按钮,按钮变为“已关注”。在这里,按钮本身的状态变化,已经说明了“关注成功”这个状态,没有必要再次弹出toast提示。

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这里的toast,就是重复出现的信息,会对体验造成干扰。

需要注意的一点:点击按钮后是否应该出现“XX成功”的taost,判断的标准是信息是否重复,如果存在必须说明的额外信息,点击按钮后是可以弹出toast提示的,比如下面的例子:

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由于需要说明“可在‘我的’页面查看”这个额外信息,因此这里点击后,有toast弹出。

2. 用户不需要时出现

有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太多了,决心改变。因此下了很多“保护注意力”类的应用,小容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帮用户查看手机的使用时间情况,了解每天用手机花了多少时间、查看了多少次;另外,还可以“进入关屏挑战”。下载了之后,说实话没有太管它,但我允许了该应用弹出push。没想到在这之后,应用每天中午12点会坚持不懈给我发送一个push。

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这条push,应该是应用的设计者,自定义在每天12点发送,企图提高应用的打开率。可是,都中午12点了,我本应该开开心心地吃午饭、玩手机,为啥这时候要进行关屏挑战呢?关屏挑战,是为了防止用户不停玩手机浪费注意力,午休时段真真是最不合适的场景之一了。在最不需要做某件事的时候,频繁出现“你该做某件事了”的提醒,这样的打扰对应用的体验伤害很大。

3. 信息展示强度大于信息价值

在一个页面中,必然存在一个最希望用户执行的主任务。例如下面的页面,购买会员套餐是主要任务,联合会员套餐是次要任务,而页面其它信息,都是在辅助主要任务的。

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在当前的设计中,顶部黑色的用户信息区域,在上滑过程中一直置顶展示,强度较大,但它对于当前页面的价值不大,因此构成了干扰。在页面的首屏信息中,“优酷VIP联合会员套餐”的标题进行了加粗处理,也会导致对主要任务有争夺注意力的作用,因此也是一层干扰。

好的设计,不会过分打扰用户

在现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被到处拉扯,如果我们的设计不能很快告诉用户产品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用户很可能就会离开。Don’t make me think,是设计师克鲁格在多年前提出的理念,现在它正在真正成为许多人已经养成的习惯。

好的设计不会向用户不断抛出无价值的信息,而是珍惜用户的注意力,以最恰当的方式告诉用户需要了解的信息。这大概也可以算作是设计师对用户的一种人文关怀吧。

欢迎留言!

#专栏作家#

沐风,微信公众号:沐风与体验设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7年度作家评选最佳人气奖。爱奇艺资深交互设计师。留德海龟,曾任职腾讯微生活、网易、宜人贷。6年交互设计经验,专注设计领域,欢迎关注。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个也看用户群体,我老妈从之前啥软件也不太会,到后面拼多多自学的,手机给她从低端机一直换到旗舰机,要不带不动了。最初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被她带着我也玩拼多多了才知道拼多多是怎么教育用户的。抛开商业方式,产品提示方面做的就跟游戏新手村教学一样,这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操作,各种指导很详细。因为他的目标群体就是二三线甚至更低的市场,很多都不见得会玩智能手机,淘宝京东教育那么多年,其实大家也就是知道,但是没用过没体验过,拼多多是把用户当完全的小白来教育。并不是所有用户都玩的那么六的,还是看用户群体属性,该加的东西不能去掉

    来自北京 回复
  2. 对用户的体验都要抠的这么极致了么,这是一种进步吧。不过感觉做B端产品时没有抠到这么细致。

    来自江苏 回复
  3. 比如现在的手机都不做息屏时的消息闪烁灯了

    来自广东 回复
  4.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
    产品的目标用户也有分类的(用户画像,数据支撑),
    就你说的这个功能来讲,
    定位问题–反馈是否要2次?
    分析问题–状态的标明是有的,但是很细腻,需要有较高的觉察和熟悉
    结论是–用户也分初级、中级、高级(对细节的敏锐度),这些用户的数量和产品经理的价值观将决定这块功能的设计决策,没有对与错。
    永远都会有人高兴,有人痛苦。

    来自浙江 回复
  5. 表示赞同,无关紧要的通知,都不必要通知,即使通知了,我也没有精力处理。

    回复
  6. 我觉得作者说的挺对的,靠打扰用户换来商业价值的交互,低级。

    回复
    1. 挖抓

      来自北京 回复
  7. 我天天被他们打扰,不厌其烦

    回复
    1. 我也是,不喜欢被打扰。。

      来自北京 回复
    2. 不厌其烦意思是嫌烦琐与麻烦,是不是用错词了? 🙄

      来自广东 回复
  8. 以后可以划分下用户群体,对反馈敏感的弱提醒使用精简版,对反馈不那么敏感的使用标准版,不过,商业大于天…高效并没有钱赚…推不动啊

    来自北京 回复
    1. 确实,这种细节体验比较难量化,也难以衡量价值。现在看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对体验的追求

      来自北京 回复
  9. 现在人都不愿意给别人找麻烦,怕打扰别人。做为一款产品,能在帮助到用户的同时尽量不去打扰用户,让他们用的舒服当然是最好的。但做为商业化的产品又很难做到像微信这样克制自己(虽然到现在它越来越不克制自己了 😀 )。

    来自广东 回复
    1. 确实,很少有产品能像微信一样克制。但我觉得设计师有必要去守护用户,守护体验。其实好的产品方案都是商业和体验的平衡。

      来自北京 回复
  10. 作者还是太年轻。 😉

    来自广东 回复
    1. 你好轻易就判断别人呀。
      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价值需要平衡,这一点我没有否认。文中提出的观点是过分的打扰会影响用户,而这会影响体验。商业和体验之间,需要有平衡。

      来自北京 回复
    2. 做产品几年了?

      来自广东 回复
    3. 来自广东 回复
  11. 针对这类大众型的产品,点击收藏后的 toaster 反馈是有必要的,单纯收藏按钮的状态转变反馈太弱了。如果说toaster 的反馈形式和位置倒是可以做进一步的弱化,减少打扰的程度。

    来自上海 回复
    1. 你看微信的朋友圈,点赞了之后,从不会给你出个toast,告诉你“已点赞”呀~

      来自北京 回复
    2. 微信点赞需要两步操作,但你举的例子里只需要一步

      来自上海 回复
    3. 微信点赞分两步,是由于不想让点赞廉价,所以才收起来。先搞懂产品用意再bb

      来自北京 回复
    4. 但实际上微信这样设置确实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操作。。。你牛逼,做产品靠意淫,真的有站在用户角度考虑过嘛

      来自上海 回复
    5. 点赞的误操作可能较小,微博就把点赞按钮放出来了,也没有多少误操作。好的设计是有目的和理由的,都有一定用意。那么多种方案,为什么用这种不用那种?成熟的方案背后都是思考。

      来自北京 回复
    6. em…可能是我说话不严谨把,反馈形式可以进一步弱化,它确实是没有跳 toast,但是有爱心放大的动效,并且会在点赞的记录列表里显示你点赞的动作反馈结果。。。

      来自上海 回复
    7. 微博经常手滑点赞。。。

      来自浙江 回复
    8. 其实我觉得微信和这个购物APP在当下这个toast应用没有什么可比性:
      微信定位只是一个社交产品,一个点赞对用户的影响不大;
      购物APP一个收藏toast,可以让用户更有安全感,明确的提示用户已对商品做了标记;
      我觉得toast是一个和应用场景强相关的东西。

      来自河南 回复
  12. 保持产品的克制

    来自江苏 回复
  13. 当然商品的定位也有相关,如果是高品牌的商品正不需要这种热情的推荐,因为品牌已经把用户区分出来了。再说到我们目前的互联网产品,大多数产品在进入的时候就会强行弹广告、优惠券、活动链接等等。但是为了转化率由不得不去执行,大厂的东西也避免不了这些问题。我曾注意到一个点就是饿了么给用户推送优惠券只会在当天用户第一次进入app的时候有优惠券领取界面,用户同一天再次进入时自然不会在弹窗提醒。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当然也要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用户群体来区分。

    来自四川 回复
    1. 嗯,和定位有很大关系。转化率很重要,但是如果过分在乎转化率,就会导致文中的现象出现。我觉得需要一个平衡。

      来自北京 回复
  14. 第一种的买衣服的例子形容还是不够贴切,你只是单纯的站在了用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但是站在商家的角度来说虽然可能引起你心里的不适,但是为了抓住用户的心里,当服务员强行跟着你,为你推荐,为你介绍,奉承于你,有绝大多数女生会因为这种的强行推荐而会觉得不好意思,会将可能觉得不是很喜欢的衣服也会购买下来。当缺少了这种推荐后那么这个用户就流失了。

    来自四川 回复
    1. 赞同,作为销售来说,KPI是销量,根据不同的类型客户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来自广东 回复
    2. 这篇文章的确只是在考虑用户体验的问题。做设计当然也要考虑业务的诉求,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平衡掉一些过分的打扰,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作为设计师,应该承担起让设计更好的担子。

      来自北京 回复
  15. 我们是产品经理不是产品用户,提出解决方案大于发现产品问题!不过这个文章还是挺赞的

    来自天津 回复
  16. 京东那个收藏 根据尼尔森交互原则 系统状态的可见性 是需要适当反馈的 单单只是button的变化实在是太弱了 起不到告知用户的作用 。

    来自北京 回复
    1. 你有比较好的优化方案?

      来自福建 回复
    2. 这需要优化吗?我觉得这个反馈挺好的是很有必要的,哪里干扰用户了。收藏表情还会有个反馈呢,我收藏东西为什么有反馈就是干扰我了?

      来自北京 回复
    3. 比如京东关注商品的这个 toaster 反馈提示,可以在用户操作关注或取消的的前10次或20次展示,之后就不再有了。这样是不是就可以降低对用户的干扰?用户经过多次操作的教化已经知道自己是否操作成功了,再加上按钮本身的操作动效,也已经起到告知作用。

      来自广东 回复
    4. 我持保留意见。假如用户已操作 10-20次会产生依赖心理,他肉眼看到通知才会知道操作成功。如果这时不弹toast,他会疑问我到底操作成功了没有。

      来自上海 回复
    5. 按钮本身状态的变化,就符合尼尔森的“状态可见性”,toast是又用比较强的形式告知了一次。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设计理念,我不喜欢多余的打扰

      来自北京 回复
    6. 赞同

      来自福建 回复
  17. 道理我都懂,有优化的办法吗?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