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即沟通: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是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你不能讲一个好故事,那你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师应该成为出色的故事叙述者,将产品设计得尽可能简单、高效,让人们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快速理解,如同讲故事一样。
沟通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无法被替代的基本需求。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开始与人沟通了:父母会跟我们沟通,说一些我们那时还完全无法理解的话。父母们从来不疑惑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做,但是你现在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人们会那样对一个婴儿说话?
斯坦福大学的发育心理学家 Anne Fernald 认为,与婴儿聊天可以帮助他们在幼时掌握语言的规则和韵律,同时为他们理解世界运行的原理打下基础。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组织我们的生活,沟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没有故事和对话,沟通就会中断。每个句子构成了一个基础层级,就好比砖块互相衔接砌成了一堵墙。沟通就是建立在每一个参与人的共识上的。
沟通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通过沟通赋予产品生命的人。
设计师是否能就其设计进行高效沟通就决定了他的产品是否足够优秀。他们会从一开始就发现最主要的问题,随后通过产品呈现解决方案。有些设计师坚持不懈地为周围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们就会为一些社会问题持续发声,不管这些问题是涵盖公司愿景或是涵盖自己的愿景。
一个小序幕或者一个“以前……”的瞬间就会开启设计师求索的旅程。在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后,他们就会将其描述出来,并为其赋予一定的含义。这就是讲故事的过程。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就是讲故事的人。他们设定了未来一整代人的愿景、价值观和议程。”
在为自己的产品设定长期的愿景、价值观和议程时,设计师应该学会成为乔布斯所说的出色的故事叙述者。设计师得从“怎么办”的过程开始,一直跟进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将产品设计得尽可能简单、高效,让人们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快速理解。就像 Chritophe Niemann 说的,语言的力量在于,你能将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用简单、有效的形式表达出来。
永远从设计思维出发看问题
我们在用户体验范围内经常遇到的一个协作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共同打造一个有价值的、令人信服的产品。客户在看我们的作品时就应该知道我们的动机;另一方面,我们的作品同时需要满足关键决策者的预期。
这并不像听起来这么简单。
在Blibli.con做交互/视觉实习生的五个月期间,我学会了很多之前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跟关键决策者们开会、跟他们为产品“吵架”。在将产品想法传达给关键决策者时,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到那么多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常问我自己:在描述产品背后的故事时,我如何才能创造价值?在与关键决策者沟通时,如何才能更好地令人信服?
目前为止,(我发现的)最好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设计思维。(附注:别忘了你的出发点:)
“我总是遇到一些径直去找解决方案、不质疑假设的人——比如工程师、商人,对了,还有设计师(以及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些人让我反复思考。我观察过那些没有想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设计专业学生,他们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也没有怀疑精神。这完全违背了设计思维理念。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设计思维真的很重要。”唐·诺曼,用户体验学界的权威,在《重新思考设计思维》中如此说到。
简而言之,根据交互设计基金会(IDF)的定义,设计思维是一种基于提供解决方案的目的、探寻用户需求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共有五个步骤:产生共鸣、定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原型、投入测试。就像削铅笔一样,整个过程会反复重复:当你不断打磨时,就会得到一个不错的方案。
有意识地用简便方式解决问题固然是好的,但是用设计思维的方式,设计师能更好地通过上述五个步骤来扩展自己的思维,直到最终得出好几种可替换的应用方案。尤其是,设计思维着重于两个核心:产生同理心、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目标。
了解沟通的机制
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运用一下“设计思维”的思维方式。首先,我引入“沟通”这个概念,并且基于我的经验运用设计思维这个方式来分析问题:
1. 通过沟通来传达设计观念意味着要有同理心
孰是孰非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理解对方的观念。
当有强大的事实和数据作背书时,我很容易跟别人起冲突,就像我不得不与那些坚持自己想法的关键决策者打交道时那样。而回过头来看最初的目标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用户,而相关利益者也是如此。我们得有全局意识,学会自我定位,同时要保持客观。
在理解用户情景时,同理心是基础条件;在演示要交付的产品时,我们也需要带入同理心。你越有同理心,你就越能理解用户价值的含义。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缺乏同理心的情况下是如何沟通的:因为在有些时候,作为一个看起来似乎明白用户诉求的设计师,我们可能是错的。
2. 预期
当想到自己的预期与产品现状间的差距时,我们可能会很沮丧。恰好我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正在“改进”中),如果有关键决策者说,“这里好像不太对”,通常我会问他们哪个地方需要修改,该怎么改进。
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反馈,也是想要更了解他们的预期。当我们收到来自于关键决策者或者合作方的反馈时,我们并没有觉得理所当然的,因为有时候他们会提出一些并不合理的需求(你懂的)。所以在收到反馈之后,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去定义——他们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诉求是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提供一些你能想到的、对于你们双方都很公平并且明智的解决方案。为了得到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我强烈建议要一直维持自己跟关键决策者的预期是一致的。
3. 假设
我们靠作假设生活;假设就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方式。基于上述这个假设,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别人,反过来也一样。然而,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假设很傻,还会蒙蔽真相。
图源:Evervowel.com
我肯定大多数人都见过这张图,其实我们也会无意识地做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的假设会使我们确信,我们只能从所见所感中学习。然而从这个层面来说,很多恪守原则的人太“强大”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自己的假设所限制。
我们提出假设,并确信自己是对的;然后我们捍卫自己的假设,并试图证明其他人是错的。
——唐·米格尔·鲁伊斯
在设计思维中说的“提出假设”之后:挑战假设。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想,检验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到底是事实,或者仅仅是个人感觉?试着改变自己的假设:理解、抛弃、再重新理解。这有助于(对我有用)获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同理心也非常重要。
4. 要对自己的产品胸有成竹
我们传达给关键决策者的产品理念必须与我们根据用户诉求提供的产品方案是一致的。记住:你是设计师。你有权利像带孩子一样将产品带上正确的发展路径,让它对用户有所帮助。为了保证解决问题的“根源”,你必须让产品的每个设计细节都有理有据。(这涉及到上面说过的“设计原型”和“投入测试”)
即使是在Facebook 这样的好公司,为了考察应聘者的过往成绩,面试官也会对每个设计细节刨根问底。
在我看来,这都基于他们的“设计思维”理念。
结论
良好沟通的基础建立在以下两点之上:
- 对于用户的深度理解;
- 以设计思维为指导方针、将同理心作为关键因素的沟通方式。
项目设计的经验总结往往会让你的故事更加丰满,而对我来说,在Blibli.com做交互/视觉设计实习生的五个月经历教会了我太多(比如说为Blibli的用户解决问题),而这些经历一直驱动着我成为更好的设计师。
我们有许多可以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论,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不仅仅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还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好产品,而好产品就是永远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因此当我们关注自己的产品时,我们必须着眼于通过产品去帮助用户所带来的长期价值。
打一个比方:同理心是一把钥匙,观点是一扇门,而房间里就坐着关键决策者以及合作方。你需要要不断地协商,站在关键决策者的角度上思考,让他们知道你为用户打造产品时的思路,因为有些时候大家关注的地方是一样的,但实现目标的形式却不一样。
最后还有一点:不断学习,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断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
原⽂作者:Freddy Albert Sanjaya
编译:⾹菜冰淇淋
来源:https://medium.com/blibli-product-group/the-design-is-about-your-way-to-communicate-and-telling-a-story-8105b1ba704d
本文由 @⾹菜冰淇淋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