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瘦一点,更让人欢迎
在望海君的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谈到了如何定立让产品更好的目标;以及让产品收获用户喜爱的几种方法。文章发表以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小伙伴的回复,聊了一下产品设计中关于删除部分功能的问题,和如何避免错删的一些方法。
今天,望海君来详细地和大家聊聊如何做到“删除产品功能与实现产品价值”的平衡。
我们删除功能,是为了创造让消费者更加喜爱的产品。望海君给大家列出了几种方法以供参考,希望可以帮你在手设计产品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清单:
- 砍掉残缺功能
- 不要模棱两可
- 功能和可用性
- 焦点与负担
- 避免错删
那么,我们一个一个来吧。
1、砍掉残缺功能
有人认为,删除一个不完美的内容或功能会导致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付之东流,无数个日日夜夜就这样白白浪费,所以会尽力避免去删除功能。
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沉没成本误区”
百度百科对于沉没成本误区的解释是:“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那些已经付出的东西,并不会对自己今天的成功再产生任何帮助。仅仅是因为不舍得曾经的付出而保留着他们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在望海君看来,判断这些功能是否仍然值得保留的唯一方式就是看它们还能发挥多少作用;保留它们会导致多少额的付出。
试想两种情况:
- 单位给你发了一张新年音乐会的票,作为对你一年来努力工作的一点小小奖励。
- 为了奖励自己一年来的努力,你给自己买了一张音乐会的票。
结果音乐会那天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个时候,情况一的人很可能因为天气不好,而决定不去音乐会了。
而情况二则不同,票是自己买的,很多人仍然会选择前往。因为那是他们自己付出的金钱,情况一则不是。
这时,音乐会的票价就是我们的沉没成本。理性地说,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是否去听音乐会,应该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去比较和评估:现在去听音乐会带来的效用(如:享受)是否足以弥补因此带来的成本(如:忍受风雨),而不应考虑过去的投入,因为这些已经无法挽回。
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留着它”而不是“为什么去掉它”
保留一个功能看的不是过去对它付出的心血,而是:
去掉它,是一种浪费。留着它,却会妨碍你成功。
删掉那些不成功的功能吧,就当做一次教训。然后继续前进!
2、不要模棱两可
当我们设计一款产品时,常常会才思如泉涌。总觉得这个方法也好,那个方法也舍不得丢。
就拿网站首页设计来说,一般存在两者形式“面包屑导航”和“下拉菜单”。看起来这两种方式都不错,开发人员也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所以,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个决定:“干脆都加上吧。”这样,就可以让用户多一种选择。
这种做法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让用户选择页面中图标或其他要素的表现形式(是列表式,还是封面式?是横排式,还是竖排式?)
这种做法看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但是,难道要让用户来回答“哪种导航方式才是最佳的”这种问题?太多过分为用户考虑的选项实在是让人头疼。我只是想看一点东西而已,简简单单的不好吗?
我们的目标是做出最简单易用的产品,这种做法完全是与我们的目的背道相驰!
交互设计专家Colborne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简单的用户体验不会强迫用户做这种选择,哪种方式最有效应该是设计团队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请一些用户来测试。如果测试结果是两种方式不分伯仲,都没有明显缺陷,就意味着没有“错误”的设计。赶紧选一种方式实现,然后继续。
不论是开发团队还是用户都不应该在这种最基本的地方浪费时间。
不要纠结,赶紧做出选择,然后继续向前跑!
功能与可用性
在想要设计一款引人注目的产品时,删除功能看起来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却能获得长期的收益。
曾有人做过实验,以此探究功能和可用性哪一个更受用户欢迎。
他们把参加实验的人分成两种,让他们从两个视频播放器中挑选一个。这两个播放器一个有7项功能,另一个有21项功能。第一组只能通过观察产品来决定选择,第二组则可以试用以后再决定。(随便试用功能多的或少的)
结果,“未使用”组的测试者有2/3选择了功能多的型号,而使用了产品的测试者只有44%选择了功能多的播放器。而且,这些人任然不能确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可见,功能多的产品对于没有机会使用的用户更有吸引力。但是,当他们使用了产品以后,他们的偏好就会改变。马上就从重视功能变成了可用性。
互联网发展到了今天,用户的口碑与评价、个人推荐以及产品试用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媒体广告。消费者在使用某款产品之前,已经对它有所了解。
因此,下定决心吧。砍掉不必要的功能,要远远强过功能无意义的堆砌。
如果你设计的产品承载了太多的功能,更有可能降低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对产品的长期利益造成损害。
焦点与负担
人在处理信息,学习规程和记忆细节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实中,我们所面临的中断和干扰是实验室中无法模拟的。
不要为删除而担心。简单并不意味着最少化,朴素的设计仍然具有自身的特性和个性。
相反,界面中的小细节会增加用户的负担。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减速带一样会降低用户的效率。
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复杂的界面给用户带来的困扰。当用户打算专心做某事时,不会希望其他任何东西跳出来打扰他。
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尽如人意:
我只是想好好看个视频,为什么要跳出个无聊的广告挡我的字幕?
更何况我没兴趣和你战。
三分钟的一段视频,这个洗衣液的广告却跳出来4次,而且还无法关闭!!??
这些不合时宜广告根本不会引起用户的兴趣。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影响用户的心情,勾起用户的反感。
先是对广告的反感,然后转嫁到整个平台的身上。
还有这样的音量和播放进度提醒。用户自己可以感受到音量的变化,播放窗口的右下角也有播放进度。这样的提示完全是多余的,反而影响了用户的观看(如遮挡字幕)
聚焦于对用户没有价值的功能,没有半点意义。
想想你的产品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删了他们吧。
这些东西不但是用户的负担,更是平台的负担。留着对谁都没好处!
解决方法:
如果想设计简单的用户体验,就该牢记删除那些干扰因素,让用户注意力保存集中。
避免错删
把一切难以实现的功能统统抹杀是典型的错误做法。
交工日期迫近、预算资金紧张,都可能导致功能被砍。设计团队常常会以提供尽可能的功能为目标。那些耗时又不易实现的功能通常会被砍。结果无非是得到一个由简单功能叠加起来的毫无特色的产品。与市场上现有竞品别无二致。
团队资源有限,删除无法避免。但是,不要等着别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删除那些最有意思的功能。
要总揽全局,保证交互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和内容。
多一点的耐心和细心,仔细地研究一下手里的数据报告。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杰出的产品其实并不难实现。
结语:
删除功能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一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者总想往产品里添加一个又一个功能,却没有考虑是否有必要。
当然,删除太多,又会引起其他的问题。比如造成用户没有掌控感,进而引发焦虑。
望海君会在之后的文章里说到这个问题。
本文由 @舟行加勒比(微信公众号:youciwangh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