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语言」
数字化经济日益发达的现阶段,数字化产品作为线上触点,也就逐渐成为服务中的标配,它更像一个服务员通过屏幕与用户发生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好的设计应该像一门语言,能够承载起传达与沟通的工具属性。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设计语言系统(DLS)
我们也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团队都会构建一套属于自己产品的设计语言系统。对于团队内部,它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化的设计规则,来控制产品长期迭代的熵值,以及提升团队的协同效率。同时,设计师有机会从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到探讨问题本质实现价值创新。
就好像在石器时代,祖先们记录事件或表达情感的混乱程度,远远高于现代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套成熟的语言系统。
对于外部用户,设计语言系统可以让产品在不同终端、不同场景中的表现保持一致性,也有机会通过植入品牌基因的方式形成视觉锤,提升产品的识别度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就好像,我们可以通过“猪鼻”车头识别出那是宝马,通过“青蛙眼”车灯知道那是保时捷,是因为这些汽车品牌通过长期保持某个“一致性”的表现,形成一套高识别度的设计语言来表达“这就是我”。
二、界面设计的语言属性
在这里我们将借助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数字化产品界面设计语言系统的构建。在语言的应用中,我们通常会涉及语法、语素、语句、语境、语气等维度,通过不同的组合达成应景的表达与适时的沟通。
1. 语法
设计原则,可以理解为设计语言中的语法,是构建设计语言系统的起点,用于传达品牌主张或设计理念,它将指引业务设计执行的方向。
制定设计原则时,首先研究用户特性,聚焦产品核心价值,然后通过脑暴等形式选择有特点的维度,结合用户体验与品牌属性将其视觉化,最后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来。
例如Airbnb的设计原则简单归纳为几点:
- 统一性:每一块设计,都是更大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站在更大范围的角度上,给予系统积极正面的贡献。设计功能不应该是孤立的,也不能是离群的。
- 普遍性:Airbnb在全世界使用,用户更是一个全球性的社区。我们的产品和可视化语言应该受到用户欢迎,同时也要易于访问。
- 标志性:我们专注于设计和功能,因此在这两方面,我们要即大胆又清晰。
- 对话性:呼吸对生命如此重要,我们要把同样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里面,通过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与我们的用户进行交流、沟通。
2. 语素
视觉基础是构成设计语言的最小单位,就像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在原子设计理论中,它属于最小粒度的元素,通常包括:颜色、字体、图标、网格等。
3. 语句
组件就像由若干个语素组成的语句,比如一个基础按钮,通常就是由颜色、字体、边距等元素组成。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组件库,其实就是一部词典,其中包含了设计系统中所需的基础组件与用法,在界面设计中也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4. 语义
符号是语言的载体,但符号本身没有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符号才能够被使用,这时候语言就转化为信息,而语言的含义就是语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一样,使用的图标或图形,需具备正确的语义属性,如果商场导视设计中非要使用“裙子”图标来代表“男厕”入口,如此混淆语义挑战公众认知,那就等着被投诉吧。
5. 语境
这里说的语境包含3个维度:一是流程意义上的上下文;二是产品属性中的语境;三是用户当下所处的环境。
当设计需要对上下文进行特别处理时,有可能对话的层级次序是受限于屏幕稀缺性,通常可采用Z-Depth叠加(Material Design属性)、步骤条、元素关联转场动效等方式。举个常见的例子,当用户发起一个删除数据的请求时,界面会弹出一个二次确认的模态会话,用户点击确认之后才会执行删除操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数字产品设计圈内热衷于讨论的两种风格类型:隐喻(拟物化)与抽象(扁平化),时至今日可以说扁平化的风格在应用数量上压倒拟物化风格。
然而,我依旧认为设计的风格策略取决于产品属性中的语境,这也是如今iOS人机界面设计规范所提倡的,它不再像早前的规则片面拒绝隐喻设计,而是鼓励设计师将用户在现实中最为熟悉的视觉样式即操作方法映射与界面设计之中,苹果官方的Garageband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针对用户当下所处的环境来适配界面语境,常见通过界面换肤的手法来实现,比如:微信读书等阅读应用为用户提供白天模式或黑夜模式的选择。用户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界面语言的应用,就好像在菜市场买东西要靠吼,在图书馆借书仅需要用肢体语言便能达成。
如上,微信读书针对外部环境因素的自定义“语境”
6. 语气
交互界面通常需要使用说明或提示文案来指导用户完成操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第二人称,就像在与用户对话。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上讲,建议保持谦逊、友善的语气,尽可能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谨慎使用带有强烈情感属性的感叹号,或过于口语化的语言。另外,语气的拿捏也将直接影响到与用户的距离感,以及当下的应景度。
正确示例:使用检索可以快速搜索任务。
不良示例:你一定会爱上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
7. 语速
语速在这里指的是界面的信息密度,在不同的场合对语速的控制能够提升接受者的体验,视觉设计也同样需要注意把握间距与留白,网格系统在这里可以起到“节拍器”的作用,借助节拍器可以让设计更具节奏感。而交互意义上的语速,更多体现在操作路径的长度,以及动效的速率。
如上,富途证券在产品介绍与盘中交易2个不同场景下的“语速”
8. 响度
其实就好像我们说话可以通过音量大小来控制信息的可感知程度,希望接受者听清楚的就说大声一点。
汤姆奥斯本(Tom Osborne)的视觉响度指南(visual loudness guide)是一个如何系统地处理按钮和链接的例子,它们不是单独列出,而是作为一个套件呈现,并且根据每个元素的视觉冲击力会相应的拥有一个「响度」值。我们在构建设计语言系统时,也同样需要设置梯级“响度”的按钮、字重等组件来满足不同场景的表达需求。
Tom Osborne的视觉响度指南
设计语言系统的生态性
1. 基因遗传
同一个语系下的语言,无论是经过了朝代更迭,还是地域的迁徙,一定会保留一些固有的特性,这就是语言系统本身具有基因遗传的生态特性。
一套成熟的设计语言系统,也同样对产品设计表现有着基因级别的底层影响力:在“代际”遗传上,体现在经久不衰的坚持,比如:Burberry的格子纹理,无论是在哪一年的产品款式上,都不会丢失这个属性;在“同辈”影响上,通常体现在不同终端场景下产品表现的一致性,或是兄弟产品的相似程度。
2. 动态进化
设计语言系统不是一份静态的组件库与规范文档,而是一个动态的且能自我进化的系统。它的动态进化属性基于3个契机:
- 设计师基于可复用组件的设计系统构建产品功能设计时,可省下更多的时间,转移到设计系统上的优化;
- 随着产品发展,设计师将会遇到更多特殊需求,从而也会创建新的设计模式来解决问题,而这些新的设计模式也将同时反哺设计系统,不断提升系统的完善程度;
- 设计系统中可复用组件等的规模化应用,便于设计单元缺陷的暴露,这也将为系统单元优化提供优胜劣汰的方向。
3. 开放兼容
语言同时具备工具属性与文化属性,开放兼容对一门语言的意义在于被更多人接受、应用。
当前谷歌、苹果、微软、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推出了开源的设计语言,这些成熟的设计体系其实承载着大量的项目实践与经验总结,对其他企业也有较大的借鉴的价值意义。同时,对于平台级企业,开放统一的数字语言,让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项目得以在共同的规则下发展、共生,这对于平台生态无疑的利好的。
设计语言作为工具来说,需具备普适性,在文化层面上也需具备兼容度——在满足企业自身品牌与业务需求之上,应该尽可能规避因宗教、民俗等因素带来的冲突。
举个例子,在法国和比利时,人们都厌恶墨绿色,因为二战期间两国饱受德国纳粹侵略之苦,而纳粹的军服是墨绿色的。那么,面向这两个国家用户的设计上,便应该避免使用墨绿的元素。这时,设计语言系统中组件元素的丰富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设计表现的选择空间与可能性。
就好像,在美国街头询问公共厕所时,老美可能听不懂WC,那就用他们听的懂的Restroom吧,这里想表达的是,你的语言系统中“词汇”越丰富,越能兼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
作者: vertuhuang,公众号:TalkUX(ID:TalkUX)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xIpKfvs5F9Pyjv_7UOuPQ
本文由 @ vertuhuang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