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请拒绝引导页

4 评论 10721 浏览 90 收藏 18 分钟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习惯性按照市场上常规的模式进行设计。随着技术展现能力的提高,引导页的形式和内容都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颠覆习惯性模式并思考一下引导页的来源、特性、实际意义。

引导用户学习APP用法或了解APP作用的页面都可以称为引导页。

APP下载完成后第一次打开时,展示3-5页图文组合的页面,对产品进行介绍,这些页面显示APP内容前面,被理解为“前置引导页”。如果在APP使用中或是更新版本后界面上提示新功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这些页面被理解为“过程引导页”。

由于引导页在每个APP中运用的方式不同,或者只有其中一种类型的引导页,本文旨在详细分析一下运用率较高的前置引导页(以下简称为“引导页”)。

为什么设计引导页

1. 受历史原因影响

在PC的时代,软件盛行,以Adobe和Office系列为代表,任何一款软件不仅会配备说明书,在软件界面还有专门的用户帮助页面。到了移动软件时代,我们一直沿袭对历史经验的尊重和崇拜,但是显然不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给所有用户发送电子版说明,于是在APP上进行简化的展示,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样式。

2. 尼尔森的交互设计原则第二条:匹配系统与真实世界

它的指导意义是:设计要贴近生活和人们已经完成系统认知的环境。

真实的世界是,我们购买新的机动车、药品、电器等都会配一个说明书,告诉我们每个细节的功能如何使用、如何组装、注意事项等等。不管用户看不看,说明书一定会随产品一起交给用户。

3. 为新手用户设计

在设计原则中,我们要满足不同层级的用户的需求,其中为新用户设计被认为是重要的一环。而引导页是为新用户设计的主要策略,设计者通常担心用户不会使用APP而进行讲解和展示。

4. 引导页是产品与用户的第一次接触

根据沉锚效应,人们的判断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最先获取的信息影响,形成固定思维。引导页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用来抢占用户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被认为是影响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更是因此耗费诸多的精力和灵感去展现。

引导页特性

引导页的功能特性:

  1. 亮点功能展示
  2. 操作引导文字和指示
  3. 用作推广宣传

引导页显示特性:

  1. 具有强制性
  2. 不重复,仅首次进入显示
  3. 独立性,不与其他功能联系
  4. 不固定性,可随着版本迭代

体验分析过程

1. “沉锚效应”对症分析

人们的判断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最先获取的信息影响,形成固定思维。

用户的满意度=用户体验-用户的期望,这是一条比较基本的用户法则。APP的留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满意度。

如果用户在意且查看引导页,沉锚效应生效,引导页对于用户的第一印象很深刻,用户的期望就越高,涉及到红包、金币等利益许诺时尤其明显。引导页上的功能无法通过几个字叙述清楚,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限制条件增多,失望增加,满意度降低。

例:“注册送180元红包”。

实际上是10个100-18的品类券。

例:“不用等,小说更新一触即达”。

网络加载速度未必能够实现;小说更新的方式,用户未必能理解。

在用户体验未定论的前提下,用户的期望越高,这对于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十分不利;

如果用户不在意引导页,快速跳过,则说明引导页对其无吸引力甚至反感,沉锚效应未生效,且徒增了用户的无用操作。

因此“沉锚效应”对于用户满意度并没有有利因素,沉锚效应更适合于多种并列的选择或者观点。

2. 历史原因追溯分析

PC时代的软件对于现在移动互联时代的APP参考意义大吗?

在PC的时代,以Adobe和Office系列为代表,它们是帮助用户完成想法展现的专业性工具。用户掌握一门软件都会有等级之分,分为基本掌握、熟练掌握、精通、专家。 这些对于用户的系统学习来说远远不够,培训学校和视频教程网站都有相关的课程帮助用户学习。

photpshop界面展示

移动互联时代的APP,是随着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的,只要会使用智能手机均能完成对APP的基本操作。环顾一下生活, 移动互联时代的APP像玩具,种类多样、使用无门槛、娱乐为主要目的、有不同的适用人群。玩玩具的基本操作:推、拉、拧、插、拔、堆、写进行展现,这也对应了操作APP的动作:按、滑、拖动、下拉等。

玩具一般不配备说明书,用户会根据玩具展现出来的状态进行上述动作,玩具的宗旨就是不束缚用户取乐的方式,尤其要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平时使用的APP呢,也有一套设计好的功能和流程,也无法想象用户会怎样将APP为己所用;就像微信,一个社交软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成了微商平台,用社交的名义买卖。所以这个时代的APP会在和用户的交互火花中探索前进。

PC时代的软件其专业性、难度指数、体量大小都远远大于移动互联时代的APP。设想一下,你是否曾经在简历上写过,精通XX软件工具,作为你的加分项?再设想一下现在,谁会标榜自己会使用APP?

二者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依附于不同的设备,二者属于类似,并不是相似,因此匹配价值不高,因此我们不能用格式化的思维去看待二者,在历史原因追溯上,我们无法找到用户引导相关的历史性需求。

3. 现实原因追溯分析

设计要匹配系统与真实世界,真实的世界是,我们购买新的机动车、药品、电器等都会配一个说明书,告诉我们每个细节的功能如何使用、如何组装、注意事项等等。不管用户看不看,说明书一定会随产品一起交给用户。

因为以上这些产品存在潜在危险性,操作不当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需配备说明书进行说明。

软件并不存在用户操作产生的危险性,因此并不足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匹配参考来源。

4. 为新手用户设计

1. 新手有两个概念:第一,第一次做某件事的人;第二,没有技术或经验的人。这里的新手并不是未掌握某项技术的人,与司机新手、技工新手等不同,因为使用APP门槛极低,且不算一项技术。这里的新人指的是第一次做某件事的人。第一次去的地方或做的事情,陌生的环境或者别人的眼光都会给人一种不踏实或者紧张的心理,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地球,新鲜、未知、危险的事物众多,会形成自我保护的心理。

而进入APP,是一件可控的、无危险的、无人观摩的自由行为。

2. 担心用户找不到某个功能?

重要的功能在布局设计上,一定在用户在使用核心功能时能够发现的地方,也是整个页面布局中的重要显示位置,这是设计师的布局展现的基本能力。我们没有必要担心用户看不到:

因为用户用不到的功能,即使看到也不会点开;

如果用户想用的功能,即使看不到也会努力寻找;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用户想用的时候能轻松找到就可以了。

因此, 引导页和新手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母亲和青春期的孩子:

妈妈:“我做了这些都是为你好”。

小明:“我已经长大了,我自己能行”。

另外,引导页是单独的页面,不适合展示功能及操作方法,如果功能操作比较复杂且具备较强的独特性,可以在功能显示页面上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5. 引导页的亮点展示必要分析

1. 我们为什么决定下载使用这个APP?

  • 通过APP的广告、口碑相传、应用市场推荐等多条途径,我们获取到来源信息
  • APP上的功能很有趣、资源丰富、帮助打理我的生活、好友都在用等等

任何发展期的产品,其广告词和推荐语肯定包含它的亮点功能。而成熟期的产品都是从发展期经过的。

例如拼多多曾经的宣传语:“低价拼好货”,它的每个字都能突出它的亮点。

其中不乏有众多APP的图标和名称都能直接展示自身的特色:例如:“英语流利说”。

不管哪一瞬间决定了你最终下载了这个APP ,你已经对这个APP有了基本的了解,它归属于购物、社交、音视频、工具、理财、教育、办公、出行中的哪类,它的亮点功能,能帮助我解决哪些问题,甚至使用方式。

因此用户在下载APP后,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多页面的亮点大肆展示显得冗余。

2. 引导页的亮点现状

实际上产品的功能大多是竞品都有,没有突出的亮点功能就开始拼凑页面,凑出几个引导页。

例如:灵活、高效、便捷。

描述模糊,虚无缥缈。

例如:深呼吸放心住 优于国际e1级板材、十项认证材料、41道关键工序、空气密闭检测、空置30天出租。

这些都是广告词描述。

其实大部分产品无亮点而言,产品好用才是最大的亮点。引导页展示的也不过是功能简介或者实现形式。如果自身必要且必须展示自身的亮点,建议精简且突出要点。

六、引导页的强制特性

1. 哪些内容需要具备强制性?

会因为用户未获取到某些信息,导致用户有纠纷/损失/伤害等不愉快的事情的风险。

例如,开通支付功能时,强制给用户查看声明信息后,才能完成此项操作。这样一般是合理的,避免对功能的认知差异导致纠纷和损失。

引导页的任何内容,其强制性展现并没有达到如此重要的程度。

有人会问,如果引导页上有“跳过”按钮呢?

“跳过”按钮一般放置在页面的角落的位置,以正文大小的文字显示。它在界面上的位置和所占面积大小,都决定了它在页面中是极不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这是设计师想引导用户去看其他部分而不想让用户发现和操作此按钮的设计。

当完成某个操作时有第二选择时,则不算强制性,它是一种强势的表现。

这样的设计造成的后果是:“跳过”按钮未被查看到的几率很高。即使用户看到这个按钮,寻找“跳过”按钮和点击所用的时间和查看引导页的时间相差无几,这成了进入APP的两种并列的途径。当用户操作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引导页丰富的视觉效果会令自身加分,形成强势引流。

什么时候运用“跳过”按钮?

跳过某个步骤,其实违反了设计师为用户规划的常规操作路径。通常“跳过”按钮适用于用户体验相悖或设计者无权干涉的行为。

例如,广告、电视剧片头……

设计师无权干涉这些部分,会帮助大部分用户寻找一种捷径设计,叫做“跳过”按钮。

而引导页上的“跳过”,是设计师在自己挖个坑,然后再建个桥,不过如此。

7. 引导页的推广特性

对用户推广自己的设计理念,寻找情感的共鸣,很多暖心的软文显示在引导页上,软文的出现会俘虏一小部分情感细腻的用户,为其驻足停留。但是由于其内容丰富,需要耐心品味,耗费较多时间,又遇到展现形式的强制性,因此放置在引导页的位置会事倍功半。

就像我们第一次一家很不错的餐馆,就坐之后会发现精心的餐具、唯美的壁画、考究的装修,这些都需要用户用心去体会,再配上精美的软文呈现在眼前的菜单上,我觉得这是比较理想的境界。

同样第一次去这个餐馆,还没进门,必须读完墙上的宣传内容再进去就餐,会显得表达生硬。用户更容易与实际体验进行对比,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会引起心理的落差。

因此引导页推广并不是品牌推广的理想形式,目前的启动页做推广是更容易接受和转化率更高的形式。

8. 用户调研论证

1. 通过用户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用户调查,约50%的用户会用0-2秒快速查看或关闭引导页,约50%的用户会2-5秒粗略浏览引导页,0%的用户会5-10秒仔细浏览引导页。

2. 重新下载了一遍APP,发现多数APP其最新版本上引导页已经去掉,仅有过渡页面显示。

试验证明:

  1. 引导页的作用基本未得到体现和认可。
  2. 引导页的展示并未使用户养成习惯,并由习惯转为接受。

最后

如果你的APP并不具备较强专业性,如果你的APP并不需要自定义设置,请拒绝引导页——

1. 为了产品轻量化

2. 为了用户操作自由

3. 为了珍惜用户停留在APP的每一秒钟

如果产品有需要说明或展示的内容,可以放在进入APP的过渡页面上。

结语:引导依然是产品设计中重要的过程,但设计中如何去引导是我们需要一直学习和思考的。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 @张宁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完觉得分析地通俗易懂,很认同作者的观点。

    回复
  2. 朋友可以加你公众号吗

    回复
  3. 可以加一下好友吗?

    来自北京 回复
    1. 已私信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