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的产品设计师工作流程总结

Darcy
4 评论 19604 浏览 87 收藏 17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我从入行开始就在一个做自己产品的小公司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什么也不懂,老板说让出效果图,就开始直接上手作图。后来看的内容多了,会的技能多了,慢慢开始改进自己的工作流程。现在已经可以快速并且一步步扎实的完成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获取需求、收集资料、结构图、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切图标注。希望能和大家交流,进步。

一、获取需求

我所在公司的需求都是老板或者产品经理直接告知,根本没有用户测试部分。而且用户群根本不在同一地点,也不说中文。这种情况下我的处理通常是先看这个需求急不急。

如果这个需求很急,并且老板也明确跟我说要一个什么样的功能。我会直接开始着手,按照老板的要求直接完成设计,出视觉稿。

如果需求不急,而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会多问老板以及和客户对接的同事一些客户的反馈,毕竟他们和客户有直接接触,比我自己纯想想更能接近用户。当然最好的还是要做用户测试,这也是我目前尝试的目标,希望能说服与客户对接的同事,进行用户测试。

这个用户测试是指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毕竟公司现在已经有线上的产品了。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建立人物模型了。这样公司的整个设计流程就能完整了,对产品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工具:omnifocus   只要能记录下需求的载体都可以,最好能保证以后可以查看,留个凭证。

二、收集资料

了解需求后,要整理整合相关信息,尤其是要设计一个完整产品的时候。

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内容:

  1. 这个产品依赖的硬件。是客户端还是网页,网页要不要考虑pad端。这个产品是不是为某种硬件设计的,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这些硬件屏幕的分辨率,这个平台有没有设计规范,毕竟后面的设计工作也是自己做,就顺便先了解了。
  2. 开发技术上的约束限制。
  3. 如果是再设计,要熟悉产品的一些特殊限制。比如在日语输入情况下,不能用enter键代替搜索、确认等按钮,因为日语输入时需要enter键确认输入。中英文输入都没有这个问题。那么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个按钮。

以上搜集的资料要列下来,可以放在结构图之前,一是提醒自己,二是做个记录。

三、结构图

结构图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这个步骤主要是理清思路,为画交互稿做准备。我说的结构图包含概念模型、层级图、流程图等。依据项目的复杂度、时间、团队习惯,自己把握这几种图的精细程度。

要做好结构图的版本管理工作,每次修改更新一个版本,并列出大致的修改内容、时间,如果涉及到多人协作,要把修改人写进去。

如果只是自己看,纸上草图或者用软件画,都可以。如果要和团队成员共享,使用软件是比较好的,画出来好看,而且易修改。

  1. 概念模型就是把这个产品涉及的用户、环境、提供的服务大致画个关系图。具体可以参考《高效沟通设计之道》第4章中的方法,可以参考我的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p/377f60e1e88f。
  2. 层级图就是把产品具体的层级结构规划并画下来。基本遵循由大概到具体的顺序。先列出大致的几个部分,然后慢慢细化,并增加自己想到的需要注意的点。具体可以参考《高效沟通设计之道》第5章中的方法,可以参考我的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p/174a87393d6b。
  3. 流程图就是把用户想要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一步一步列出来,各种操作的可能性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可以参考http://www.woshipm.com/rp/149653.html这位作者分享的流程图。

做完流程图后,可以在晨会或者专门开个会,把层级图、流程图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看看自己规划设计的是不是合理,有哪些自己没想到的情况,补充完整。对于大家的意见要站在用户立场有选择的听,设计师是唯一代表用户的人了。

这部分用到的软件和交互设计部分用到的软件放在一起讨论。

四、交互设计

有了结构图后,我会根据层级图先在纸上快速画一画,然后结合流程图,多想几个能让流程更顺畅的方案,而不是拘泥于层级关系。没思路的时候要多找些参考启发下,也可以先把问题放放,过段时间再来想会有新的更好的想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一直想到自己满意这个方案,不觉得好像差在哪里为止。但是这样效率不高,而且后面还是自己进行设计,到时候有想法再改也可以。

交互设计过程中,有两点要尽量遵循,一是要平台的设计规范,二是通用的交互设计原则。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遵循以上两点不会出错。当然也不能为了不出错而不追求出彩。我的经验是,通常一个产品里出彩的地方有1、2个就可以了,处处出彩会让用户无法专注自己的任务。

我感觉其实APP的设计会比网页设计要简单。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都有设计模板,拿过来用就能设计个及格的方案。网页面积更大,可以承载的内容功能更多,设计方案的可能性也越多。

如果平台规范和通用原则都无法让我想出设计方案,那就是时候拿出大招–找参考资料了。找的资料不必局限于想设计的部分,比如我想设计登陆,不一定只找登陆,也可以找一些表单的页面,“跨界”擦出的火花也不错啊。找参考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我是为寻找什么来翻看这些参考资料的,不能迷失在参考资料里,那样会降低效率、浪费时间。找参考不要抄袭,别人的产品这样做放在自己产品身上未必合适,就像一件衣服穿在名模身上是爱马仕,穿在黄渤身上就是水管工一样(不是黑黄渤,其实我是青岛贵妇的粉)。

我常用的找参考资料的地方:dribble、enhance、Pinterest、calltoidea等等。有条件还是翻墙吧。

交互原型完成后,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对于大家的意见要有选择的听,有的程序员会为降低自己的工作量说这个方案不好之类的,或者有的程序员会过度考虑边缘情况,这时候要站在用户立场坚持自己的设计。如果程序员说这个方案开发起来要很久,发版本之前根本来不及,这时候还是要妥协的,商量出一个用户体验不会太差又能来得及的方案。做设计一定要以open mind的心态来听意见,大姨妈大姨夫期间讨论之前先念三遍open mind,再进行讨论。如果团队改需求之风盛行,拿出交互稿让老板拍板也是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结合上一部分说说软件。我用过mindmanager、omnigraffle、Axure。mindmanager画层级图比较有优势,但是不能无缝对接交互设计。omnigraffle、Axure都可以在一个文件里完成结构图和交互原型。omnigraffle画结构图有优势,自带交互设计中用到的各种模板(APP和网页),但是导出的文件不能像axure导出的文件那样有个左边栏的页面导航,动效也很有限。axure能画结构图,但不能自动排版,另一个缺点用浏览器打开高版本的Axure导出的html文件需要安装插件,除非使用Axure share,优点是有导航、动效丰富。  这两个软件各有利弊,看自己习惯吧。

对于APP的草稿交互,我用过pop这个APP,先打印纸质模板,把纸上的图拍照,使用pop简单制作个可点击的原型。有了这个原型,讨论起来会更加方便,而且说不定能再点击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想出新方案。

具体指导交互设计的内容我推荐《about face 4》的二、三部分,看完绝对能让自己的知识形成体系,摆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

五、视觉设计、动效

有了交互原型,完成视觉设计还是比较省心的。千万不要同时设计交互和视觉,哪怕只是简单地在纸上画画交互,不然效率低、易出错,自己也特别累。

视觉设计开始之前要了解企业的品牌、主色,用户的喜好。无法直接获得用户喜好,那就结合产品提供的服务特色定义主色调,风格。比如餐饮常用红色、黄色。也可以考虑老板的喜好(通稿率会比较高,这个不是正途啊,有的老板以自己的喜好判断用户的喜好)。

下面开始找参考资料,看看这个色调的大牛设计的好看的界面是怎么配色的,尤其是各种灰度的高级灰用起来,真比普通灰效果好很多。看的过程中,找个合适的辅色,色相上不要超过2种,比较难驾驭,目前我的水平是最多两种颜色。当然也可以出现多个色彩,但是除了主色、辅色外的这些色彩占得面积一定要小小小。把这些颜色加到色板中,方便设计过程中取用。

基本确定好颜色和风格,就可以画起来了。根据交互原型想表达的意思,了解信息从高到低的重要程度。重要的内容要突出出来,通过面积、颜色等,不重要的内容弱化,该小的小,该灰的灰。画完一张图,试着眯眼看这张图,能一眼看到想突出的内容,基本就算成功了。画的过程中,颜色不够用,可以继续加。

目前我在尝试建立产品的UI kit,将设计拆解为一块块可重复使用的模块。这样开发后期想加功能,可以先从模块下手,提高效率,不用等着出设计稿了。初步的经验是,一块模板可以是2、3条内容组成的表单,确定取消按钮组合、弹框等等。做这些UI kit时候,里面的文字内容最好用不明确含义的字,比如lorem。要跟开发们特意说这件事,不然他们会忘,因为公司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

关于动效,我的体会一定要结合产品功能,不能为了加动效而去硬加,要关注产品整体。特别炫的效果的不要太多,1、2个够了,多了眼花。润物细无声动效要有,比如页面跳转、折叠收起等等,可以极大的提升产品逼格。常规的动效一定要找参考,不能整太多的幺蛾子,设计的太跳会让用户“出戏”。但是条件允许条件下,那一两个特别炫丽的,可以设计得特别一些,目的就是让用户“出戏”,形成记忆点。

现在说说软件,我要安利sketch了。以前我用ps设计,后来试用了Sketch,立马抛弃了ps。sketch可以直接创建各种手机屏幕尺寸和网页的画板,symbol 和shared style 更是好用的不要不要的,特别适合搭配UI kit。再有各种好用到哭的插件,一键生成各种头像、人名、文字等等。重点来了,sketch连接后续动效principle和切图zeplin会极大提高效率。

principle据说可以直接接受sketch拖动来的图层,但是我还没成功过,所以我使用复制黏贴也基本能满足需要。principle可以自动生成过渡效果,对生成的动效不满意,还可以自由调整。

六、切图标注

准备切图的时候,我会把需要切图的图标们,单独放在一个画板中,避免重复切图。

对于APP的切图,我会对复制过来的按钮、背景尺寸比较大的图进行压缩。比如100px宽的按钮,除了圆角部分,中间的区域可以调整为10px宽,方便Android开发们绘制.9格式。sketch可以一次导出所有需要的尺寸,并命好名。

标注我使用zeplin,在sketch安装插件后,可以直接在sketch里选择想要导入到zeplin的画板,并导出,方便查看绝对尺寸、相对尺寸、字体、颜色等等,还可以自动为色板中的颜色命名(Android开发很喜欢)、生成代码,复制文字内容,对开发们很友好。Zeplin每个账户可免费创建一个项目。可以把sketch的画板命好名,几个产品都导入到一个项目里,但是我不推荐这样做,会很容易混乱。还有一个方法是多注册几个账号,需要邮箱的话,可以去outlook多注册几个,不需要手机号。

总结

说了这么多从知识、工具到职场体会的零碎内容,一是希望能帮到需要的人,二是想请大家批评指正。单打独斗最大的坏处是同行交流少,我写文章也是为了能弥补这些不足。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产品有了解的基础上。如果是新接触项目的产品设计师,我建议先从了解产品开始。

 

本文由 @darc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可以加你QQ 请假一些问题吗

    来自上海 回复
  2. 属于交互型产品考虑的东西

    回复
  3. 多谢!结构图的整理帮助很大!

    来自北京 回复
  4. 这应该是产品助理的工作吧?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32083人已学习10篇文章
社交产品是大坑?没get到这些知识点,可能你才是个大坑。
专题
1478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aaS平台产品架构设计。
专题
1224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升级迭代应该怎么做,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专题
1261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通过仪表盘,用户可以查看并分析产品的数据和图表,还可以通过控件来控制数据的显示、过滤等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仪表盘设计指南。
专题
1410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aaS产品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定价。
专题
37362人已学习23篇文章
不知道这些问题,你出去都不敢说自己是做电商运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