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是如何从0到1的:研霸君孕育记

11 评论 17257 浏览 985 收藏 10 分钟

1.项目价值:

2014年中国报考研究生人数超过160万,每个考生的考研成本小则百元,上则千元,由人人网发起的大学生考研行为统计,52.8%的考生花费超过2000,5千到1万之间的占到6.9%,更有10.3%花费在1万元以上,而低于1千元的仅为16.1%。我们就按照2000成本来算,160万的考生形成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2亿,因此大学生考研市场是一块极具商业价值的新天地。

2.市场机会:

通过线下走访,我们发现:

现有大多数考研机构只能解决一些“数学”、“英语”、“政治”等统考科目,对于专业课的种类繁多,这些机构无暇顾及;部分考研机构提供1对1的私人辅导,但是由于模式过重(高费用、低学习自由度)导致该模块无法普及,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而专业课恰恰是决定考研学子命运的关键。

3.理解用户

3.1对象访谈:

我们走访了周边大学的图书馆(考研聚集地),采用了非结构式访谈,主要探寻并收集大学生考研行为中的痛点。

图片2

通过访谈,我们大致收集了用户考研的痛点或期望并标记了需求的级别:高、中、低(注意需求优先级高低依据“用户诉求出现的频次”、“用户诉求对考研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的结果),如下:

  1. 期望获得报考院校的学长/学姐的帮助,但是信息闭塞,导致获取成本比较大(需求优先级
  2. 不知道怎么去准备、规划考研(需求优先级
  3. 很多都是第一次考研,不知道哪些资料好,要么随便买,要么看身边的研友买什么(需求优先级
  4. 不知道该报哪些院校(需求优先级
  5. 考研途中孤独,很容易坚持不下去(需求优先级
  6. 怎么复习,如何分配好时间(需求优先级

3.2考研行为收集:

紧接着我们依据市场分析与用户访谈对周边大学城进行了考研意愿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考研意愿、觉得考研是否需要帮助、是否期望大神帮助(所报考院校的学长、学姐)、是否愿意为考研付费,如报班。共计发放了80份问卷,有效回收61份,调查结果如下:

图片13

4 用户诊断

综合”对象访谈“、”考研行为收集“的像素点收集,我们大致确定了目标用户画像,并对目标用户用户进行诊断:

图片3

图片4

5产品画像:

带着用户诊断结果,我们对现有考研产品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更加验证了,我们项目的意义(用户价值、商业价值)

图片6

于是根据前期收集的市场分析、用户考研行为痛点、目标用户用户诊断结果、竞品启发式结论,进行了产品画像的的探索:

图片7

图片8

6产品价值梳理

为了保证设计规划阶段不偏离前期制定的航线,我们对产品做了价值梳理:

图片10

图片11

7设计规划

7.1产品信息架构确定

结合前期的需求探索与收集我们确定了研霸君的范围层内容,其信息架构如下:

图片13

7.2产品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产品的结构层的Flow体验,我们结合了用户参与式设计法进行了产品架构推演、以及页面流推演:

产品架构推演:

图片12

页面流推演:

图片14

7.3草图设计

有了范围层、结构层的积累,下面的工作就很Easy了,结合一些启发式设计原则进行具体的草图规划:

图片15

8高保真设计

经过设计评审,已经大致确定了草图方案,我们一致认为:该草图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解决方式也很容易(部分细节继续修改),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通过视觉渲染,让整个过程都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了:

图片17

图片17

图片19

图片19

图片21

图片21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9后语

我们对研霸君的定位是:面向考研大学生的一款具有私人属性、针对性更强的考研人脉社交平台。解决用户考研问题决定了产品的工具属性,这是我们立足之本(产品有用性),前期我们依据热点报考高校,地推一些优质学长组成我们研霸君团队。商业模式目前以IM卡断方式,用户需成为我们的VIP(VIP费用不会超过三位数),而且该VIP是永久,VIP用户可以和线上任何一所高校的优质学长、学姐IM,甚至获取线下联系方式(微信、电话等),前期用户拥有10次免费IM体验(只针对学长、学姐IM卡断,研友之间免费IM互动,不涉及任何阻断)。我们会和优质学长共享会员费用。

最后在确保立足之本时, 我们会着重考虑产品的社交属性(新价值方向探索),这决定了用户留存、吸收新用户包括如何构建平台积极马太效应的一个重要命门,我们希望研霸君不仅有用而且还要好玩。

 注:研霸君为个人作品,从无到有心得,非真实项目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UE小牛犊(微信公众号:UE小牛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想问问
    1、你们的产品设计规划部分,为什么能把信息架构图一开始就做出来,依我产品的经验,一般都是需求搞清楚了(不管从什么渠道收集进来的)后,就要画业务流程图,然后功能列表,然后才是信息架构图,页面流程图,草图,原型。
    2、你们是如何做产品架构推演的?这个比较好奇你们的方法
    除此之外,大家都在说这个考研的产品比较重,感觉一个app要满足mvp的原则,不是一口就能吞个大象,一下就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的。应该考虑清楚用户的最重要的痛点,先满足,然后在围绕其他需求展开优化迭代,一个好的产品绝对不是一下子就找到用户的痛点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快速的尝试改进,因而迭代要快。
    从用户的角度,考研者来说最重要的点在我看来就是想进入一个心满意足的学校和专业。因而感觉你们的调研方法和需求优先排序都蛮好的。但是问题就在他的定位:依你们所说,是一个工具形产品,但我看来,因为需要学姐学长的帮助这个需求,这个产品完全是一个平台型的产品,太大了,你如何去寻找优质的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来入驻这个平台,愿意且合适的给学弟学妹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一点是你app能成功的来源,其他另说。
    以上

    来自上海 回复
  2. 本人也曾做过相似产品模型,就斗胆讨论几句:

    1、考研途中玩手机是常态动作:面对群体主要为普通一本、二本及三本学生,调研数据从150人中抽取,发现92%学生在复习时携带手机,56%人会打开手机,23%人会因玩手机导致复习不集中。
    2、@Vicent,研究生值钱与否与一款软件有无并无关系,中国的教育被迫诸多学生以高分取胜,敢问你高考不是和考研一样,希望得分越高越好?
    3、产品太重,如何启动是一个关键问题。

    来自陕西 回复
  3. 方法论一套又一套,做出来完全不上道。

    来自北京 回复
  4. 感觉整篇文章“从0到1”打了个样儿(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很多关键问题并没有写出来,这一点从产品信息框架上就可以看出来,存在很多问题,产品本身单纯看这篇文章顶多算在“考研行业”里浅尝辄止。

    来自海南 回复
  5. 这个App更像是一款技巧工具,帮助考研的学生传授经验,连接群体,达到最终的目标(考研成功!)但是,我觉得这款软件只适用于考研初期,若备考研有一年,那只适用于前三个月准备阶段,一旦静心看书,需要的是毅力和鼓励。那么这款软件是缺少后期若有真正的自己的复习计划后,怎么坚持,怎么样在无助中求的心理安慰呢,怎么样进行更好自我管理呢。现在很多同学在坚持的时候,就强迫自己不碰手机和电脑,这个使用场景又怎么构建呢?考研的软件是否能够基于同学这一种力量感,信任感。 (我觉得我说的有点理想化了,作者蛮看看吧~)

    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款软件从0-1 的一个流程,从用研到用户模型,这些非常细致的特点。不是凭空想象,一蹴而就。但是我觉得需求优先与否,虽然有列出来但是不够有自己的想法。哪些是伪需求呢,哪些是人人觉得需要,却真的不想去主动获取的呢?

    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东西了。

    来自福建 回复
  6. 你好,我请教个问题:首页“指路人”(考研成功的、优质的、对口的学长或学姐)对用户而言就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这里的前期优质学长学姐资只指是通过地推方式来获取的吗?通过什么激励措施来拉拢、获取呢,因为毕竟也是会经常被“烦扰”到,考研学生询问的频次应该还是会比较频繁吧 🙂

    来自江苏 回复
    1. 我也赞同你的问题。学长学姐即指路人是这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如果没有足够激励措施能够吸引到他们,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愿意长时间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弟学妹。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当上文中的用户考研结束后(约为一年吧),使用这款应用的动机就降低甚至消失。那么意味着每年都要花力气吸引新的用户。其实上文中的指路人学长学姐,也会有同样的问题。用户的身份在慢慢发生变化(本科->研究生,研究生->工作人士/博士 etc),对此工具的需求都会慢慢降低。当然文章的末尾提到了社交属性,想必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我想起之前参加产品经理线下培训时,讲师在评判我们小组的设想时说到我们这个产品太重,很难做起来。对研霸君的产品设计也有此感觉,想做的事情太多,设计的群体太多。名师,学长学姐,电商平台等等,如果是真实产品,冷启动的成本太高。不如对痛点(上文中所写的不知道买什么资料)解决的更彻底些, 从这一个角度切入。另外考研的不同阶段,如复习阶段,和选择院校阶段,诉求也不一样,运营上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

      不过文章把产品的从零到一所涉及的流程都写的非常清楚,还是挺厉害的!赞。

      来自浙江 回复
  7. 1 文章中3.2中的考研行为收集的目标人群数量确定不会太少?能够以此得出结论?
    2 救我所认识的考研师兄师姐中,他们的复习把时间看的很重要,确定会有那么多人去看手机?
    3 怎么做到筛选出适合考研生的信息?而不是狂轰乱炸的无关消息?

    来自广东 回复
    1. 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关于样本外部效度的问题,这属于分层抽样,抽样人数一般超过40,统计上均有意义,你可查阅相关统计学内容。
      第二个问题:考研时间的确很重要,但是你考研时,不用“有道词典”、不上”QQ”、”微信”?
      即,通过“研霸君”你能认识你想报考院校的学长(学姐),你可以获取该院校的考试重点,省去很多摸石头过河的艰辛,但是你因为省时间,不去用?
      所以一个工具属性(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对用户来讲是有刚性动机的,而不存在所谓的因为考研,没时间用手机的误判。
      第三个问题:其实我前面已经回答了工具属性,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非从咨询论坛入手(即你说讲的狂轰乱炸)而是工具角度,首页“指路人”(考研成功的、优质的、对口的学长或学姐)对用户而言就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

      来自江苏 回复
  8. 考研是对一个人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磨炼,在这过程中学会的太多太多,胜过于大学四年所体会到的,如果为了考高分而制作的app,相信不多久的研究生也如多年前大学生由稀有到遍地无价值一样了,敢问00年之前的大学生有如现在的高分低能者众焉?因为上世纪考大学比现在考研经历的还要多,还要能是一个人磨炼

    来自河南 回复
  9. 考研的哪有那么多时间看手机。。。。 ➡

    来自浙江 回复